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或剥削他人、不择手段以求挫败他人的神经症需求:评价别人主要依据他们是否可以剥削或可利用;
2、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哲学家、语文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3、写这封信的男孩,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不过上中专的时候,一次竞选学生会干事,却因为紧张而说不出话来,结果他从那之后就非常在意自己在人前的表现。(尼采是怎么疯掉的)。
4、第二:正常的上进心是兴趣,而病态的上进心是手段。
5、因为认为完美无缺而觉得高人一等;害怕在自我内部发现缺点或害怕犯错误;害怕批评与指责;对完美道德的无限崇尚,并因此束缚自己。
6、比如,一位非常在乎成绩和别人看法的男性患者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突然变得不努力,逃学,玩游戏,和之前判若两人,整天活的如行尸走肉一般。
7、老师:昨天很高兴,我终于找到了您为我治疗,家里一直给我找很多医院我都拒绝了,因为我认为他们不会对病人用心,现在大多数医生都这样,而我看了你很多视频,我一直坚信你是很关切我们这类心理症患者的。昨天接受完治疗我很纠结、难过。
8、从此,他就观察成功的人是一类怎样的人,后来他发现要成功,口才就要好,之后他就逼着自己出口成章,但最后他反倒不会说话了……
9、这句话很容易去理解,“没有可怕的深度”,意思是说指湖水如果不深,湖水就没有内涵。湖水这个深度如果够的话,湖水就有内涵,有内涵自然就美丽。光有美丽而没内涵,这个美丽很快就会被人看厌,甚至不愿意看。
10、中国的王守仁有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那么这个“贼”也分难度,有些心贼是小毛贼,有些心贼是大强盗,有些心贼则是人们无法想象的恐怖恶魔。
11、很多人乐于去谈论尼采的人格,比较起来,却少有人愿意谈论尼采在哲学上的建树。他更像一个象征,一个冲破思想牢笼的猛士,大开大合,所向无前。他是一个狂人,支撑起他的疯狂的是耀眼的才华。不是他自己要疯狂的,是这个世界疯狂了,清醒的人只要有一个就会被人们视为疯狂。当历史冲开了烟瘴,人们重新回味那个年代的种种现象,才会发现那些时代的先行者是如何的伟大和勇敢。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用自己的思想与整个世界对抗。
12、感谢参加2011年春季学期尼采课程讨论班的博士生们的热情参与,特别是马小虎、曲立伟、高琪、韩玮、王晓艳等同学。课堂上的讨论对于译文的改进自然是有不少好处的。另外,课程也迫使我对尼采晚期思想、特别是与《瞧,这个人》文本相关的思想做出深入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因此,课程本身是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尼采是怎么疯掉的)。
13、所以我们看这样的新闻,不能光光只看表面。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例子在发生。大多数人却只关心他们为什么打死了父母,然而就没有了下文。也只是看了个表面,却没有发现社会更深的一种现象。
14、一位读者写了这样的留言:我总结啦,人要想摆脱对虚假自我(荣誉,地位,金钱,受欢迎,被认可)的追逐,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不求上进,不思进取,醉生梦死,安于现状,做一个最普通平常的人,最好是只会照猫画虎,重复做机械式劳动。
15、每个人既不对自己负有道德义务,也不对他人负有道德责任。这就是王阳明所讲的人欲即天理的意思。
16、尼采很多话都让人看一眼就能记住,尼采的文字就是有这种无穷的魅力。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句也是尼采最深度的一句话,仅15个字,却一针见血,很刺耳,富有哲理!这句如下:
17、使我们感觉好些的不一定对我们好。使我们感到痛的不一定对我们不好。
18、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好事,意味着贷款周期可以更长,每个月压力也会小一些。而且这个贷款还可以延续两代人一起还,比如爸爸老了,没有固定资金来源,儿子可以接替爸爸继续还,这样看来也是好事,总不能让爸爸一直顶着压力。
19、对权利的神经症性需求为了支配别人而去支配别人的需要;
20、罗伯特·所罗门所写的《尼采到底说了什么》内容简介:
21、尼采他原本就是疯子,又何来疯掉一说?他疯掉的脑袋早已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他散射的脑细胞早已在另一个干净的介质里漫步。他是那个时代的异类:他太渴望太阳,他太渴望超人。所以他疯了,疯的彻骨。同样渴望太阳的,还有梵高——一个长着一只耳朵的神经病。
22、尼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到底说了一些什么?他的思想为什么会受到误读与曲解?本书深入尼采的生活与著作中,力图回答这些问题。
