1、原文中的出处: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解释):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3、原文中的出处: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4、详细解释: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山崩地裂的意思解释)。
5、近义词 地动山摇 地崩山摧 山摇地动 山崩地陷
6、释义:意思是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7、山崩地裂 ( shān bēng dì liè )
8、闷雷滚动( mèn léi gǔn dòng )
9、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10、解释: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
11、(1)岿然不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kuīránbùdòng,意思是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12、刻骨崩心 ( kè gǔ bēng xīn )指仇恨极深。
13、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14、山崩地裂的意思是: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15、译文:刚要走之时,忽然听到一声巨响,好像是有山岳崩倒,大地塌陷一样。
16、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
17、出处:唐李白《蜀道难》:“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18、漫天卷地意思是:把天和地都包裹在里面,比喻来势汹汹。
19、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0、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21、出处:《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22、出处《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23、拼音:(shān bēng dì liè)
24、出处:《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25、造句:炸药被引爆了,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
26、大地:广大地面;普天之下。也指有关地球的。
27、齐头并进的意思是: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或不分先后地同时进行。
28、出处:宋·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29、基本释义: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30、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
31、拼音:(jīng tiān dòng dì)
32、山崩是指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因为重力影响,快速滑落的现象。大面积山崩发生时,地动山摇,常伴随着滚滚的轰鸣声。
33、变化: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化学变化、变化多端、情况发生了变化。
34、浩浩荡荡 ( hào hào dàng dàng )
35、漫天卷地 ( màn tiān juǎn dì )
36、风号浪吼意思是:狂风怒号,巨浪嘶鸣,比喻风浪能量极大。
37、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8、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又如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39、基本释义: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40、山崩地裂,汉语成语,读音是shān bēng dì liè,意思是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出自《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41、山崩地裂:汉语成语,读音是shānbēngdìliè,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意思是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42、我担心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从此灾祸从这里开始。
43、白话译文: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山泉水涌了出来。
44、例句:仗打了一整天,枪炮声、喊杀声震得山崩地裂 。
45、解释如下: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46、译文: 得道的人就像山丘、巍然不动,而行路人将它作为目标来攀登。
47、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山崩地裂”与“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大了声音,表达出了声音的气势磅礴。
48、地坼天崩 ( dì chè tiān bēng )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
49、解释: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50、白话译文:我恐怕这次的大地颤动,山河摇摆是灾难的刚刚开始。
51、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52、基本释义: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规模庞大,无法抵挡,到处都是。
53、出处:《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54、译文:山岳倒塌,大地裂开,水泉就涌现出来。
55、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56、基本释义: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57、山崩地裂,汉语成语,读音是shān bēng dì liè,意思是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出自《汉书·元帝纪》。
58、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59、基本释义: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60、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61、示例: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见,捉生替死却难逢!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62、出处:《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63、译文:山岳倒塌,大地裂开,水泉从地面中喷涌而出。
64、解释:山岳崩塌,大地裂开。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
65、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66、 (出自):《汉书·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67、基本释义:原意是雷声不断在大地和云层中间来回反射,形成轰轰隆隆的滚动的感觉。
68、(2)飞机在空中爆炸的时候,传来山崩地裂的巨响。
69、(近义词)山塌地崩、地动山摇、地崩山摧、山摇地动、山崩地陷。
70、(出自)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