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2、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论语-泰伯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5、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6、释义: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孔子说的有关道德的名言)。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语录
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9、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10、(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11、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另10“主忠信”基本相同)
14、:“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1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6、相对于“道问学”,孔子更重视“尊德性”。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去求“道”、知“道”,而是去推广他的道,实现他的道。
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8、子贡恍然大悟,他问老师:“《诗》中写道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这样吗?”
19、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2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21、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3、(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24、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现在还抱有孩子一定要待在父母近旁的思想,这种做法连孔子都不同意。
25、(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2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7、(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28、(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