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来余光中把最浓的温柔都给了妻子,所以皎洁的月光和皑皑的白雪,纵使是世间最美的两样,在他眼里也比不过心爱之人的脸庞。
2、现代主义在美与真之间,宁取后者。现代的大作家,无论是艾略特或奥登,汉明威或福克纳,皆宁可把令人不悦的真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愿捏造一些粉饰的美,做作的雅,伪装的天真。
3、文学作品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很容易出现篡改和以讹传讹的现象。包括泰戈尔、辛波斯卡、木心、莫言等在内的知名诗人和作家,也经常出现流传度很高的“伪作”。
4、●散文欣赏|毕淑敏《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
5、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读余光中散文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余光中散文有感1很喜欢余的散文。读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总会从文里感觉到一股淡淡的蓝,这种被淡淡的蓝霭氤氲包裹的气息,又总能牵引我深深的走入文中,去感受作者的心里世界,随着他的文路去触摸他的天空、他的雪雨霁月、他的深深思乡情愁……
6、如果你是个美貌的女孩年轻的时候会有许多男性宠你你得到的东西太过容易这会使你流于浅薄和虚浮如果你是个极聪明的男孩又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大事而流于轻佻
7、说到阅读理解能力,大陆是很差的。比如大陆的读《背影》也就读个皮毛而已。我对大陆的语文环境是了解的,对台湾不了解,一直高看一线。如今想到胡适之六十年初期去台北讲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要待上几年改造台湾的文化环境,没两年就回美国去了。所以台湾的语文环境比大陆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么台湾人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少在余光中身上未必就好。我个人并不喜欢朱自清的文章,但是朱自清是本分人,作文章的水平也远在余光中之上。比较而言,朱自清内外一致,不为文章而文章,余光中就比较注重外表,为作文而作文了。
8、如论余光中与五四白话散文之源流关系,台湾诗人杨牧曾说过这样的话:“徐志摩以诗人之笔为散文,洒脱浪漫,草木人事莫不有情,激越飘逸,影响见于苏雪林,何其芳,张秀亚,胡品清,陈之藩,萧白,余光中。”(《文学的源流・中国近代散文》)此话说得很中肯。不过这也仅仅从一个侧面概括了余光中。我以为,若真正把握其实质,余光中之散文,有着钱锺书散文的某些素质。本来,在《左手的缪思》中,他更多的献给读者的,是渊博的诗、画、音乐的典故与知识,是独具余氏散文语言的弹性和变化别致的句式及结构。读钱锺书的散文,我们常常惊叹其用典的艰涩而密不透风;而读余光中的散文,我们仿佛看到了其依然追求意象、用典之典雅,但密而有间,又平易近人。他的散文仿佛达到了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有机融合。
9、“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10、余光中的文字贵而不浮,绚丽而不虚幻,温婉而不俗媚,他的文字大气磅礴,不愧称之为文化大家。正如杨克所说:“余光中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之他的散文浸淫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有一种中国的文化底蕴,比较华美。”
11、文章开始,就对雨作尽情的描绘: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一句就写出雨的形声。接着他跳跃联想,写道:······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雨伞撑着······这句奠定了整篇一种“忧伤”的基调。马上,他大胆想象:整个中国整部中国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这样下着雨。此时,我窒息般地感觉到余光中内心那种深深的乡愁以及爱国情怀。本文恰似一首长诗,字字句句,充满令人惊奇的诗的意象。作者笔下的雨时而是“黑白片子”,时而是“宋画”,时而是“一滴湿漉漉的灵魂”,时而是“温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凭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乡愁化为种种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灵历程相连相融。可谓情丝和雨丝交织。余光中用诗样的语言对雨进行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感觉进行描写,字里行间,古诗韵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遥指”,“剑门细雨渭城轻尘”,“杏花春雨江南”。
12、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些不必要的代价。这篇《写给未来的你》也许能让天下的父母和孩子得到启迪。
13、余光中文学语言繁复善变,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14、不过余光中作诗归作诗,回到生活里,也得踏踏实实过日子。
15、几次逃亡,数次离乡,一如他自己说的,过的是“蒲公英的岁月”。他用尽半生辗转,剩下的半生则用来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