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诗歌很好懂: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在曲江的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幽的月光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
4、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6、“遥远”的神圣与净化功能,令我重新认识父亲的同时,也进一步理解了海子和他的《九月》。正是诗人“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透过牺牲,让“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酿成对“草原上野花一片”之蓬勃生命的礼赞!
7、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8、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9、秋,草木逐渐枯黄,秋风一起,落叶纷纷。凋零萧瑟之象,确实令人伤感。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感触。有人怨寂寥,但也有人不怨寂寥。不怨寂寥的,就是不仅看见草木凋敝的状态,也看见秋高气爽,果实成熟的丰硕。荷花谢了,孕育莲蓬。稻禾黄了,谷粒成熟。秋天,虽不像春天那样草绿花红,景色秀丽,但也有它值得自豪的存在。在这个既有不如意的东西,又有值得自豪的东西的范围里,也就是说,对充满矛盾的世界,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看法。
10、刘禹锡参与了当时王叔文主持的对弊政改革的活动,受宦官阻拦,改革失败,从在朝廷的高位监察御史,一下被贬到朗州(今洞庭湖那里)。这诗就是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之后写的。从这里可看到刘禹锡人格的高尚:在被贬的逆境中,仍然葆有高昂的斗志,他借秋高气爽鹤飞天上的景象,抒发了自己虽落在寂寥环境中,而意志依然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情怀。
11、往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1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13、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1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15、1951年仲秋,父亲揣起一块五星月饼,靠血书力争,成为入朝作战的一员;1952年中秋节刚过,上甘岭的弹片在削去父亲半片右肩之后,仍然前冲劈断了前方拳头粗的树干;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昏迷中醒来的父亲,看到手术台上自己被清理中的胃肠。
1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17、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18、释义: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象以往的那些年。
1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0、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21、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22、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23、邓廷桢,清末民族英雄。当过两广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
24、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25、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26、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27、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28、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29、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0、上片主要是写景。写岛、写舟、写天、写月、写波涛、写峭壁,通过写中秋美丽的夜色,寄托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当然也不只是写景,这岛列千螺、舟横万鹢也是大战前的气氛,既严阵以待,又好整以暇。鹢是一种水鸟,经常被古人画在船头,蕴含着人们对平安的希望。虽有波涛来袭、自有峭壁可守。短箫吹醉中有长剑催寒,外松内紧,体现古国儒将风范。元规,就是庾亮,东晋名士,是力主北伐的将军。元规啸咏,是说庾亮和部下在武昌南楼吟诗的事。这个典故符合作者主战派的将军身份。文雅的谈吐中,透出坚定和勇气。
3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2、(xīniánbāyuèshíwǔyè,qǔjiāngchípànxìngyuánbiān。)
33、(jīnniánbāyuèshíwǔyè,pénpǔshātóushuǐguǎnqián。)
34、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35、(bāyuèshíwǔrìyèpéntíngwàngyuè)
36、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从逻辑上应该“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37、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②王建: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代表作有《十五夜望月》《织锦曲》《水夫谣》《新嫁娘》等。③中庭:庭中,庭院中。④地白:庭院中洒满月光,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38、刘禹锡这首诗,我们今天读来,依然产生共鸣。今天的世界,也是矛盾的世界,正义和奸佞并存,我们前进的路,也必然不是一帆风顺。
39、湓浦: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40、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1、孟子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白居易终生遵循的信条,而其“兼济”之志与“独善”之心的分界线大致便是被贬江州司马。总体来看,白居易的诗作是贴近现实的,他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这首《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就是他践行自己创作原则的优秀作品。
42、诗歌的首颔联多层面的表现诗人的痛苦感,其实这还是生活横截面的对比,那诗歌又是如何完成内容的转折呢?从内容上颈联涉及望乡和圆月,表面上像在思乡,但是“望乡“行为反映的心理,却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而这种心理再次强化了内在的主体孤苦体验。“见月”就是观赏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轮圆月,但行为发问的竟为“几回圆人极度孤寂产生的心理结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乡和四野观望明月,能想象出一个人观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乡带给自己温暖,能看到心中一轮明月留给自己关怀,却出现相反结果,徒添了诗人不尽的凄苦感。
43、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44、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木兰花慢》(宋·辛弃疾)
45、辛词上片就月升月落而发宇宙时空之问,再问如镜之月为何能不系而悬于中天、嫦娥孤栖是谁强令她空闺独守;下片结合月亮每晚落于海底的传说,复问海中长鲸是否会触破月上宫殿,纵然蟾蜍不惧水,那玉兔又要如何安身?如果这些都无大碍,可为什么一轮满月又会渐渐如钩?这些疑惑很难不让人思索或是发笑,也正契合主客“饮酒将旦”已现醉意之情态。
46、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48、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
49、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中秋月》
50、给朋友们介绍一首中秋咏月的词,邓廷桢的《月华清》。
51、释义: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52、 中秋望月,思亲怀人,历来是是诗家最爱,歌咏者无数,而这首语言朴实、描写简洁的《十五夜望月》能成为佼佼者,主要在于其情感表达的藏而不露、含蓄蕴借,此中妙处,需要我们仔细体会。
53、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54、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55、当是时也,我们仿佛看见,在鸦片战争徐徐拉开的大幕下,邓廷桢、林则徐、关天培三位民族英雄站在高高的虎门炮台上,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指点着远方敌人的炮舰,用一腔浩然的民族正气托起云海间苍茫的中秋明月。
56、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57、昔今这种对比古诗里还是常见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其实白居易在对比中也在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58、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59、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蹊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60、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61、大醉,彻底释放了被千余年儒家之道束缚的旷世俊才,才会喷薄而出“明月几时有”这般的惊世之问。诗人将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立刻置“今夕是何年”于无尽的时空之中。庙堂、秉持、慨叹,都在这遥问之中幻化得风轻云淡,此当为“兼怀子由”说之由来吧。
62、最著名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宋·苏轼)
63、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64、最壮阔的中秋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6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66、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木兰花慢》(宋·辛弃疾)
67、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68、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69、最伤心的中秋诗词——《绮怀》(清·黄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