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不期而至)
2、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呜咽的云烟》《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3、一反既往:完全与过去不同。近同“一反常态”。“即往”:过去。
4、 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可以指名请教同学或向老师提问。
5、师:正是这样的爱国热情,驱使着他积极作研究,努力作研究,争分夺秒作研究!
6、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7、(唐代诗人李贺(790~816)注音:lǐhè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8、教师提出如下语句让学生讨论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9、⑶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10、《唐诗杂论》被当作重点部分加以介绍,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成功驾驭材料的写作功力。作者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写闻先生研究唐诗,并没有写他研究的详细内容,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写,有力地突出中心。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两书则介绍得简略些,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得侧重点与前面不同。(沥尽心血的意思是什么)。
11、教师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好,很有个性。文学的审美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12、③ 在这里,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闻一多先生为了反对独裁,大声疾呼的发展过程,语言精练,生动形象。
13、① “一反既往”使人想起成语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
14、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15、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16、(3)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17、作者选取的这三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
18、C.迪士尼门票5月28日零时开始预订,市民们趋之若鹜,以致一票难求。
19、(课后题)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0、(6)孤零零: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
21、师:同学们手脑并用细致研读了第3自然段。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成果吧!
22、明确:“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23、⑵“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这句话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
24、② 第11小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
25、生:“他贪的是精神食粮”这一句让我对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
26、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27、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28、(解析:“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多指好的行为、品质、精神、人物、事迹等,含褒义,用于“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不恰当。)
29、明确:领起本部分,表现闻一多先生“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30、“呕心沥血”常用来形容为了工作或是某些事情而穷思苦索,费尽心血。两个字来自诗人李贺的故事,另两个字出自文学家韩愈的诗歌,这样组合而成的。此类组合的成语,在中文成语中并不很多。
31、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32、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熏陶、浸润的过程,是通过(②)、(③)、(①)实现的,不能指望通过“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见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没有良好的家风是不可能的。
33、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34、生7:我欣赏“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一句,因为它具有诗意美、意趣美。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35、师:渴望新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印象深刻。
36、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了他的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37、晚年的天璋院为了教育德川宗家的16代即田安龟之助沥尽心血。
38、这本着作是他花了十几年时光,殚精竭虑写成的。
39、闻一多、臧克家都是诗人,你能各写出他们的一首诗吗?
40、示例: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大丈夫敢作敢当;言出必行;言必信,行必果;不要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41、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42、(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4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44、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这些词语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45、“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6、师:同学们的语感不错,把排比段的气势都读出来了。好,现在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静心细读。
47、(示例)“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48、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
49、4,成功的方法唯有殚精竭虑,不断努力,没有别的捷径。
50、A.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该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51、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2、⑹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53、 本文作者臧克家,现代诗人。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在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受闻一多先生的影响很大。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抗日战争时出版了《从军行》《泥淖集》《淮上吟》等。1942年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活动。出版《泥土的歌》《十年诗集》《古树的花朵》等。建国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审、全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务,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诗刊》顾问兼编委。
54、(乐山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55、 为方便广大教师备课及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精心整理了部编版语文电子课本、教案、课件、音视、视频会陆续上线。由于整理时间仓促,敬请大家留言指正,谢谢留言!
56、语言描写的作用: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能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解答此类题,可以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57、你能否用一句名言概括闻一多先生品质和精神?
58、可是,这位寡妇金钱耗完,沥尽心血,却落得个非常悲惨的下场。
59、 资料汇总,增强感性认识;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并作自由演讲,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思读课文,深层探究,突出重点,理解文章选材精当、结构精致的特点。
60、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6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可作相应的朗读指导,如对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62、(近义词)煞费苦心、挖空心思、搜索枯肠、殚精竭虑
63、明确:“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64、(14)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65、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66、(2)能否做成学问,除必要的天赋外,很大程度取决于有无锲而不舍的精神。
67、(基本解释)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68、为了揭开“天书”神秘的面纱,林国恩近9年来可谓沥尽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