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家要读的书,第一本就是政治学,高智商的企业家往往是政治链出问题。政治链出问题就是苦难生活的开始,工厂要破产。俄罗斯首富就不是资金链的问题,而是政治链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政治水准要提高,政治悟性要提是高校商学院都是在误人子弟。
2、因此,当被问到身边有很多博士、硕士,严介和是否有自卑和差距感时,他的回答很干脆,“小成靠德才,大成靠胸怀。胸怀是书本上读不出来的,什么博士、博士后没有用的,胸怀要有肚量,肚量是委屈撑大的。知识改变命运时代拜拜,智慧改变命运。”
3、比如说不看好王健林,说王健林的模式已经走到头了。他还把6个地市政府告上了法庭,要求支付6亿美元的建筑欠款。
4、棱角磨得差不多以后,严介和把年年亏损的苏辰国际交给了严昊。严昊也不含糊,换人、分权、重新调整绩效考核,几招下来,公司有了生机。
5、第二是人品。他自称自己的人品是钻石人品,所以狂而不倒。
6、26日至28日,庄严智库理事长严介和在京接连会见了前来出席高峰论坛的越南、柬埔寨政商界代表,与两国新老朋友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在进一步走深、走远东盟“朋友圈”的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工笔画添上了精谨细腻的一笔。(严介和有多狂)。
7、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位。
8、淮安籍企业家中,严介和无疑是影响力最大、也是争议最多的一位,他所经历的人生起伏颇有戏剧性,曾经位列胡润财富排行榜第二名,也曾负债累累,甚至有舆论直呼他为“骗子”。严介和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走过怎样的路?
9、“我喜欢有争议,国外有影响力的精英人物都有争议,美国总统竞选得票率没有超过50%的。”(严介和有多狂)。
10、除了善于交际之外,张云芹在平时的学习当中,表现的也是相当优秀,另外在体育运动上也有着很好的表现,如此优秀活泼的女生逐渐占据了严介和的内心,但当时的他们还是师生的关系,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严介和便将这份情感藏在了心中。
11、出身教育世家的严介和,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成了一名中学教师。1992年,严介和带着借来的10万元钱,在淮安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同年,南京市正在建设环城公路,得知这个消息后,严介和争取到了3个小涵洞的项目。但由于项目是被层层转包之后才到严介和手上的,经过核算,他发现整个项目做下来,公司要净亏损5万元。
12、然而,在名利风暴的席卷中,无数“牛人”“狂人”“狠人”被冲撞得灰头土脸,跌下云端,风光不再。
13、(悟)30岁丧夫,36岁南下打工,放弃8000万年薪,董明珠为格力耗尽一生,图的啥?
14、其便是他的狂言,敢于通过吃亏的方式来获得机遇,以当时8万元换来了如今的4900亿,在这过程中还提出了众多的狂言,不断用言语来彰显自己的才能,称自己是极少的人才,这样的狂妄来源于他的实力。
15、该模式被称为“BT模式”,所谓BT,即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的缩写,指的是政府出资三分之企业垫付三分之之后政府逐年偿付工程款。
16、太平洋建设的下一个目标是:走出国境。就在今年5月,太平洋建设与中铁国际一起签署关于乌克兰基辅市4号地铁线建设项目共约20亿美元的合作备忘录。此外,在中亚,太平洋建设与哈萨克斯坦的地铁项目、巴基斯坦的铁路项目、吉尔吉斯斯坦的能源项目、乌兹别克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合作,也都在推进中。
17、聪明和听话是和政府打交道的基本素质。严介和曾提出过每年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计划,收购托管国企。但在收购景德镇华意电器、吉林8家企业上受阻,舆论对他的行为提出质疑后政府备感压力,他立即表示暂停并购国企,回到主营的基建业务上来。“政府现在让我们退,我们就退。”严介和说。
18、南京市长对坚韧认真的严介和十分欣赏,决定将整个绕城公路工程全部交给这位不怕吃亏的严介和完成。
19、然而,来到省城5个月,严介和却一直找不到活干。也是,一个外来户,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怎么可能有好差事落到头上?
