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韩非子五蠹【55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3-07-07 05:57:51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韩非子五蠹【55句精选】

韩非子五蠹

1、  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蠹》)

2、    在古代,男人不用耕种,野生的果实足够吃的;妇女不用纺织,禽兽的皮足够穿的。不用费力而供养充足。人口少而财物有余,所以人们之间用不着争夺。因而不实行厚赏,不实行重罚,而民众自然安定无事。现在人们养有五个儿子并不算多,每个儿子又各有五个儿子,祖父还没有死就会有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口多了,而财物缺乏;费尽力气劳动,还是不够吃用。所以民众互相争夺,即使加倍地奖赏和不断地惩罚。结果仍然免不了要发生混乱。

3、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住的是没经修整的茅草房,连栎木椽子都不曾刨光;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小鹿皮,夏天穿着麻布衣。就是现在看门奴仆的生活,也不比这差。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锹锄带领人们干活,累得大腿消瘦,小腿上的汗毛都磨没了,就是奴隶们的劳役也不比这苦。这样说来,古代把天子的位置让给别人,不过是逃避看门奴仆般的供养,摆脱奴隶样的繁重苦劳罢了;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也并不值得赞美。如今的县令,一旦死了,他的子孙世世代代总有高车大马,所以人们都很看重。因此,人们对于让位这件事,可以轻易地辞掉古代的天子,却难以舍弃今天的县官;原因即在其间实际利益的大小很不一样。居住在山上要到谷底打水的人,逢年过节用水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居住在洼地饱受水涝灾害的人,却要雇人来挖渠排水。所以在荒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连自己的幼弟来了也不肯管饭;在好年成的收获季节,即使是疏远的过客也总要招待吃喝。不是有意疏远自己的骨肉而偏爱过路的客人,而是因为存粮多少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古人轻视财物,并不是因为仁义,而是由于财多;今人互相争夺,并不是因为卑鄙,而是由于财少。古人轻易辞掉天子的职位,并不是什么风格高尚,而是因为权势很小;今人争夺官位或依附权势,也不是什么品德低下,而是因为权大势重。所以圣人要衡量财物多少、权势大小的实况制定政策。刑罚轻并不是仁慈,刑罚重并不是残暴,适合社会状况行动就是了。因此,政事要根据时代变化,措施要针对社会事务。

4、兵强就能打败别国,国治理得安定就不可能被人侵犯。而国家的强盛和安定并不能通过外交活动取得,只能靠搞好内政。现在不在国内推行法术,却要一心在外交上动脑筋。就必然达不到国家安定富强的目的了。

5、   因为国家的实力,更多的是取决于潜力,也就是持续发展的能力,穷一点没关系,可能还更有进取心,而当这五种人横行一时的时候,都是社会发展进入瓶颈,急需革故鼎新的时代。

6、这样说来,古代把天子的位置让给别人,不过是逃避看门奴仆般的供养,摆脱奴隶样的繁重苦劳罢了;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也并不值得赞美。如今的县令,一旦死了,他的子孙世世代代总有高车大马,所以人们都很看重。(韩非子五蠹)。

7、那些逃避兵役的人,大批依附权臣贵族,肆意行贿,而借助于重臣的请托,逃避从军作战的劳苦。

8、在这段话的后面,韩非子紧接着就讲了一个我们很熟悉的故事:宋国有个种田的捡到了一只傻兔子……“法家”是一个带有极强的改革意识的学派,他们笃信“天变,道亦变”(改编自西汉董仲舒《举贤良对策》:“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因此,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受欢迎的一个学派。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政策也好,措施也罢,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保持动态的鲜活。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韩非子五蠹)。

9、既然如此,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禹、汤、武王的政治并加以实行的人,定然要被现代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

