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
2、“教育即生活”是杜威针对20世纪初美国学校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现状,以及英国教育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教育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等主张而提出来的。杜威基于实用主义的经验论,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是经验不断增加的过程。由此出发,他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儿童是中心”和“从做中学”等主张。这些教育主张对于改革美国的传统学校教育以适应当时处于急剧变化中的美国社会的发展,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何理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4、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就是受恋爱教育。准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
5、“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6、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是在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在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在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在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在受社会革命的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在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在受坏的教育……”
7、“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须”。当我们在提倡民主教育时,它“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当我们在中国办教育时,这种教育就应当是为了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和幸福解放的教育,如果不是这样,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8、答:教育可以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作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我们要拿好的生活去改造不好的生活,拿整个的生活去解放偏狭的生活。
9、陶行知的“生活”范畴是从杜威那里借过来的,但与杜威的“生活”范畴在内容实质上有根本的区别。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也是以“生活”范畴作为其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杜威所出的“生活”是一个从生物学中引申出来的范畴,是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刺激-反应”,是个人应付环境、适应现实的行为,而不是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以生产劳动为首的主要的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社会实践。陶行知借用了杜威的“生活”范畴,但赋予其新的涵义。简言之,如果说杜威的“生活”实质上是指人们应付和适应眼前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活动。那么,陶行知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平等和社会发展的全部社会实践。陶行知的“生活”范畴在日后的发展中日益接近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
10、“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特别是儿童生活,是儿童在活动中,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满足和乐趣。二是通过教育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使社会生活更加完善,美好。杜威所倡导的就是要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亦合乎社会需要,有益于儿童发展和社会改造。
11、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非劳动的生活,就是非劳动的教育;
12、今天我要讲的是“生活即教育”。中国从前有一个很流行的口号,我们也用得很多而且很熟的,就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是从杜威先生那里来的,我们过去是常常用它,但是,从来没有问过这里面有什么用意。现在,我把它翻了半个筋斗,改为“生活即教育”。在这里我们就要问:“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种籽一样,它能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抽条、开花,从动的方面看起来,好像晓庄剧社在舞台演戏一样。“生活即教育”这个演讲,从前已经讲了两套,现在重提我们的老套。(如何理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13、进行民众运动是要陪着民众干,不是替民众干,要想培养中华国民,非此不可。
14、例如:进餐活动我们会这样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进行好进餐活动的基础。首先教师一般情况下会从这七个方面做准备:
15、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人必须受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强调说:“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善于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人才。
16、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着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陶兴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17、陶行知也始终认为,德育本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构建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陶行知先生所指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指处在主体间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过程。道德“不是生活中一个可以独立的因素,不但与生活的其它构成性因素不可分割,也不能从生活中剥离”人与生活不能分离,道德与生活不能分割,因此,道德可以而且应该在生活中养成。
18、(4)公推雷老先生为开井委员长,筹款加开一井,茶馆、豆腐店多出款,富户劝其多出。于最短期内,由村民团结的力量,将井开成。
19、“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
20、第在这个时期,是各种思潮在中国谋实现的时期。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教育所支配的许多传统思想都要在此时期谋取它的地位。第二是外来的各种文化,如德国的以文化为中心的教育,英国的绅士的教育,美国的拜金教育。第三是外国文化都在中国倾销,从各国回来的留学生便是推销外国文化的买办。
21、1931年,陶行知在上海购置科学仪器、图书资料,创办专门从事科学实验、科普创作的“自然学园”。学园成员有戴伯韬、方与严、董纯才、吕镜楼、陶行知的长子陶宏以及欧美留学生丁柱中、高士其等人。“自然学园”编写出许多反映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普读物,其中有高士其编写的《生理卫生活页指导》、《微生物大观》,丁柱中翻译的《巴士德传》,董纯才翻译的《十万个为什么》,陶行知和陶宏一同编写的《儿童天文活页指导》等。“自然学园”还编写了108册旨“在引导小朋友把自己造成科学的孩子”的《儿童科学丛书》,为当时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科学指导,是当时少有的科普读物和科学教材之一。为进一步推广“科学下嫁运动”,使更多的下层人士了解现代科学的成果,陶行知同广播电台共同创办“空中学校”,由陶晓光每天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在“科学园地”节目中,演播20分钟的科普知识。虽然“空中学校”因穷苦的人根本买不起“话匣子”而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最终停办,但是这种利用新闻媒体的想法在当时是十分新颖和先进的。
22、⑶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23、但是,当社会发展到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或信息化更高的未来社会,学校教育会受到来自海量信息和网络的巨大冲击。传统的教育体系正在或面临重大变革,很多高校的网络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剧增,“远程教学”技术走进传统大学的校门,使学校里以往的热门课程,都可以通过网络授课,让很多人可以坐在家里面对着电脑自主学习,一个人的教育、学业发展以及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接触。知识的传播无处不在,教育方式必将也正在走向多样化、多元化。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正适合这样的大环境。当杜威的教育生活思想坚守在学校教育的阵地上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却可以引领我们应对信息化时代教育方式的多元复杂。
24、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25、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26、“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27、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无论是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还是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都是对学校与社会割裂、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对,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28、与此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礼教”。现在有许多人唱“礼教吃人”的论调,的确,礼教吃的人,骨可以堆成一个泰山,血可以合成一个鄱阳湖。我们晓得,礼是什么?以前有人说:礼是养生的,那是与生活即教育相通的。这种礼,我们不惟不打倒,并且表示欢迎。假若是害人之礼,那就是要把人加上脚镣手铐,那是与我们有冲突的,我们非打倒不可。因为生活即教育是要解放人类的。
