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教育”理念大大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改变了教学方式,解放了学生思想,使得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生活环境、遗传因素的不同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只有给予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胆交流、设疑辩难,才能让学生更加全面、详细地掌握知识。不过也正是因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因材施教与由学而教的理念,它们都是创造教育的一部分。
2、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3、当前教育管理下,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考试,教育异化为考试。学生只学怎么考,教师只教怎么考,学校变成了考试培训中心,严重束缚学生发展。学生管理的目的是培养有生活能力、行动能力、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离开“做”,“教”和“学”就毫无意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什么教育启示)。
4、现行教育常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如一味“管死”学生,以教师为中心,颁布限制性的措施,使学生陷入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危险境地。因学生性格、爱好、习惯、思维能力不同,制度建设、管理方法应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管放结合,张弛有度。千篇一律的规章制度是否忽视了“生活决定教育”的核心思想?
5、最近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认识到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教育是植根于爱,教师有了爱,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才会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学生。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他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读后感《林旗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尊重学生。
6、创造教育就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
7、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8、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创立了“生活教育”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实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生活教育”学说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富有时代特色,受到进步教师和劳苦群众的欢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创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这一方面说明陶行知视野的宽广,研究问题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界旧习惯势力之大。老教育观念改变之难!
9、尤其是1944年4月在《战时教育》上发表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论述更为集中。他认为创造的儿童教育就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
10、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陶先生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教育理念也会有一定的差别。但这并不意味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过时,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学习和发扬其精神。这其中不单纯的指他的教育精神,还有其高尚的师德。
11、(1)田正平,肖朗.中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有什么教育启示)。
12、以生活教育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了生活,教育就成了一片死海。
13、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14、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15、单纯的根据教材来照本宣科往往会使学生远离生活实际,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差异感,他们会觉得学习并没有什么用,这样的学习是很被动的,没有什么积极性。
16、“小先生制”是为了应对中国教育在师资力量上的不足而提出的,他倡导教师可以先将复杂知识教授予高年级儿童,而后再由高年级儿童教授给低年级儿童,从而缓解中国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
17、晓庄学校虽然仅存了三年零二十四天,但是其蕴育的理论思想至今仍对当代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指导性意义。
18、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即以社会为学校,自然教室的范围,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间”。简言之,生活是一切教育的开端。如果教育不能回归生活,就很难取得期待中的结果。
19、育人者,应先育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师德,师德师风是基础。
20、在“教育是什么”的本质性问题上,陶行知鲜明的提出,“教育即解放”,这种解放是天性的、人权的、官能的解放。
21、陶行知坚决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将教师‘‘不能放弃争斗’’而不能‘‘谋充分之合作”视为“最可耻的行为",他真诚希望在教师间创造出“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
22、再次,教学要实行“六大解放”,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相信学生中隐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头脑必须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根主线,即时刻要注意在“教学做”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调动学生创新和实践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做中去尝试创新,要坚信这是完全办得到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们要: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知识,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这也即是陶行知所强调的教学要实行“六大解放”。
23、读后感陶先生这种以生活为中心,实行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证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24、《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实践》,《陶行知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
25、读完这本书,我毅然有了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师德有没有进步?也正是从这些话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生活中有工作,工作渗透生活又高于生活,记住这四问能督促我做一个自律的人,向上生活,向前奔跑,正所谓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26、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4这几天一有空我就翻开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书认真地读起来。同时也为自己虽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了解甚少而深感不安。读了先生的一些言论和几则小故事让我油然生出许多感动:先生不求功利身先士卒用一生的行动饯行“追求真理做真人。”为国人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7、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28、小先生教会别人学会知识,也同时教会别人成为另一个小先生。
29、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过去为改革脱离生活、脱离大众的旧教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指导当时的实际生活,发挥过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即使到现在,它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为它符合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和世界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能给当前教育改革许多启示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主题。
30、虞伟庚:《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107-109页
31、“生活即教育”强调的是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特别是针对幼儿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仍然处于发展中,常常通过生活观察形成知识经验。因此,在引导其学习任何知识时,如果能够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就能提高教育效率。
32、我校非常重视老师的学习,多次组织老师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我们从中确实受益匪浅。近些年,在学校大的学习氛围下,我阅读了不少的教育著作和刊物,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也在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注重情感的投入,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研究,这坚定了我不做“教书匠”,要做一名有思想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信心。《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这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乏,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几点体会:
33、为什么教育改革越深入,我们越要“温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