10、  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11、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12、  今则不然。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以其耕作也赏之,而少其家业也;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以其犯禁罪之,而多其有勇也。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故法禁坏而民愈乱。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辱,随仇者,贞也。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人主尊贞廉之行,而忘犯禁之罪,故民程于勇,而吏不能胜也。不事力而衣食,谓之能;不战功而尊,则谓之贤。贤能之行成,而兵弱而地荒矣。人主说贤能之行,而忘兵弱地荒之祸,则私行立而公利灭矣。

13、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伐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儥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14、在古代,男人不用耕种,野生的果实足够吃的;妇女不用纺织,禽兽的皮足够穿的。不用费力而供养充足。人口少而财物有余,所以人们之间用不着争夺。因而不实行厚赏,不实行重罚,而民众自然安定无事。

15、  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16、再说按照法令执行刑法,而君主为之流泪,这不过是用来表现仁爱罢了,却并非用来治理国家的。流泪而不想用刑,这是君主的仁爱;然而不得不用刑,这是国家的法令。先王首先要执行法令,并不会因为同情而废去刑法,那么不能用仁爱来治理国家的道理也就明白无疑了。

17、  韩非主张以法为教,意思就是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使整个社会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风气。(出处《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18、   相比较来说,社会变革的时候,财富不是决定性力量,那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国家的战略实力,只有两点一是武器装备,二是价值观,而且价值观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

19、上古时代,人口稀少,鸟兽众多,人民受不了禽兽虫蛇的侵害。(这时候)有位圣人出现了,在树上搭窝棚居住用来避免遭到各种伤害,因此人们很爱戴他,推举他来治理天下,称他为有巢氏。(当时)人民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有腥臊腐臭的气味又伤害肠胃,许多人得了疾病。(这时候)有位圣人出现了,钻木取火来除掉腥臊臭味,因此人们很爱戴他,推举他治理天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洪水泛滥,鲧和(他的儿子)禹疏通河道。近古时代,夏桀和殷纣残暴昏乱,于是商汤和周武王起兵讨伐。如果到了夏朝,还有人用在树上搭窝棚居住和钻木取火的办法生活,那一定会被鲧、禹耻笑了;如果到了殷周时代,还有人要把疏通河道作为要务的话,那一定会被商汤、武王耻笑了。既然如此,那么在今天要是还有人推崇尧、舜、汤、武王、禹的政治措施的人,一定会被现代的圣人耻笑了。因此圣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为它制定相应的政治措施。宋国有个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碰断了脖子死了,从此(这个农人)放下手中的农具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兔子,兔子不可能再得到,自己倒成了宋国的笑话。现在假使还要用先王的政策来治理当代的民众,都是守株待兔之类的人了。

20、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打仗,每家每户都藏有孙子和吴起的兵书,国家的兵力却越来越弱;原因就在于空谈打仗的人太多,而真正穿起铠甲上阵的人太少。所以明君只使用民众的力量,不听信高谈阔论;奖赏人们的功劳,坚决禁止那些无用的言行。

21、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的。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熟悉学术的办法更好了。

22、国家就一定陷入混乱,君主就一定面临危险了。所以,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赏,却又崇尚仁爱慈惠的行为;攻城大功的人本该授予爵禄。