29、幼儿园的课程应在三教或两教一保共同协作下开展,其中,班主任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同时,班级在形成周、日活动计划时,是平行班共同研讨的过程,日核心经验又是三教共同研讨的过程,班主任能做到实施过程中的指导。达到了,周周有教研,日日有教研,时时有教研。这样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是所有课程能相互渗透补充达到教育内容浑然一体的探讨空间,是达到人人对课程了解的时机,是教师共同提高的过程,是课程不因人员问题正常进行的途径。
30、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31、教师和幼儿要成为环境的维护者。教师及时擦桌面、扫地面,引导孩子不撒饭,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32、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33、该书共分九讲:家世与求学经历,社会交往与政治活动,教育改革与办学活动,生活教育的思想来源与理论基础,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生活教育的具体主张,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生活教育的当代价值和伟大人格。
34、 2022年2月28日
35、“教学做合一”,即“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陶行知力推生活的教育作用,他指出,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相互矛盾斗争,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36、(1930年 原载《乡村教师》第9期,1930年3月29日)
37、陶行知的“教育”范畴大致来说有两层意思,第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用他的话说,教育是教人化人,教人做人,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是引人向上向前生活。第教育是生活的改造,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陶行之所说的“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又指社会生活,所以教育改造生活实质上是改造社会生活,即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生活,以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和人类解放。
38、社会即学校,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
39、“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40、杜威把学校教育看作传承民主理想、民主经验的首要工具。他倡导把学校生活变成一种简化的社团生活形式,在这种社团生活的形式中,孩子们作为社团的一分子,平等的分享人类或种族继承下来的文化资源,并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变革服务。陶行知的民主教育精神则主要体现在他生活教育思想的大众性上。其生活教育的最初目的即就是为普及国民教育,让社会大众人人都受教育。在他眼里,生活是大众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大众的教育。他重视民主办学,强调教育公平,主张教育为大众服务。
4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合一。
42、“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43、第二套是第二次讲的进候包括进去的,是按着我们此地的五个目标加进去的:
44、1946年,陶行知又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他尤为重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和解放儿童的时间。
45、陶行知先生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了全面了解陶行知先生,系统学习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我今年1月把周洪宇的著作——《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福建教育出版社,1万字,2020年10月版)一书通读了一遍。
46、⑶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
47、其次,要讲生活即教育与社会即学校,有几方面是要开仗的,而且是不痛快的,是很烦恼的,而与我们有极大的冲突的。
48、“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9、我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对陶先生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其创造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我理解的也越来越深刻,并指导着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50、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51、其次,“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历来把读书、听讲当成“知之始”,并以之为知识的唯一来源,习之既久,学生就“不肯行、不敢行、终于不能行,也就一无所知”。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
52、“生活即教育”产生的教育背景。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原始社会,由于文明发展程度有限,教育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无法明确地分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因统治阶级的需要教育与生活逐渐分离。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老八股教育’和‘洋八股教育’合流,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脱离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实际,”在这特殊背景下,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主张。
53、“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含有对人的教育作用,教育促进生活之变化,教育随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生活是教育之本,生活是教育的途径,生活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54、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55、所谓之“教育”,未必是生活,即未必是教育。
56、为了探寻我地理教学主张的理论依据,根据陈仕涛导师的指导建议,我计划2022年主要研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准备系统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作品,以期望探寻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我进行“生活地理,润泽生命”地理教学主张的研究。
57、“生活即教育”的实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以建立新型的人民教育为宗旨,强调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认为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的作用,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来进行,教育决定生活,并对生活起反作用,主张教育要与生活相联系,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为人民大众服务。
58、“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9、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60、是艺术的生活,就是艺术的教育;是不艺术的生活,就是不艺术的教育;
61、(3)教育具有终身性。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与个人生活共始终,也就是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62、杜威为解决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相脱节的矛盾,使教育适应时代变化,从而提出其教育生活思想。如他所言:“知识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解决问题。”陶行知面临的是20世纪初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的中国农业社会。当时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之所以不民主、贫穷,主要原因是广大劳动人民不识字,没受文化教育,所以如何使教育普及成为陶行知最为关注的问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旨在使更多的普通大众受惠,进而使社会进步。
63、今天的教育与生活严重割裂。讲德育的教师不遵守社会公德;经济学家不能预测经济走向;研究管理的专家完全无法胜任一家企业的管理岗位;投资专家常常亏钱……
64、生活教育使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密切联系,血脉相通。生活教育与封建传统教育、洋化教育是对立的。封建传统文化“以天理压迫人欲”,生活教育主张“要用教育的力量,来达民之情,顺民之欲”,“要解放全人类”。
65、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66、“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67、杜威先生在美国为什么要主张教育即生活呢?我最近见着他的著作,他从俄国回来,他的主张又变了,已经不是教育即生活了,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的国家,他们是零零碎碎的实验,有好多教育家想达到的目的不能达到,想实现的不能实现,然而在俄国已经有人达到了,实现了。假使杜威先生是在晓庄,我想他也必主张“生活即教育”的。
68、后又把生活教育的特点归结为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几方面,是争取大众解放、民族解放的教育。
69、不要以为老太婆、小孩不可培养,只要有法子,只要能从他们迫切的问题着手。
70、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非康健的生活,就是非康健的教育;
71、问:为什么要主张“生活即教育”,反对“教育即生活”?
72、2022年寒假期间,我从元月23日至27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一书,本书是2021年6月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共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