23、当你你看到更深的时候,也就未必觉得表面的东西就很美了。那些更深处的丑陋不堪的东西就会浮现脑海。所以说尼采这句话也是一针见血,很刺耳地敲醒了许多人的处世之道。不要被眼前表面所迷惑,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更深,更远的地方。
24、世上没有健康人,首先这是一个基本概念。绝对的健康,只存在于我们的理想当中,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损和疾病,只不过表现不程度不同。
25、各种破坏性倾向(挫败他人的倾向)混为一体;严酷而无情、不计后果地驱动自我以求得更大的成就,尽管一直伴有一种广泛性的焦虑;害怕失败(耻辱)。
26、然而人们的精神已经长久被上帝占据,没有了上帝的奴役,人们感到无尽的空虚。尼采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意志作为精神的寄托,拥有了意志才能主宰自己。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拥有意志才能拥有人生。生命意志超越理性而存在,将向所有压迫者和强者挑战,从他们的手里重新夺回自己的意志。
27、之后他认为如果自己写字更好的话,那么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从此他就开始苦练写字,也参加了写字培训班。
28、当我谈到要接受一个平凡的、有缺点、有不足,甚至是有“症状”的自己的时候,往往会被患者认为这是“负能量”的话,并且极力为自己的“上进心”辩护,如:难道上进心有错吗?难道不能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吗?
29、结果他就开始慌了起来,后面写字的时候就变得有些潦草。
30、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燃起了一粒灯火,这就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叔本华。他想要人变成真正的人,而不是受控于政府和宗教的机器。他希望用人的眼光来看待人,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当作人看待,同时也要把他人当作人来看待。
31、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32、用大白话来说,啥叫知行合一呢,可以这么理解。宇宙中,没有我之外的其他人,其他标准,可以评判我,我想干啥就干啥,反正评分老师是我自己,所以,无论我干啥,也都能得满分。
33、最后一次咨询,他还和我大谈如何通过传销,在三年之内把六万六变成一千零八十万,虽然我提醒他要收手,这太不现实,不过他依然坚信可以成功。随后的几天,南京警方就在他租住的区域捣毁了一个特大传销组织,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34、这一点很奇怪,为什么科恩伯格他会做出了这么一个事情。
35、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断言一点:《瞧,这个人》是尼采濒临崩溃、走向精神错乱之际的作品。
36、在当时的欧洲,资本经济兴起,人们从心底渴望更多身体上和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欧洲大陆仍然被封建专制所笼罩,禁锢着人们的身体和精神。同时宗教完全占据了人们的灵魂,人们在思想上臣服于上帝,在行为上受制于教会。封建制和宗教构成了黑暗的世界,人们浑浑噩噩看不清脚下路,更加不能仰望星空。
37、此时,他爱一个人并不是为了填补自己的内心空洞;他做一份工作仅仅是发自内心的热情;他做自己,而不必隐藏真实的自己,以给他人留下完美的印象。
38、不过今天我突然感触到:追求那个更好的永远不是终点,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个大陷阱,我根本不会真正地平静、停息、体会到快乐。"
39、维特根斯坦的学说一点也不简单朴素,甚至非常复杂,到了当时没什么人能理解的程度,而他本人也被他的老师和学界认为是至少“有一点疏狂,永远不清楚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40、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优秀的人,他不愿让别人发现真实的他。第四:盲目性:他就好像一个饥不择食的人,不加选择地执着于可以给他安全的东西,不管这一切是否现实,或自己有多么盲目。
41、为什么要把这两个人放一起写呢?因为他们两个十分相似,都是在类似的思想史阶段,做了类似的事情。而且,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讲,互相比较,既能更容易理解王阳明,也能更容易理解尼采。
42、那么间接地是不是还可以看到这种迷信现象,在很多比较偏远的地方仍然存在?其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估计都是没有见过世面,或是没有文化造成的吧。
