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王昌龄的诗采莲曲【70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3-07-01 05:34:10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王昌龄的诗采莲曲【70句精选】

王昌龄的诗采莲曲

1、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2、    ▉  衬托圣手杜甫 《旅夜抒怀》导读

3、诗人用平白洗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江南采莲图:初夏时节,荷叶田田,采莲女们提着小竹篮采莲其间,嬉笑放歌。有声有色,整个画面洋溢着青春的欢乐,读之叫人如临其境。

4、首先是远景。想象一下吧,假设我们自己就是观众,正在岸边欣赏盛开的荷花,还不停地变换角度和姿势自拍,或者被人拍。正在自我陶醉的时候呢,忽然发现我们的镜头里抢入了几艘小船,我们不由得停下自拍,好奇地想看看船上到底是些什么人,他们准备要干什么。(王昌龄的诗采莲曲)。

5、    ▉ 有没有一座城,一听到它的名字就使你顿感豪迈《夜上受降城闻笛》

6、   首先是画面逻辑,绿裙绿叶一色,故难分被此,芙蓉与脸皆美,故上下相映,美女美景融而为故闻歌乃知人来。

7、    ▉ 一线生机处正是最沉痛处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导读

8、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9、这一句描写细腻入微,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

10、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11、    ▊ 起承转合传旷达之气《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导读

1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13、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14、《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15、    ▉ 生命中不能忽视之“轻”《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唐)张志和

16、莲花的美景使人流连、沉醉,同时也因莲叶、莲子、莲藕的经济价值,使得采莲这一活动,自古便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早在汉乐府中就收录了描写采莲生活场景的诗歌。其中《江南可采莲》一首最为脍炙人口:

17、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18、    ▉  谁说春天不是读书天! 阙题 (唐)刘昚虚 导读

19、当她们回去时,那月儿实际上也就是花儿,便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了。“花迎人”和“月送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整个采莲活动的现场给写活了,极富诗意,写荷花迎接采莲女和月亮送别采莲女,实际上还是为了表现采莲女之可爱。

20、全文: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1、    ▊ 杜甫一首格调不高的诗《江南逢李龟年》导读

22、王勃以前的诗人拟写此题,都是五言短章,此诗则运用七言,篇幅也比较宏大,表现出初唐七古崇尚铺陈赋写的一般倾向。不过,此诗在“四杰体”七古中抒情性较强,很注意将人物的感情寄寓在客观景物的描写刻画之中,具有强烈抒情效果。诗以七言为基本句式,大量运用五言句,又灵活地参用“三五七”、“三三七”句式,学习、模仿乐府民歌的结体方式,也加强了诗的抒情性。诗中多用蝉联和复沓的形式,更使诗流转圆美,情韵婉扬。诗中“采莲”、“莲叶”、“莲花”、“花”、“叶”等字词多次出现,造成重迭复沓的形式,显然具有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风味。并且重迭复沓的形式还往往与蝉联方式交织运用,节奏铿锵,音韵和婉。总之,虽然此诗具有叙事诗的骨髓,但它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乃在于抒情。此诗中几个主要表现方法,都对加强其抒情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23、   博学宏词科,简称词科,也称宏词或宏博。是科举考试制之一种,是在传统科举制度之外,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唐开元年间始设,称“博学宏词”,以考拔能文之士。清代康熙与乾隆时曾两次举试,因乾隆名弘历,“宏”音形义与“弘”相近,故改为博学鸿词。所试为诗、赋、论、经、史、制、策等,不限制秀才举人资格,不论已仕未仕,凡是督抚推荐的,都可以到北京考试,之后便可以任官。得人颇多,甚有影响。

24、    ▉  送别诗无数,唯昌龄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导读

25、你看,王昌龄高明吧?“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两句诗没有一个字提到颜色,但我们眼前却是一片色彩分明啊,绿色的荷叶、罗裙,粉红的荷花、少女的脸庞,这红和绿的组合就是自然风景的经典搭配了。你现在明白,为什么绿色衣裙在别的场合穿很可能有风险,但采莲少女穿着它穿梭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风景中,又映衬着少女红彤彤的青春脸庞,就毫无违和感,只剩下自然与人无缝对接的纯美了吧?

