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思想在中国当代绘画也具有很深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已经深入渗透到绘画创作的各个方面之中,传统需要被继承和传承,那么儒家思想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如此深远,又该如何继承和传承,需要改革的地方在哪里。中国传统绘画一直提倡的是人文风情,讲求人画合一的境界,当代的中国绘画艺术家需要将这种精神加以延伸和发展,与现代的西方绘画相结合。只不过现代中国绘画面对的是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也就是说现代中国绘画面对的不仅是传统问题,而且需要对现实加以关注和表现,这是当代艺术家们必须承担和不可回避的责任。
2、(4)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充实了教育内容。
3、孙复进一步提出教化当以太学为根本:“太学者,教化之本根,礼义之渊薮也。王道之所由兴,人伦之所由正,俊良之所由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健康和长寿,人类文明的终极追求也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健康和长寿。人类自然寿限为125—175岁,平均为150岁,而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人的平均寿限则为75岁,足足少了一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生命科学和现代营养学都是从“动物是机器”的生命哲学视角出发进行研究的,没有本原的奠基自然无法承载人类生存、健康和长寿的梦想!
5、在政治伦理方面,儒家所倡导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即天下”、“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儒者最高的追求就是与君共治天下。儒家原本只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中的一家,历经2000多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意识形态领域儒家独大,尊礼而贬道的儒家思想最后发展的越来越僵化,越来越不在道上。
6、“儒”的职称总是在不断地扩散和贬值。按照东汉许慎在其字典《说文解字》之中对“儒”的解释,表明儒的规格已经降低了。
7、2014年9月,美国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宣布,将与中国孔子学院停止合作。
8、在信仰上,中国人多不信奉宗教,中国自古以来虽然崇拜天神,有时也相信天命,但与西方对宗教的虔诚和狂热有显著区别。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传统的中国人受到了传统儒学纲常伦理观念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阻挡或者冲淡了宗教精神对国民意识的渗透。
9、何为儒?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文人,被称之为是“儒”。就字体结构而言,“儒”字,左“人”右“需”,意即“人之所需”,指人的需要;“儒”古同“懦”,而“懦”字,左“心”右“需”,意即“心之所需”,也就是柔弱如水的意思。
10、其一生主要贡献在于,奠定了教育的基础,他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但在教育上倡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些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及他对于思想领域的开创性见解间接的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这一文化鼎盛现象的形成。
11、儒学有时被以“儒教”相称,却没有发展成为具有典型宗教意义的宗教。儒学与佛教、道教等不同,它没有给人展示一个彼岸世界,它缺乏神秘的教义和繁琐的宗教仪式,其中虽不乏诸如天人关系敬天祀祖之类,而更多的却是把人们的情感心理消融在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而不是把它导向外在的崇尚对象或神秘境界。
12、他说:实际上,在孔子那里,“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西塞罗留下给我们的‘政治义务论’,便是一本道德教训的书,比孔子所有的书内容丰富,而且更好。”
13、 政治上倡导“以礼治国”走向“太平盛世”。从伦理政治的角度,如果说西方是“智”型文化,那我们的儒家文化就是“德”型文化,我们受之影响深远。即使在当今世,处理国际关系上,中国遵从的还是“礼治”,而非有些西方国家的“强盗逻辑”。
14、历史上,中国产生了系统完备的教育制度,而儒家的思想、儒家的学术典籍一直是教育的基本内容。中国古代的教育是一种人文主义的教育,古代教育家们把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看待,因而儒家教育便十分注重道德教育,注重“做人”问题的教育。
15、(1)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强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就是倾向于参政的。
16、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17、西汉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字子云,前53~18)《法言・君子》曰:“通天地之人曰儒。”
18、从董仲舒开始,儒家将君权合法性的解释权从绝对皇权中分出来,是为“屈君伸天”。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而言,这是在法理上阻止了皇帝同时兼任可为自己加冕的教主。法家杀死了“天”,君主的地位至高无上,“王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但在汉代儒家的解释下,“天”又复活了,成为皇权之上的先验性信条,而儒家则掌握着解释这些信条的权威。
19、(3)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了人的个性.漠视性格,思想大统造成国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这也和历代帝王的意志合拍,被其利用,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20、公交线路:27路、69路晋祠路长兴北街口下车。
21、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是徐复观教授思考传统儒家对于当代社会之意义的文章。主要以孔子、王阳明、朱熹以及《中庸》、性善说等传统儒家思想、著作及学说为基点,对儒家传统进行深入分析,并致力于运用传统儒家精神启示现代社会。