43、其实,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无法实现自己“上进心”所要求的,所以才求助于治疗师。
44、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尼采的,就像别人喜欢白天,我喜欢黑夜一样。你不能强求身边人也跟你一样喜欢黑夜,那样生活就失去了个人的乐趣。
45、我们的悲观主义,世界上并没有我们所说的那种价值,我们的信仰本身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认识欲望,以致我们只好这样说。这样一来,世界就愈发没有价值了;因为,世界被认为是这样的。只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才是悲观主义者;我们要毫无保留的承认新的估价,绝不墨守成规,自我蒙蔽,自我欺骗……
46、首先,“精神病”是一个客观事物,世上的确存在这种东西。其次,“精神病”是一个主观隐秘的产物,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发生在主观内部的事情。
47、但你却告诉我,不要继续执着于此,你连我最后的一点希望也剥夺掉了。我即便患了社交恐惧症,可我在人前总的来说都还是不错的一个人,只是过不了自己的这一关。我二十五岁,身体健康,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唯独有了一点心理问题。
48、我虽然基本上会赞同弗洛伊德的说法,但我在此无意、也无力对这个“公案”做出一个定论。我想说的只是:尼采的《瞧,这个人》一书,除了上述几个章节的标题给人自大狂感觉外,整本书思路清楚,结构也不失严谨,是尼采对自己的天资、一生写作和思想的整体总结和反思。总之,这是一本不能简单地否定和轻视的著作。
49、一连串的类似的碰壁不断地伤害他。瓦格纳见他精神悒郁,健康不佳,认为只有两种解药:“要么结婚,要么写出一部歌剧。”但是尼采写不出歌剧,而且显然连像样的曲调也创作不出来。1872年7月,他寄给指挥家汉斯·冯·比洛一首他创作的钢琴双重奏,请他给予坦诚的评论。比洛回答说,这是“我长期以来所见过写在乐谱纸上的最匪夷所思、最难听、最反音乐的一套音符”,他怀疑尼采是否腿抽筋了。“你称你的乐曲为‘骇人听闻’,真是如此。”
50、尼采和他的牧师父亲一样,献身于抚慰人。和他父亲一样,他想向我们指出通向自我完成之路。但是他不同于牧师,也不同于把痛牙拔掉的牙医和毁掉不讨人喜欢的植物根的园丁,他认为困难是达到完成的关键性的必要前提,因此甜蜜的抚慰最终残酷多于助益。
51、所以,王阳明在打倒了孔子和六经之后,继续对理学进行穷追猛打。也就是批判朱熹。朱熹讲,存天理,灭人欲。是说,要用天理作为道德评价体系,来管理人们的行为。去人欲,是指去掉人的违背天理的,妄作妄为的欲望和行为。
52、尼采有本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是旧书店淘来的。
53、其实,这就好像是对待“安全”一样,我们只能希望自己“平平安安”,但却不能要求“万事如意”。
54、这几个人的思想或多或少都是有点超越性的,历史上就这么几个心境有问题的出名哲学家,一个不漏全数落了一遍(其中一两个是否称得上哲学家还待定呢),就变成了哲学家大都是精神脆弱的了。屌。
55、❷ 精神分析有几本入门的书,《精神分析入门》、《精神分析治疗指南》、《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精神分析导论》,这是几个理论。
56、而面对人的道德退化,王阳明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他走向了反方向,认为一个班级里面,大家都是学渣,都经常考鸭蛋,是因为存在儒家的这套伦理善恶评价体系,如果能摧毁批改试卷的老师,我们大家每个人给自己的成绩打分,这样就能解决,为啥人都是坏蛋的问题了。
57、这就是人类疾病的数目,哦对了,已知和已记录的数目!感受一下。
58、而在几百年后的西方,尼采也提出了类似的思想,认为狗蛋死了。认为他摧毁了西方人的道德评价体系。
59、对于“精神病”这种事物来说,浅薄而无知的人容易将它妖魔化、简单化,加以误解或者是嘲讽,至少没有一个科学或者是深刻看待事物的角度的观点去看。而那些无知却又喜欢将事物浪漫化的人呢,偏偏将“精神病”又视为一种极具美感的事物,“精神病都是天才病”——这便是这种论断的一个证明。
60、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之后,人的天性丧失殆尽,而人受教化的人性,也失去了儒家礼教的约束,走向了无休止的互相争乱和互相伤害。那时候的社会,孟子放眼一看,都觉得眼前发黑,我的天哪,怎么人们都变成禽兽了呢?为啥这么多人都是大坏蛋呢?人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相亲相爱呢?
61、过高地估计“爱”,“爱”被认为能解决一切的难题;害怕被抛弃;害怕孤独;保持低调;害怕提出任何请求;害怕显示自己膨胀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