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
2、2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3、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4、1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5、试译:孔子赞叹《韶》乐:“美到极点!而且好到极至!”品赏《武》乐:“美到极点了!还没有好到极至。”
6、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7、试译:孔子会说普通话,读《诗》,读《书》,行礼,都说普通话。
8、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9、试译: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和气。先王的治国之道,就是这一点好,因为大事小事都用礼,还是有用不到的地方。不过,明白和气的好,因而总是一团和气,却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论语原文全集)。
10、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11、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13、试译:孔子说:“坚信善道,好修善道,用生命捍卫善道。危险的国家不去,混乱的国家不住。天下太平就出来做事,天下大乱就隐居起来。国家正义富庶,自己却贫困潦倒,可耻;国家混乱贫穷,自己却有钱有势,可耻。”
14、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5、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16、1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7、2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18、25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19、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20、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1、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22、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3、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2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25、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26、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27、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28、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29、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30、2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1、试译:孔子说:“早上听到道,即使晚上死去都不遗憾了。”
32、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3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34、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35、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è,不应该读yuè。
3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37、1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3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9、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40、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d乎?”
4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2、试译:孔子说:“谁能出家不经过房门的?那为什么不走人生正道呢?”
4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44、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
45、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4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48、《语丛·一》引用子思子《坊记》内容,而《坊记》还引用过《论语》的内容。“《语丛》摘录《坊记》,证明《坊记》早于战国中期之末,而《坊记》又引述《论语》,看来《论语》为孔子门人仲弓、子夏等撰定之说还是可信的。”
49、试译:孔子说:“样子恭顺,却没有礼敬之心,就累人;谦逊谨慎,却缺少应有的威仪,就畏缩;勇猛无畏,却没有礼法节制,会乱套;心直口快,却不懂礼貌,会拧着来。当官的富有亲情,百姓就学会仁爱了;当官的不忘老朋友,百姓就不会寡情少义了。”
50、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51、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欤?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5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3、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54、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5、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56、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57、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58、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9、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60、学而篇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3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1、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62、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63、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6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65、11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chéng)。”子曰:“枨(chéng)也欲,焉得刚。”
66、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67、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6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6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扩展资料:《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 (1-2) ,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7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7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7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73、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74、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75、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76、《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77、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8、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7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80、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81、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82、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83、1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84、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85、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86、试译: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好人当道,他有个聪明样;国家坏人当道,他有股傻劲。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的傻劲别人赶不上。”
87、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88、试译:君子不用红青色镶衣边,不用红紫色做便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一定要外加一件上衣才出门。黑衣套在黑色羔裘上,白衣套在白色麑裘上,黄衣套在黄色狐裘上。居家的皮衣长,但右袖子短。斋戒期间一定有睡衣,比自身长一半。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座垫。服丧期满了后,无论什么饰物都可以佩戴。不是礼服就一定要剪裁。黑色羔裘、黑色帽子不用来吊丧。大年初一定穿好上朝礼服去朝拜君主。
89、试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和颜悦色难以做到。父母有事,晚辈代劳;有酒食,长辈先用——这样子就可以称为孝吗?”
90、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91、1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93、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4、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95、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yù)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96、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7、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98、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99、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00、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01、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0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10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4、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
105、1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d乎!”
106、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是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10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08、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109、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
110、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11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12、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11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114、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115、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116、泰伯篇第八 论语目录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1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信,吾不知之矣。”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117、15子曰:“吾自卫反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18、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