20、 思维围绕钞票转的人叫资本家,是钞票的积累;围绕企业转的叫实业家,是能力的积累;围绕社会转的,叫企业家,是形象的积累,真正的企业家,干有利于社会又有利于自己的事,仅有利于自己不利于社会的事他是不干的,我的正义感无处不在。
21、严介和的“太平洋建设王国”,建立于两种有争议的模式之上,其一是与地方政府合作,采用BT模式拿项目。所谓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
22、平日里,严介和也爱放一些不着边际的大炮,比如说马云的电子商务把传统开店的玩死了。
23、这个创业狂人的一些凌云壮志,看起来甚至近乎荒诞:他曾想推平700座山,去建成中国的“拉斯维加斯”,他想拿诺贝尔文学奖,去弘扬自己的人文理想——可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事情最终都不了了之。而号称“第一狂人”的严介和,却又做出了许多,不得不令人惊叹的成绩:
24、其实在太平洋建设集团刚成立时,严介和就曾“化腐朽为神奇”。
25、前段时间,年仅31岁,拥有千亿身家的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严昊出席了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并发表演讲,因为这三个字的大实话在网上火了。
26、施工的日子正逢新春佳节,严介和守在工地,望着归乡的人流,心中泛起几分心酸,脸上却多了一些坚韧。
27、那时,严介和曾十一次从淮安跑到南京找项目,最终拣了一个“鸡肋”工程——南京市绕城公路项目,当他接手此工程时,已经是第五次被分包并且明知至少要亏损5万元,但他还是坚持接了下来。
28、但是通过正常的途径,严介和这样的小公司根本没机会。于是,他就跑去打听有没有别人不肯干的工程。当时南京市正在建设环城公路,果真有3个涵洞没人肯干,不过经层层转包已经是第五包了,要是接手的话至少要亏损5万元。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签订了协议。
29、严介和创建的太平洋建设是一家拥有国家公路、市政、水利等多个总承包一级资质及若干专业一级资质的私营企业,跻身世界500强,名列大陆民企第一位。
30、1992年,严介和从淮安挤公共汽车跑了11趟南京,获得转手了五包的南京绕城公路三个小涵洞工程。
31、早年,严介和一度被贴上了“大骗子”的标签,主要来自他“跳海”创业时所创建的“BT(建设—移交)”模式,他还被称为“中国BT模式的鼻祖”。
32、此后严介和逐步淡出公众视野。在2006年底,接受《北京日报》采访,回答太平洋建设到底欠债多少时,他表示在全国银行累计负债82亿元。“其实对于一个年产值300多亿的企业来说,欠了82亿太少了,即使欠100亿都很正常。”在另一场合接受媒体采访是,他也表示,自己个人所欠款项均已还清。
33、但对于这次尝试,严介和知情后并没有责骂儿子,而是鼓励——“切身的体会才能告诉你不要轻易相信商机,做事业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而这一切收获,都是金钱买不来的”。
34、1995年,“引江”入海,江苏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任董事长。
35、而至于他本人,他觉得现在应该有比较高的幸福指数。自己应该处于“人生的高级阶段,大智通透。都想开了都想明白了。小成靠朋友,大成靠敌人,君子让我们成长,小人又让我们成熟”,他说。
36、在“债务门”风波后,严介和转让太平洋股份给其妻子,并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认为自己在2006年的经历可谓“中国企业家建国以来风暴最大的一场”。
37、严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多次肯定了其父的教育方式,“多赏识,少谴责;用其长,容其短;刀子嘴,豆腐心。”他说,自己受益颇深,对管理企业、发展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38、对于常看财经新闻的人来讲,严介和并不陌生,但论知名度,严介和父子要比富豪榜中的其他人逊色不少。
