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3、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4、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7、“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8、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9、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0、遇事一味烦躁惊慌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11、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2、大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国家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失去了冷静和耐心,往往会让自己陷入不利的境地。
13、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14、但其实,所有的忙碌、盲目和茫然都是因为心中缺乏一个“静”字。
15、《诫子书》虽然只有86个字,却教会了孩子修心戒浮躁,读书戒懒惰,生活戒奢侈。
16、夫(fú)学(xué)须(xū)静(jìng)也(yě),
17、但其实,所有的忙碌、盲目和茫然都是因为心中缺乏一个“静”字。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但非诸葛亮的原创。而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19、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
21、有个“喂鸡求学”的小故事,就是出自于诸葛亮。
22、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23、年与时迟,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4、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25、遂(suì)成(chéng)枯(kū)落(luò),
26、而这三个宝藏,就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27、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经商、资源、机会、方法等固然重要。但是,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要素。
28、将(jiāng)复(fù)何(hé)及(jí)?
29、 诸葛亮在一千多年前就能提出“德、志、学”的观点确实难能可贵,特别是他提出的既重视德育教育又重视智育的进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子女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诸葛亮的观点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后汉书》上就有“有志者,事竟成”的格言。宋代大教育家朱熹也说:“百学须先立志”。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干事创业,就必须有一定的道德修养,踏实做事的能力,百折不挠的意志,健康的身体。
30、刘备临死之前曾托孤于诸葛亮,当时的中都护李严曾写信劝丞相接受“九赐”,进爵称王。
31、在出山之前,他独居隆中,躬耕陇亩,以读书为乐。
32、蜀汉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丞相的家产,不过是几棵树几亩田。
33、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4、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修身养性,靠节俭来培养品德。不淡泊就不能表明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志存高远(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学习必须宁静,才能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扩充才学,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习。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悲摧地呆守在破屋子里,那时后悔哪里还来得及?
35、非(fēi)志(zhì)无(wú)以(yǐ)成学(chéngxué)。
36、 诸葛亮“德、志、学”的家教观值得研究。诸葛亮所提“德、志、学”的观点发展至今,与我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内容,所谓“德、智、体、美”等并无实质性差别。只是时代不同了,每个观点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德”当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体”指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体的美与心灵的美,而这又与德、智、体三项密切相关,我们经常强调还是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现在看来,每个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加强这几方面的修养和锻炼,每项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
37、蜀汉二把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丞相的家产,不过是几棵树几亩田。
3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9、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理性)
40、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4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43、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44、每天晌午公鸡都会鸣叫三声,每到这时司马徽就知道下课了。
45、但聪明人知道,只有做了减法,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46、亦舒说:“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47、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48、(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