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的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余兵逃回北方。当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后以“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
2、很多的成语典故,都源于战争。请结合下列材料说出成语并说出涉及的战争的名称。
3、(战争时间)东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383年
4、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5、D.安史之乱------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土木堡之变
6、(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7、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1363年,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长平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此战,为朱元璋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8、(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9、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争。赵括纸上谈兵,大败。
10、围魏救赵、退避三舍、调虎离山、赤膊上阵、以战养战、
11、C项:错误。“投鞭断流”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东晋初年,前秦统治者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的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故“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公元208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12、矢石之难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13、(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14、(济河焚舟):渡过了河,把般烧掉。比喻有进无退,决一死战。《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楚舟。”
15、(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16、(解析)题干中描述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出杜牧的《赤壁》。为杜牧经过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赤壁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指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以西周部落为主的联军起兵反商王帝辛(纣),最终导致商王朝灭亡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战争时间大约在前260年(一说前262-前260又说前261-260)。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7、(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1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解释)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示例)但是“~”,在长期和残酷的战争中,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
19、西汉末年,建立新朝,西汉亡,爆发绿林、赤眉起义。
20、(5)秦朝最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灭亡的?秦朝的灭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教训?
21、C.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了楚汉垓下决战情形
22、①( )大泽乡起义领导人,在陈自立为王。
23、以下中国历史上著名历史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排序,完全正确的是:(1分)
24、归马放牛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25、(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
26、D.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以此为题材
27、③( )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他投降。
28、200年,曹操战胜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9、铸甲销戈 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30、A项:正确。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河汉界的说法。
31、译文: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32、兵慌马乱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33、(4)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积极方面: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34、(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35、(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36、A.《兰亭集序》——交子——“一条鞭法”——三藩之乱
37、四面楚歌、纸上谈兵、城下之盟、有勇无谋、血肉横飞、
38、下列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对应正确的是( )。
39、彭城之战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40、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
41、(冲锋陷阵):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北齐书·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42、(2)图A和图C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哪一战役?
43、以战养战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44、(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本题考查中国史。
45、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夜袭袁绍的粮仓乌巢,并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消灭袁绍主力的一次战争,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另为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杰出战役之一。官渡之战为之后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46、(1)(2014年山东真题)下列战役与成语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47、(解释):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48、(临敌易将):易:改变,变换。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
49、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率领其部落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一带)一举灭夏桀建立商朝的战争。
50、(斩将搴旗):搴:拔取。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吴子·料敌》:“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51、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后金以六万兵力大胜明君十万,后金大胜,掌握战略主动权。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52、公元前207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53、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人仰马翻、兵荒马乱、狼烟遍地、
54、B项:错误。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最终大破秦军。即破釜沉舟的典故。这是发生于起义军和秦国的战争,而不是楚汉相争时期。
55、炮火连天 (pàohuǒliántiān)
56、(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全民皆兵)、(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硝烟弥漫)、(风声鹤唳)
57、D项:正确。“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讲的是:东晋时,前秦统治者苻坚亲率大军攻打东晋,先头部队被打败,他趁夜去前线视察,看到晋军阵容严整,连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不久,前秦军在淝水决战中被彻底击溃。“草木皆兵”也用来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58、释义:也说厉兵秣马。喂饱战马,磨快武器,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工作。
59、兵戈扰攘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60、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在山西高平进行的一次大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奠定三足鼎立局势的一次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少数民族政权前秦之间的一次战争,发生于公元383年。所以A项排序正确。因此,选择A选项。(拓展)B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以道教的名义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时间在东汉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朝时期发生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时间是公元前209年;太平天国是运动由洪秀全领导的爆发于清朝晚期的农民起义,起止时间为1851年-1864年;李自成起义是发生在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时间为1627年-1645年。故该项的正确排序应为: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运动。C项:七擒孟获发生于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之时,时间是三国末年;陈汤是西汉元帝时期的大将,曾经假传圣旨率军斩杀匈奴单于,其时间为西汉末年;郑成功是明朝的爱国将领,于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回了台湾岛;郑和是明成祖时期的宦官,奉命七次下西洋,其时间为明朝初年。故该项正确排序为:陈汤平定匈奴-------诸葛亮七擒孟获-------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D项:安史之乱是唐朝晚期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它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共持续16年时间;玄武门之变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内的玄武门发动的一次政变,时间是公元626年;土木堡之变是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件。故该项的正确排序为:八王之乱玄武门之变-------安史之乱土木堡之变。
61、②( )领导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62、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谢石听了朱序的话,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63、白骨露野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64、译文: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65、运筹帷幄、如火如荼、马革裹尸、势如破竹、枕戈待旦、
66、B项:正确。“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的是: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决战,即巨鹿之战。虽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命士兵把船只弄沉,将锅碗砸碎,以表示义无反顾的必胜决心。
67、(解析)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68、春秋无义战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69、C:________________。(4分)
70、B.成语“破釜沉舟”源于楚汉相争中的一场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