39、《新论语》《管理境界》《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产业决定未来》《根本冠》等
40、早在2006年初,严介和其实已经为自己定好了今后的去处,事后他总结认为,2006年的风波,仅仅是他淡出太平洋的一段插曲。
41、严介和强调,改革开放40年来,因邓小平的一句“开发新城”,使中国走了出来。金边要想发展好,也要跳出金边,选择自然生态环境优良之地,再造一个新的“金边”。大家都知道太平洋建设不是造房子卖房子,也不是造汽车卖汽车,而是做城市买卖的,通过我们的输血从而实现城市的造血功能。首先我们要问能为柬埔寨带来哪些资源、智慧,最后再谈廉价的资本。太平洋建设作为中国最大城市经营商,懂得从大招商走向招大商,从家家冒烟走向村村点火,从狭义的“引进资本”走向“第一智慧、第二良心、第三资源”。
42、严昊不满30岁,就能进入大陆富豪榜前国内拥有此成就的年轻人屈指可数,唯一能让严昊甘拜下风的大概只有曾经问鼎中国首富的杨惠妍了,那一年杨惠妍才26岁。
43、2017年,太平洋建设以年营业收入4900亿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89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4、2003年,他高分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除了完成学业外,还在太平洋建设的子公司挂职,大一担任办公室主任,大二任职总经理助理,大三出任常务副总经理,到了大严昊就已经走向子公司总经理的岗位。
45、一夜成名的严介和,则让人领会了什么叫高调。他爆料,“胡润原本想定我为首富”,同时对自己赞美道,“我就是中国管理水平最高的企业家。”
46、从这点上说,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和中国所有商人一样,在商海博弈命运沉浮,嬉笑怒骂间,一个个金钱帝国就此出现或者消散。但他们又是特别的,江苏独特的商业环境赋予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地区商人的特质。
47、商场沉浮,物是人非。毋庸置疑,能登上江苏“首富”宝座的一群人,一定有其非同常人之处。首富们奋力追逐的,终究不过一个“利”字,是功是过,只得交予后人评说。
48、和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样,初次下海的严介和心中充满了迷茫。最初的几年里,严介和没有实力走得太远,只是在淮安市的小乡镇上开办工厂,对于一般人而言,这种日子似乎也说得过去。、
49、严介和正式赚到第一桶金。对此,严介和说,“对第一桶金,我一点都不惊讶,这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50、严介和是江苏淮安人。严家祖上是大户人家,世代书香门第。严介和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家族传承教育,经过良好的启蒙,严介和相比同龄人来说散发出浓浓的文人气息。
51、严介和学习非常努力,1977年高考恢复改变了严介和的命运,他考入了师范大学,后来顺利成为了一个老师。当老师的时候,严介和就开始动员家里人搞了一个小作坊,生产斗笠跟草帽。几年之后,严介和就在村里盖起了一个小别墅,还积累下了一笔钱。
52、班索萨对严介和过人的智慧和太平洋建设深厚的企业文化表达了敬佩之情。他指出,双方借“一带一路”机缘相聚,倍感珍惜,也是此次来中国的巨大收获。污水处理一直是柬埔寨的短板之希望借助太平洋建设的强大实力,深化合作,共同携手解决好污水处理和环保问题;同时加强在仓储粮仓方面的合作,以缓解柬埔寨大米资源丰富但存储仓库较少的现状。希望严介和先生带领团队赴柬埔寨考察,寻求双方深层合作机遇。
53、同一时期,严介和还成立苏商、京商等多家公司,仿照太平洋模式四处开拓业务,但后续动静不大。这些行为被舆论分析为:“严介和的用意是已经不想要太平洋了,他所持的股份90%都转出去了,太平洋建设不过剩个空壳。”
54、后种模式,在收购国企方面他“只关注亏损的企业”。
55、现在,摆在严介和面前的有两条路。关掉公司,回到家乡任个经理厂长什么的职位,安稳的度过此生;或者,放手一搏,哪怕前途未卜!