26、   ▉  “虚”彰其外,“实”隐其内《行军九日思故园长安》导读

27、第四句承上启下,进一步用动态描写来活跃了这图画: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和绿荷红连浑然为不见了踪影,正在惘然惆怅,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

28、最后,让我们在李清照所勾画的莲池美景中结束今天的节目吧:

29、    ▉ 最直白的语言,最真挚的情感!白居易《夜雨》导读

30、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

31、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32、看无论是天真活泼的民间少女,还是端庄矜持的大家闺秀,甚至是养尊处优的后宫妃嫔,在王昌龄的笔下,都能显示出符合自己身份的独特美感。这就是王昌龄的高明之处了,无论他描写过多少女子,他总是能挖掘出她们与众不同的美,绝不雷同。

33、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乱入:杂入、混入。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闻歌:听到歌声。始觉:才知道。

34、    ▉ 古诗中的仗剑新娘《峨眉山月歌》导读

35、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36、  王昌龄是李白的好朋友。上期节目说过,李白的七绝无人能够超越,而李白的好朋友王昌龄的七绝却可与之媲美。本期赏析王昌龄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莲诗——《采莲曲》。这首诗入选小学课本四年级语文教材。(请点播置顶音频欣赏)

37、你可能差点忘了哈,我们是观众,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所以这个“乱”字只是诗人的观感,并不是采莲少女不认识路,乱划一气,这个“乱”字恰恰说明采莲少女们很敬业,因为她们争先恐后地划着船、采着莲,唯恐落在了别人后面,这样一种热烈的劳动场面,反而给袖手旁观的观众造成了一种“乱入”的错觉了。既然已经“乱入池中看不见”,作为游客、观众的我们也不要失望啊,因为高明的导演——王昌龄是不会让我们就这样失望而归的,因为采莲少女刚刚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更美的一幕却紧跟着出现了——“闻歌始觉有人来”。

38、  小学课本中有近百首经典古诗词,要求小朋友们朗读、背诵。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是必背篇目。本期童声诵读嘉宾:长沙市砂子塘小学三年级学生曹昊然。

3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0、这首诗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整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41、⑤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42、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采完之后明⽉把她们送回江边。

43、   ▊ 悲愁里的浩然之气杜甫《登高》导读

44、再来一首,王昌龄著名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45、诗中大量地运用重复句式与文字,文风朴实自然,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听到、看到采莲的时候人们欢乐热闹的景象:无边无际的荷塘,人们采莲时的欢声笑语引得水下的鱼儿纷纷穿梭在莲叶之间。

46、采莲少⼥的绿罗裙融⼊到⽥⽥荷叶中,仿佛⼀⾊,采莲⼥的脸与盛开的莲花相映成趣。

47、从“采莲歌有节”到篇末,诗情再作转换和深化。本来,采莲女己经在日暮时分归来了,这里则写她夜间又到江上采莲。她一边采莲,一边有节奏地唱着采莲曲。夜间江上的景象和白天大不一样。傍晚,吹起了秋风,此时更是凉风萧瑟。高远的天空里,一轮明月伴随着采莲女来往徘徊,清淡的光辉照耀着江水,闪动着粼粼波光。江风冷月,传达出了采莲女深沉的枨触,再一次表达了她的“相思苦”的情怀。这里完全是寓情于景,没有从正面写情语。它与上文写其“采莲归”来时的情感,对照起来加以体会,颇得详略映衬之妙。采莲女在江上来往采莲,遇到了其他夜间出来采莲的吴娃越女,她们都打扮得很娇艳美丽。姐妹们相见,互致问候,都探问从这条寒江到达征夫所在的关山千里的边塞,究竟是山儿重,水几重。可见,饱受着别离的煎熬、相思的苦恨的女子,不是一个采莲女,而是许许多多日夜辛勤劳动的采莲妇女。这就在前文写采莲女“相思苦”的基础上,描写了广大劳动妇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将征夫思妇的普通题材,提高升华为一个富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主题,写得非常深刻,是十分可贵的。

