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也许静心沉淀让我们感到暂时的不自在,但遥望理想彼岸是春暖花开,当下种种便是通路基石。倘若没有这层奠基,现实的碎石沙砾终会刮破理想的薄膜,追梦赤子的双足也将鲜血淋漓。修身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当干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徐则臣为书就《北上》耗时5年研究京杭大运河,哪怕在小说中我们找不到蛛丝马迹。但倘若没有这5年,就绝不会有阔大开展,气韵沉雄的《北上》。可见良弓为发矢之基本,修身为理想之基石。(锋芒毕露造句50字)。
2、陶詩的力量感雖然不像樸素自然的風格一望可知,但從蕭統到潘伯鷹,陶淵明不能說沒有知音。概括言之,陶詩的力量體現在用字上主要是準確厚重,造句是朴拙與高奇,安章則是頓挫曲折。下面分別做一討論。
3、行云流水,洒脱自然。本文的结构能够给人一种自然成文、水到渠成的感觉。从点题到重点分析,再到升华思考,每一个层次都仿佛是信手安排,但整个思路又能够以一条线紧紧连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整体,主题集中。
4、旁征博引,思想深邃。作者合理地引用了徐志摩、孟子、泰戈尔等人的名句,利用历史名人的经历与论断来论证观点,有的放矢,论证更有说服力。在论述“过程”时,作者还将人生比作长跑,在结尾以“太阳的金光”描述“希望”,亦可见作者的文采与思想。
5、纪念历史,传承亘古之初心。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其初心,且应永远珍视初心。一个人在漫长的成长阶段中,贯穿始终的即是他的初心,即使最初并不显眼,但它如同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在冥冥之中,将我们的未来定型。这证明了初心于人而言的重要性。而中国共产d正是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艰苦奋斗,不断迈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由此观之,在品读岁月里的厚重注脚时,我们应将那一份初心永远传承,使之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液中滚烫。
6、一类总是以毫无来由的推论,要把一切对于神的信仰击个粉碎,以此锋芒毕露。
7、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8、转合有致,构思精巧。写作议论文,作者在安排结构时注重起伏曲折,表现构思之精巧。“何为可为”“时代大有可为,为何不为?为何无为”等语句,将思维进行了连缀,使主题更加集中。
9、 这是邓稼先短暂的一生,至死仍然心系国家,一生可谓功绩卓著!他与杨振宁也是有着长达50年的友谊,就让我们随着杨振宁饱含深情的笔墨,一起追忆他永恒的骄傲——邓稼先。
10、从辩证的角度看,得与失又是对立统一的。纵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故事,我们不得不反思:失去何尝不是一种获得?细数古今贪婪者的结局,我们不得不承认:得到何尝不是一种失去?
11、如果卡恩被无罪开释,鉴于公众普遍对过于锋芒毕露的美国司法系统将一位作为有望登上总统宝座的人物拉下马抱之于同情,他将因此大大受益。
12、如果審視陶淵明的生平,他一生行事,都與世上圓通之輩截然相反。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陶淵明詩文中自述“介”和“拙”是對自己真切地寫照,而非狡獪弄筆的自我塗飾。但“真”的文學並不就等於“好”的文學。厚重的真實所具備的力量仍需要借助詩心詩筆,纔可能轉化成文學的力量感。讀陶淵明的作品時,我們可以感受到“拙”與“介”兩種人格各自的力量和作用,它們浸潤作品之中,倒並不一定非要直接使用這兩個字。
13、墨客喜临池,砚海寻玑。立冬休忘再添衣,欲使隆冬增气力,快补麻糍。
14、 复兴中国梦,文化要先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涵养文化品格,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写作这一题目,可以联系现实,拓展思维,表达对古今文化同根性的理解和认识,突出中国发展需要青年树立远大理想这一主题。 材料以理想为核心话题,先从古人以比喻表达对理想的追求,突出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并以扬雄以射箭为喻谈理想这一具体事例加以印证。理想,是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每个人实现理想的方法、路径可能不一样,但是,在追求理想并为之努力的过程中,都需要明确目标,坚定信念。 材料要求站在“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这一角度上,结合自身发展,分析材料带来的启示。这样,立意时就需要将重点放在对理想的追求、自身发展、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上,从自身发展、时代精神出发,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来升华自己的思考,表达具有个性化的观点。 写作时,可以从理想的文化传统出发,挖掘古人在理想方面的文化浸润,进而引发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对人生理想的理解。安排具体内容时,可以反思自己在理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对一些具有远大理想的人物表达崇敬与尊重,还要以通过对未来自我发展的憧憬表达更具发展眼光的观点。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立意: 方向一:端正自身态度,努力追求进步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端正自身的生命态度,在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中让理想照进现实,让生命在发展中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方向二: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前行目标 理想是行动的指南,目标是奋斗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守住坚定初心,用坚韧不拔的勇气去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困难,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提升生命的境界。 方向三:加强自身修养,振奋时代精神 个体与社会,是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只有不断提升个体的自身素养,才能激活时代的文明密码,从而振奋时代的精神风貌,展示蓬勃气象。
15、内容充实,材料丰富。表达对时间沉淀与价值体现的关系,作者在选材上注重丰富多样,如人物素材,突出了精神品质;名言名句,提升了文化色彩;名篇名著,表现出积累深厚。这样,整个论证内容就表现出丰富性的特征。
16、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政治家,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代“学贯中西”的佼佼者。他曾三游海外,救亡图存。为了民族的觉醒,他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把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公而忘私的思想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他舍弃安逸富足的生活,投身革命的洪流。蔡元培的一生秉承着“不苟取、不妄言”的家训,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严格自律。
17、(解释): 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像愚笨,不露锋芒。
18、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面对意外,生死难料,邓稼先依然选择置生死于度外,一个句号写出了他心态的平和、内心的坚定,如果改成感叹号则无法体现他个性底色的那份“忠厚平实”。对比文中邓稼先的讷言敏行,“只”这样最小值的副词更能突显他置生死于度外,献家国于无悔的大情怀。
19、人生在世,人在江湖,人在社会,得失成败,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判断的标准。是故,得失寸心知。
20、屈原以獨醒爲兀傲,陶公以獨醉爲兀傲,前者意在用世,後者有心逃人,然其不同流俗之意氣卻自相同。“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飲酒》其十二)“孰若當世士,冰炭滿懷抱。百年歸丘壟,用此空名道。”(《雜詩》其四)這是陶公的傲世語。“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詠貧士》其五)這是陶公的安仁處。陶詩中此類甚多,不煩枚舉,都是不以俗世的標準爲標準,雖不作太沖“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的豪語,但其超出塵寰的胸襟氣度正自相同。這樣的詩句,算不算得“風力”之作呢?