23、在韩非子所著的《韩非子·五蠹篇》中,韩非子提到了五种威胁到君王法治的人士。所谓“五蠹”,就是五种害虫的意思。

24、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25、古代周文王居于丰、镐一带,方圆不过百里的土地,(他)施行仁义的政策感化了西戎,进而统治了天下。徐偃王居于汉水东面,方圆有五百里的土地,施行仁义的政策,向他割地朝贡的有三十六个国家。楚文王害怕它会危害到自己,起兵攻打徐国,便灭了它。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统治天下,徐偃王施行仁义却亡掉了自己的国家,这说明仁义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时代不同,政事也不同。在舜当政的时候,苗族不归服,禹准备去讨伐它。舜说:“不行。推行德教还不够深就施行武力,不合乎道理。”于是用了三年时间来加强德教,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苗族终于归服了。共工打仗的时候,武器短的会被敌人击中,铠甲不坚固的会伤到身体。这说明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的德政方法)能用于古代而不能用于当今。所以说:情况不同,措施也不同。上古时(人们)在道德上竞争高下,中古时(人们)人们在智谋上角逐优劣,现在人们在力量上较量输赢。齐国准备进攻鲁国,鲁国派子贡去说服齐国。齐国人说:“你的话说得不是不巧妙,然而我想要的是土地,不是你所说的话。”于是起兵攻打鲁国,直到把距鲁国都城只有十里远的地方作为分界线。所以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徐国灭亡了,子贡机智善辩而鲁国削减了。由此说来,施行仁义、机智善辩,不是用来保全国家的办法。(如果)抛弃徐偃王的仁义,废弃子贡的机智,依靠徐国、鲁国的实力去抵抗有万辆兵车的强敌,那么齐国、楚国的野心就不会在这两个国家得逞了。

26、所以说徐偃王施行仁义而徐亡了国,子贡机智善辩而鲁失了地。由此说来,仁义道德、机智善辩之类,都不是用来保全国家的正道。如果当初抛弃徐偃王的仁义,不用子贡的巧辩,而是依靠徐、鲁两国的实力,去抵抗有万辆兵车的强敌,那么齐、楚的野心也就不会在这两个国家里得逞了。

27、因此,人们对于让位这件事,可以轻易地辞掉古代的天子,却难以舍弃今天的县官;原因即在其间实际利益的大小很不—样。

28、而国家需要的官吏却数以百计;如果一定要任用忠贞信义之士。那么合格的人就会不敷需要;合格的人不敷需要,那么能够把政事治理好的官就少,而会把政事搞乱的官就多了。

29、丢掉这种必然不会亡国的办法,却去搞势必会招致亡国的事情,这是治理国家的人的过错。外交努力陷于困境,内政建设陷于混乱,那么国家的灭亡就无法挽救了。

30、(1)作:兴起,出现。(2)王:动词,称王。(3)果蓏:瓜果的总称。(4)恶臭:难闻的气味。(5)决渎:疏通河道。(6)今:若。(7)新圣:作者观念中能实现法治的统治者。(8)常可:永远适宜的方法。(9)株:树桩。(10)触:撞到。(11)释:放下。(12)耒:农具。

31、正因如此。太平时期国家就富足,战争时期兵力就强盛,这便奠定了称王天下的资本。既拥有称王天下的资本,也善于利用敌国的弱点;建立超过五帝、赶上三王的功业,一定得采用这种办法。

32、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揭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

33、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不需要做费力的事,给养就很充足,人民少但财物有多余,所以人民之间不争斗。因此不需实行厚赏,不用采取重罚,人民的生活自然安定。现在一个人有五个儿子不算多,每个儿子又有五个儿子,这样祖父没死就有了二十五个孙子。因此人民多而财物缺少,干体力活干得很劳累,可是给养还是很少,所以人民发生争斗。即使加倍奖赏和加重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乱。

34、然而,从韩非的观点来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因此,《五蠹》中同样存在许多早已不合时宜的理论,今人如果照单全收,那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新时期的守株待兔者。

35、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2)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3)蚌蛤,腥臊恶臭(4)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6)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7)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10)株,折颈而死;因释(11)其耒(12)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36、现在用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措施,凡属民间习以为常的事,或普通人明知的道理不加采用,却去期求连最聪明的人都难以理解的说教,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了。所以那些深奥玄妙的言辞,并不是人民所需要的。至于推崇忠贞信义的品行。

37、  韩非子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难得的。韩非子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少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38、那些主张合纵的臣子都说:“不救援小国去进攻大国,就失了各国的信任;失去了各国的信任,国家就面临危险;国家面临危险,君主地位就降低了。”援救小国不一定有什么实惠可言。倒要起兵去和大国为敌。援救小国未必能使它保存下来。而进攻大国未必就不失误,一有失误,就要被大国控制了。