48、    ▊  那一低头的温柔是最东方的娇羞 《采莲曲》导读

49、王勃的这首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代表着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

50、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51、如果把王昌龄的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始终不让她们在这幅图画中明显地出现,若隐若现,构思遐美。

52、   其次是情感逻辑,美女隐美景之中,故有极目寻辨之切,寻辨不得,故顺风而闻歌,色、形、声俱备,诗人之心喜极!

53、(唐táng) 王 wáng 昌 chāng 龄 líng

54、   采莲女与荷叶荷花为融而为互衬互托。“罗裙荷叶一色裁”,裙与荷叶相融;“芙蓉向脸两边开”,脸与荷花相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形、色与歌声相融。

55、这首诗句与句联系紧密,意蕴深远,精雕细琢却给人带来清丽自然之感,可以看出王昌龄炼字炼意的高超技艺,对中晚唐的诗歌有着重要的影响。

56、这首诗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57、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58、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59、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

60、   这首诗构思新颖,别具一格。罗裙与荷叶一色,人面与荷花同辉,却不是静止的比喻。“一色裁”、“向脸开”都是从动态中写其难以分辨。而“乱入池中”,自然就更“看不见”了。最后一句更见精妙:听见歌声才发觉有人来!但仍是发觉而非眼见。于是人即是花,花即是人,但闻歌声婉转于荷塘之中,笑语飘洒于碧池之上,迷离恍惚,宛如仙境。小诗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把水乡少女采莲的劳动场面写得生动活泼,风趣盎然。

61、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62、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63、   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64、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65、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指荷花。

66、    ▉ 千万别把这首诗解读成“断袖之癖”《近试上张水部》导读

67、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

68、    ▉  2018新年伊始,我们从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讲起《题都城南庄》导读

69、西方的诗歌更加不吝惜对女性美的赞美。比如《荷马史诗》里的海伦,还有但丁《神曲》里的贝雅特丽丝出现时带给诗人的震撼:“一位贵妇在我面前出现,/她头缠橄榄枝叶,罩在洁白的面纱上边,/在绿色的披风下面,身着的衣衫颜色宛如鲜红的火焰。/尽管那么多的时间已经过去,/一旦见到她,我的精神仍只是惊愕不已……”

上一篇:名人名言古诗词【68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郁郁寡欢的诗句【49句精选】
  • 锐不可当的当怎么念【18句精选】
  • 集腋成裘和积少成多的区别【44句精选】
  • 诚实的故事150字【48句精选】
  • 诗意般美好生活的句子【71句精选】
  • 关于冬天的古诗句子【50句精选】
  • 二年级守信用的名言【23句精选】
  • 关于诚信的话【47句精选】
  • 白居易的诗1一4年级【6句精选】
  • 守信用的名言名句有哪些【62句精选】
  • 白居易的诗的风格特点【35句精选】
  • 李白的名句大全【39句精选】
  • 孝的名言名句短语【71句精选】
  • 脑筋急转弯搞笑整人的套路【40句精选】
  • 孔子说的关于做人的话【35句精选】
  • 花的诗句古诗【71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捡菌发朋友圈说说【100句文案】
  • 涨水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压马路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关于蘑菇的说说短句【100句文案】
  • 好久没发朋友圈出来冒个泡的说说【100句文案】
  • 最新个性说说

  • 王昌龄的诗采莲曲【70句精选】
  • 名人名言古诗词【68句精选】
  • 郁郁寡欢的诗句【49句精选】
  • 50句励志名言警句摘抄大全【62句精选】
  • 锐不可当的当怎么念【18句精选】
  • 转角电脑桌书柜组合【23句精选】
  • 名言警句15条【32句精选】
  • 生命要继续王力宏【51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