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国真(1956-2015),当代诗人。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4年在湖南杂志《年轻人》上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并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后佳作频出,担任许多杂志的专栏撰稿人。
2、永城电视传媒,永城电视台官方订阅号,拥有采访、编辑、拍摄、制作等183人专业新闻队伍,保证为您提供全面、权威、有价值的永城本地新闻信息。
3、所有稿件一经采用,文责自负!投稿后一月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恕不退回,
4、副主编/古风演唱者:逍遥世家特邀音乐导师小鱼儿、古风主唱!曲风悠扬、沁人心脾!逍遥电台特邀伴奏音乐嘉宾!用音乐谱写不朽传奇!代表作《月落夜未央》、《修篱种菊》。
5、在意境上,汪国真似乎不如朦胧派。汪国真惯用“爱情”、“成功”等意象,他的大量作品都采用了这些基本意象,这也许是汪国真本人的偏好,也可能是为了迎合意识形态的一种妥协吧。
6、 一次跟同学闲聊,一位搞朗诵的人说:我读舒婷等人的朦胧诗没感觉,不如席慕蓉、余光中的。另一位同学说:你那是喜欢乡愁吧。我倒是觉得,有些朦胧诗是因其作者生活积淀的匮乏而显得苍白。“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有些诗歌是来自少年作者的惆怅。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缺少愁苦。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杜兰特所言,人类自寻烦恼的能力是无限的,“不论我们克服了多少困难,实现了多少理想,我们总要为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不幸找出借口。”但是,人少年时的愁与中老年的愁,是有很大区别的。小时候的愁,想解的话,是有方法解开的,至少存在解开的答案。但是大了,就不一样了。人就像掉进坑里,上天无门,下地无路,前也不是,后也不行,左也不通,右也是死胡同。有时,真的是活不起,死,也死不起。可能是,汪国真学生时代就开始成名,生活在顺风顺水当中,笔下的文字就显得不够厚重吧。闲聊时讨论,有人问:他的诗跟余秀华的诗比怎样?我觉得不如。诗人吴少东在微博上写道:“有些人无法否认余秀华诗时,竟酸溜溜说她的诗没有艺术高度。余诗让当下许多中国诗人羞愧——她诗中毕现的炽热而真实的情感,自然而富力量的语言,诗艺与意义,正是他们缺失的!她只一句‘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就足以击败中国90%的诗人。”在汪国真的诗里,还真找不到这样诗意——“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多是一些空喊的口号,缺少余味。恰恰是生活的过于困苦成就了余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