22、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层层扩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23、孟子发展了儒家的道德规范部分,把人的内外修行总结为四个字:仁、义、礼、智。仁就是仁爱,义是讲道义,不可重利轻义。礼就是做人要有礼仪,懂得做人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智,就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外在的世界梳理得和谐,避免产生冲突和矛盾。
24、儒家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孟子、子夏、颜回等后来逐步发展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庄子曾说真正的儒者“知天时;知地形;事至而断,有君子温文儒雅的翩翩风采”,儒家深刻体会到文之美、明之亮,儒家眼里没有死亡,没有世界末日。儒家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辉光、日新。
25、9月25日,福州文庙迎来了人文历史学者、古建筑设计师王勇坚老师,为大家讲述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26、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的文化核心。
27、2015年6月3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孔子学院关闭。
28、因此,儒学尽管有与宗教相似的功能,扮演准宗教的角色,却不是真正的宗教。儒学属于文化思想体系,即使类似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也不能改变这个性质。儒学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具有积极的政治追求和理想,是入世的,而不是出世的,所追求的是理性而非神灵与缥缈的天国。
29、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况(前313~前238)《荀子・儒效第八》有云:“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
30、首先,孔子思想并非华夏族群原生文明之中的最高思想成就。老子(前571—前471)《道德经》揭示了宇宙之奥、生命实相和人事要害,其思想是华夏族群原生文明乃至于全人类的最高思想成就。
31、自然中国本土也有所谓宗教的传播和盛行,但是,无论哪一种外来宗教,它们都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与儒学接近的过程由于儒学的深刻影响,任何宗教都难以绝弃人伦,都不能不主动适应中国社会。佛教正是如此在传入中国后,佛教与儒学、道教之间有斗争又有融合,最后,佛教只能在尽孝、尽忠两大伦理观念上有所修正,才获得了民众的接受和理解,得以顺利传播。
32、北宋气学派思想家、教育家、横渠先生、关学学派创始人、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1020~1077)把儒——士子的社会功用再次升华,认为儒者立于天地之间,格万物而体至理,习大道而治天下,因此把儒家使命总结为冯友兰所说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3、德国犹太裔哲学家、二进制鼻祖、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和笛卡尔及斯宾诺莎并称为三位最伟大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称伏羲氏为世界科学始祖,临终前宣布二进制源于中国的《易经》和伏羲八卦。
34、在史学上,儒家思想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史学的灵魂。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也是唯一一个历史不曾间断的国家,中国形成了重视历史的传统,历代儒者都重视历史的撰述,形成了儒家独特的历史观、史学观以及自觉的历史意识。
35、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36、1735年,杜赫德划时代巨著《中华帝国志》出版,对中国灿烂文明的描写轰动欧洲,“汉学”在欧洲诞生。当时的法国,中国“比英格兰更受青睐”,“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18世纪欧洲大盛‘中国风’,不仅对儒家的理性思想予以理想化,而且中国的建筑风格、瓷器、家具和室内装潢亦风靡一时”。伏尔泰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更作诗赞美云:“孔子,真理的解释者,他使世人不惑,开发了人心,他说圣人之道……”
37、在中国学术史上,最早探讨儒之起源的是西汉后期的律历学家刘歆(xīn,前53—23)),依据的是《周礼・大宰》说:“……四曰儒,以道得民……”,认为儒作为王官的职能——“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38、儒家将国家治理权从绝对皇权中分出来,此即所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儒家主张“建官为贤,位事惟能”,垂拱而天下治,也就是说,在儒家的政治思想中,君主独裁并不合理,最好君主只是作为主权象征而存在,国家治理权交给由士人组成的政府。证之史实,在承平之世,除了极少数雄猜之主,人们常说的“君主专制”其实是不存在的。
39、在文学领域,儒学的影响同样不可低估。在文学中,《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经过了孔子的删订,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典籍《左传》则是我国记事文学的重要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成就。
40、—————————————————————
41、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又是伟大的历史学家,由孔子作《春秋》所开创的史书义例,对后世史学影响极大。儒家认为,史学著述应当纲纪天人,推明大道,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2、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 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 层层扩 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