39、那些工商业者,制造粗劣器具,积累奢侈资财,囤积居奇,待机出售,希图从农民身上牟取暴利。

40、所以他们投靠私门贵族,求得免除兵役,兵役免除了就可以远离战争,远离战争也就可以得到安全了。用钱财贿赂当权者就可以达到个人欲望,欲望一旦达到也就得到了实际利益。平安有利的事情明摆在那里,民众怎能不去追求呢?这样一来,为公出力的人就少了,而依附私门的人就多了。

41、  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d”“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子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42、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

43、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44、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45、假使西周和卫国不急于听从合纵连横的计谋,而将国内政治严加整顿,明定法律禁令,信守赏罚制度,努力开发土地来增加积累,使民众拼死去坚守城池;

46、子者诸子,古者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乃有诸子争鸣。而以东周失政,诸侯蜂起,士皆以其业游说人主,各崇所习,殊分道涂,摄其要者十家,可观者九家而已。既坏秩序,乃有思想,譬诸呵壁之问,自索其解,故皆能各是其是,各非其非,斯亦泰西雅斯贝尔斯之“轴心时代”也。        

47、  道是变化的,天地是变化的,人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治理社会的方式方法也是变化的。但道也有相应的稳定性,这个稳定,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现实中就是法。法就是依着道而建立的。法必须随时代变化,法必须人人遵守。因为认识到万事万物的变化,韩非子、商鞅同老子一样,也是反传统的。韩非子取《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认为处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与方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韩非认为无为,落实在君王统治上,应该是无论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测与掌握,此观点还包括施政习惯,统驭方式等,应该阴晴不定,难以掌握。如此才不会反被臣下驾驭,这也就是申不害的“术”。

48、所以,连糟糠都吃不饱的人,是不会追求精美饭菜的;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的人,是不会期望华丽衣衫的。治理社会事务,如果紧急的还没有办好,那么可从缓的就不必忙着去办。

49、  韩非子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子·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重罚”。

50、所以圣人要衡量财物多少、权势大小的实况制定政策。刑罚轻并不是仁慈,刑罚重并不是残暴,适合社会状况行动就是了。因此,政事要根据时代变化,措施要针对社会事务。

51、(1)丈夫:成年男子。(2)事力:从事体力劳动。(3)大夫:祖父。(4)累:屡次。

52、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游侠使用武力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所以,法令反对的,成了君主重用的;官吏处罚的,成了权贵豢养的。

53、上述这五种人,都是国家的蛀虫。君主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广罗刚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现破败沦亡的国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为怪了。

54、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上一篇:王千元的微博心累说说(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情侣个性签名2021最新版【23句精选】
  • 数学小笑话10字【36句精选】
  • 数学小报内容资料大全【67句精选】
  • 数学家的故事手抄报图片大全【36句精选】
  • 祖国赞朗诵原文三分钟【15句精选】
  • 美好生活励志句子【78句精选】
  • 感谢领导的话语感动【50句精选】
  • 形容时间飞逝的名人名言【70句精选】
  • 自我激励的话座右铭【45句精选】
  • 巴金说的名言名句大全【63句精选】
  • 文学常识选择题【50句精选】
  • 美好生活的句子【81句精选】
  • 幼儿教师格言简短一句话【52句精选】
  • 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5句精选】
  • 屈原的诗最短【11句精选】
  • 关于母亲的名人名言和诗句【24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捡菌发朋友圈说说【100句文案】
  • 涨水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压马路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关于蘑菇的说说短句【100句文案】
  • 好久没发朋友圈出来冒个泡的说说【100句文案】
  • 最新个性说说

  • 韩非子五蠹【55句精选】
  • 王千元的微博心累说说(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
  • 情侣个性签名2021最新版【23句精选】
  • 俞敏燕的微博心累说说(你是我误删的照片,错过的航班)
  • 数学小笑话10字【36句精选】
  • 时客网的qq心情说说(最惬意的莫过于夏雨。她是那么)
  • 数学小报内容资料大全【67句精选】
  • 詹氏的qq空间无奈说说(我们是可以一个人笑,一个人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