21、时刻考虑他人的感受,规范自己的言行,不咄咄逼人,也不妄自菲薄,这是多么善良的心性。
22、然而,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宏基集团,特别是施先生本人,因在国际运作上过于锋芒毕露,常成为众矢之的。
23、大凡成功人士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几乎都会提到,成功没有别的窍门,就是要怀着虔诚、恭敬的心和谦逊、谦恭的姿态,将认准的事情认真做、坚持做。“虔”是一种诚恳的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也是一种用心和认真的作风。“谦”是做人低调,谦虚谨慎,不自高自大,不自吹自擂,是一种内在的涵养,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也是一种头脑的冷静与清醒。一个人要想获得精彩的人生,不能忘记对“虔”与“谦“的迫求和打造。
24、在我看来,得失之间,行而不辍,是为过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在《偶题》中如是说,写文章的成败甘苦得失,惟有自己心里晓得,曾患得患失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在得失之间,选择了过程。推想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学创作,皆是如此,要不然怎么会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怎能会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的斟酌得失的佳句呢?
25、经得起时间沉淀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经典,也不一定具有巨大的价值。无论什么东西,它的价值都需要站在多元的角度上思考,而不能只选择一个标准来定义。
26、如果你只把得失看成终点,那你就很有可能沉溺于“得”的喜悦和“失”的沮丧当中,导致自己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因为,假如我们汲汲于得,沉溺于个人的小天地里,很可能造成短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假如我们沮丧于失,很可能禁锢了自己的思想、磨灭了意志。而作为人生起步阶段的我们,理当要有长远的目光和坚定的不惧风雨的信念,否则必定是温室里的花朵,难以经受住日晒雨淋的考验。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虽然失去了8年时间的闲暇之乐,但他得到了打破多项世界之最之“得”,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尊重。他这种不拘泥于个人一时之“失”,无私地献身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的精神,是我们青年学子学习的楷模。
27、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创下了举世女性诺奖第一人。面对如此殊荣,她并没为之困扰,而是不计自身的得与失,把一般人视为终极目标的诺奖奖牌给小女儿当玩具耍。她将至高无上的诺奖当作“得”的起点,未曾改变物质贫寒之“失”,于物理诺奖的基础上,继续在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冻人的陋室里,辛苦耕耘,孜孜不倦埋头科研,再创辉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8、 点拨:看图题和表格题都要注意对信息的提炼,看图题主要通过图像和形象的变化来比较分析,仔细观察图片,要透过现象揭示其本质。
29、纵有疾风起,也依旧不放弃。挫折犹如打磨志气的石头,不断催促你向前向前再向前,让你重新开始。忆往昔,李白被官员排挤出京城,却也只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仍不失“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气;苏东坡遭诬陷贬谪,却依旧安然闲适,创造出脍炙人口的诗篇和家喻户晓的美食。看今朝,青青蒿草,呦呦鹿鸣。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屠呦呦攻坚克难,永不言弃;在青蒿素药效不稳、受人怀疑时,她以身试药,力排众议。在一次次失败面前,屠呦呦没有放弃,而是把眼前的“失”当作未来的起点,继续下个阶段的研究,为人类医学作出卓越贡献。
30、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一些人出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
31、(111). 吳淇著,汪俊、黃進德點校《六朝選詩定論》卷揚州:廣陵書社,2009年,頁
32、 包世臣《藝舟雙楫》卷一《答張翰風書》,包世臣撰,李星點校《包世臣全集:中衢一勺、藝舟雙楫》,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頁2
33、(10)他是很有才华的,但锋芒毕露,别人很难与他合作。
34、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5、(110). 吉川幸次郎《與》,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譯《中國詩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頁
36、你我岁月有尽,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历百年千年,人类精神境界的升华也无休无止。能融入伟大事业忘我奋斗,也不失人生趣味,看淡得失,功成不必在我,看重得失,功成必定有我。甘于奉献,而不是内卷内斗;无惧评说,总不忘出发时一颗初心。面对个人荣耀宠辱不惊,也不忘努力前行,总归会把生命活成美丽中国的一道风景。
37、倘若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想必会走入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的结局,终于得到便快乐满足,最终失去便伤心难过,难免大喜大悲;倘若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在得到的开始即刻想到终将有一天会失去,在失去的那一刻立即又要立志未来必须得到,抑或伤春悲秋,抑或疲于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