43、(2)重视教育,论述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44、 有人认为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已经过时了,失去了它的价值,但是,他在指导一个人、一个民族价值观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面对疫情,中国的防控措施做得是最好的。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能迅速控制疫情,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这与中国人的价值观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中国人总是能顾全大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这其实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反观西方国家,至今仍在疫情的泥潭里挣扎,这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45、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
46、国家政治要安定,要培养国家所需的人才,必须首先重视教育;社会风俗要改善,要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样要重视教育。中国古代典籍中蕴涵了大量的教育资料,儒家典籍如《论语》《孟子》《荀子》等也有不少关于教育的论述,《礼记》的《学记》《大学》《荀子》的《劝学》篇等更是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孔子是我国私学的开创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他的教育学说,对儒家教育思想起了奠基作用。
47、这就不能不使人回想到儒家思想中的公私之分、义利之辩那些精华的东西,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有益的,应该把它们继承发扬下来。由此可知儒家思想在我们今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能做出贡献,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48、儒家始祖孔子(前551—前478)的先世是宋国贵族,因避祸其家族由宋逃到鲁国,便成为鲁国人。他父亲名纥(hé),字叔梁,做过鲁国陬(zōu)邑的地方长官。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66岁的叔梁纥又娶了不满20岁的颜征在,在尼山野合生孔子。孔子3岁时,父亲死了,颜征在被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49、 以上几点不成熟的观点,学习中的一点思考,鄙陋之人道听途说而已,不足为据也。
50、(4)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是"德"型文化,这一德型表现在政治上,也有积极的一面:忠于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刺杀暴君,直谏犯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政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52、(2)不重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使逻辑推理和深刻解释事物的规律的理论没萌芽,不如西方人那么追根问底,以至产生理论和学说。
53、 “文化没必要一味与国际接轨”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道一商学院认为我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特别强调与传统接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在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54、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接触了大量的西方新思想、新观念,他的“脑质”为此改变,对康有为的“保教”思想产生歧义。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保教非所以尊孔论”,公开反对“保教”,反对立儒学为国教。“保教”的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因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55、在此次的授课中王勇坚老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介绍了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特点。古人云:圆者出于方,方出于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这种重人际伦理规范的儒家文化特色,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表现的非常突出。王老师以福州城隍庙为例,他介绍到“福州的城隍庙在当时是重檐歇山顶的宫殿式建筑。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可见其地位极高。”而这样的规格在全国也只有四座。这是因为福州曾经五次作为都城,而城隍庙供奉的主神周苛地位尊贵,据说他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帮助刘邦打天下,身为汉御史,守城庇民,为世人崇敬。刘邦感激他的功德,封他为郡县之神,并修建了城隍庙。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又将福州的城隍庙封为“城隍公”是最高的等级,这些都是古代礼制制度对城市规划的要求。
56、可以说,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无不为儒学的思想所倾倒。儒家思想讲求社会的“仁”、“礼”,儒家希望通过礼乐教化和修身实践,使得人们能够尽心知性而知天下。所以,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被纳入“博学以文,约之以礼”的宗旨之下,儒家从社会功利和国家政治的利益需求出发,将中国绘画艺术视为一种政治教化的重要手段,确定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存劝戒、助人伦”的创作宗旨,是实现安邦定国的必由之道。中国绘画被给以理性的实用功利的思考,被规定为用来“存鉴戒”、“言志”、“载道”的社会功利作用。
57、儒效,即儒者的作用。荀子在这里论述俗人与儒是有区别的,儒指的是通诗、书、礼、乐的文人,儒自身也有俗儒、雅儒和大儒之分,儒群已经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