56、彼时,团队预计会亏5万,但严介和依旧要干:“如果不亏,我这个苏北人能拿到订单吗?两眼一抹黑,什么人也不认识。”③
57、“希望媒体把太平洋建设放在显微镜下,也可以向全国相关的纪检、检察部门咨询,看我有没有行贿、受贿、权钱交易。”
58、彼时,太平洋及其附属公司欠银行28亿债务无法按期偿还,严介和被9家银行联合追债,财富迅速缩水——据媒体报道称,当年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先后5次查封了严介和的12处住宅,其中绝大多数已被重复冻结3次以上。①
59、教书匠出身的严介和最终还是选择回归教育,他在2013年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谈及自己做“第一顽童”的愿望——“什么时候我的大学做成了,我就留着长发,穿着奇装异服,游山玩水,喜欢这种生活。从‘第一狂人’走向‘第一顽童’,这是我最想要的状态”。
60、到2006年,这匹财富黑马又因被银行追讨82亿欠款站在了被告席上。9月,严介和因被媒体报道“多家银行逼债、负债已达4亿”而陷入“负债门”。报道称,半年多内,严介和的12处住宅先后5次被查封,绝大多数被反复冻结3次以上,诉讼原告为各地商业银行,令银行高层想不到的是,这个富豪“所有房子都是按揭的”。
61、严介和有幸出生于江苏淮安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在父亲的教导下饱读诗书,俗话说“开卷有益”,书籍开拓了他的视野和胸怀,也为后来严介和著书立传打下了坚实基础,奠定了文化底蕴。
62、因为吃过政策的苦头,严介和对于“政策”一直非常看重,他认为自己的成功正是自己深谙中国政治和经济规律后天才思考的结果。8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他丢了饭碗,但邓小平“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也让他得益。多年后,出席无数次演讲时,他还提醒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们:“一定要懂政治!不懂政治的企业家,做不了一流的企业家。”
63、严本人事后对媒体解释说:“外界说我因债务被限制出行,相反2006年我出了好几趟国。外界说我是被告,实际上我是因为担任担保人因连带责任而成了被告,不是第一被告。”
64、早年的中国式BT模式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该模式虽然大量进入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但存在着缺乏法规约束、运作不够规范、融资成本过高等因素,进而也暴露出融资不易监管等诸多风险。
65、 我们不断地打倒自己,是为了不让别人打倒。
66、比如,据今年胡润百富榜,严氏家族排名位居资产1450亿元,而福布斯2020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却“查无此人”。
67、严介和的妻子名叫张芸芹,与严介和的家族背景不同。张芸芹的祖上世代经商,在明清时代颇为有名,被称作苏商。虽然苏商没有往日的繁荣,但是张芸芹的家中还是颇有财力,几个哥哥都是商人。
68、对于严介和本人及太平洋建设而言,前行并非一路坦途。
69、然而狂人也有怂的时候,2005年被胡润富豪榜捧杀后,严介和遇到了资金链断裂,舆论压力问题。对此声称:财富榜上不会再有我的名字。不过一年后,胡润又把他排到16位,严介和大为紧张,不过此时已经没人关注他了。
70、2005年,严介和跻身中国的顶级富豪。据胡润富豪榜显示,当年严介和身价从15亿飙升至125亿,位居富豪榜第2位。那时的他最为春风得意,不仅将太平洋建设做到了全球工程与建筑行业私企第还把太平洋建设的营收做到超过康菲石油公司和巴克莱银行,被称为“中国最大包工头”。
71、眼界决定境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远心智更明。
72、似乎,自古以来江苏有“会做生意”的美誉。“厚德、崇文、实业、创新”是几代苏商共同求索孕育出的苏商精神。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