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以仁施爱、因爱施教,从上古经典遗籍中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作为教材,经中有史,论中有艺,诗中有学,述中有理。博览群书之后,你能做的姿势只有一个:仰望星空;掩卷而思时,你大彻大悟的只有一个字:道。在这里,孔子教导你要对亲爱、对人仁,要志于道、始于学,为你提炼了许多温暖的词汇,道与德、爱与亲、富与贵、贤与能、宽与恕、善与诚、孝与悌、恭与俭、敬与慈,一组组、一队队泛着柔和温婉的星光,读得你慈眉善目、温情满满;然后为你准备了许多励志的词汇,学与思、志与行、忠与勇、敏与慎、知与识、使与事、和与同、修与齐、治与平,一对对、一串串贮满强劲的能量,如桨如翼,如风如电,读得你意气风发、心劲满满,立志做仁人志士,只等一声“出发”。
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3、今天我们要了解孔子,主要靠《论语》,除了《论语》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礼记》和《史记》的《孔子世家》以及《仲尼弟子列传》。
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孔子关于理想的名言)。
5、 非爱行为——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
6、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君子人生顺达,而小人的人生也可能免于祸害,但只是侥幸而已。
7、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语录
8、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当然比起被孔子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那还是强很多的。
1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1、?尽管满屏都是惊喜,但一打开就哭了,可能这就是过节的意义……
1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3、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第二是“尊经典”,“尊经典”的意思是说需要有本本上的权威,什么事情都要经典里有才行,我们习惯于引经据典,哪怕没有经典,有诗为证也可以,总得讲究有个来源。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17、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18、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19、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20、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21、(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要象器皿一样自嫌其用。“
2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23、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2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2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29、一个社会如果不是有剧烈的动荡的话,绅士风度和贵族传统是有意义的。实际上说到底,它就是一种教养,文明是跟教养相关的。可是今天呢,我们还有多少绅士的教养和风度呢?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的心理是在加速度地趋向紧张,这种趋向紧张的结果,是不可能容忍那种从容不迫的绅士风度的。
30、今天的人类天空,乌云翻滚,硝烟弥天,月颤星抖。霸权主义灾难、强权政治行径搅得周天寒彻,恐怖主义灾祸、人道主义危机如幽灵游荡。比疫情更严重的是人灾,比病毒更险恶的是祸心。物质的丰富与经济的发达,不一定带来文明的进步和人性的高贵,人类翘盼洁净的天空上洒满和平的阳光,飘着吉祥的云朵。人心思和、人心思稳、人心思进的趋势不可逆转,世界的目光投向东方、投向中国。西方少数政客对中国孔子学院的歧视、敌视,是对人类共有文明的短视、漠视,是世界之悲哀、人类之不幸。天空是人类的,孔子是世界的,人性之光不会泯灭,相信中国的月亮依然朗照乾坤。
3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3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3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4、撒贝宁与孔子隔空对话谈《论语》,央视这期节目太赞了!
35、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
3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7、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宪问》,很多不愿赡养老人的不孝子女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有人用这种话去形容一些精明奸诈的老人。那么,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38、当然比起被孔子鄙薄为“斗宵之人”(器量浅薄的废物)的“今之从政者”,那还是强很多的。
3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0、“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你那个‘人’字里,包不包括像我这种名声不好的女人呢?”
41、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42、孔子强调政德为先,推崇为政以德、以德治国。他为中国古代的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确立了一系列道德标准、精神标高、行为标本。“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驭民之术当以仁德为先,礼、乐、刑、政各有其用;既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更要讲礼乐教化,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以仁生义,由仁及德,做到恭敬、宽厚、诚信、积极、恩惠在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方能政通人和。政德是国之大德,德治是国之本根。孔子的政德观构成最早的政治观,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天空上明亮的星辰。
4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44、10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4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47、“‘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啊?”
48、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49、译文:说话一定要诚信,做事一定要坚定果断。
5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1、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2、有人因此批评孔子以亲情为上,置国法于不顾。但这里的“隐”,很可能是木字旁的那个“檃”,意为纠正。所以,不是说父亲包庇儿子、儿子包庇父亲,而是说父亲要能纠正做儿子的错误,儿子也要能纠正父亲的错误。
53、反坫,反爵之坫,在两楹之间。人君别内外於门,树屏以蔽之。若与邻国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反爵於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
5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