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展少年风采,抒最美芳华。发现榜样,学习榜样,愿所有五中少年在不断学习榜样的过程中积蓄力量,勇于褪变,敢为人先,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做最美五中少年。
2、先生,您还记得吗?您的学生林圭、范源廉在戊戌年您应诏赴京后,曾写信给您,虽然我们已无从知晓此信的内容,但我相信:就象我今天给您写信一样真诚,它饱含着对您的崇敬,对您的关心与关切,对您的思念……
3、读书是为了承担责任。但现在的教育让女人承担了太多责任,让男人逃避了太多责任。人类历史,实际就是一连串冲动。所以大家不要鄙视冲动,因为冲动都是可爱地。
4、不仅如此,在维新运动中,第一条措施就是将朝廷上下所有保守派的官员进行罢黜,不得不说这样的措施确实荒唐。朝堂之上一下子罢黜掉那么多的官员,朝野会发生政治动荡是在所难免的。
5、当初的新疆是左宗棠自筹军费辛苦收回来的,过程不可谓不艰辛。尽管当初清朝有过战败割地赔款的事情,但是这也是因为战败无奈的选择。(谭嗣同的两个优秀学生)。
6、责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永远的义务。“责任”是什么?责任就是份内应做的事情,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事情。责任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是做人必备的品质。有了责任,平凡也能孕育伟大。20xx年感动中国的洪战辉,那稚嫩的肩膀上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整整12年,他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困难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责任的担子让他吼出“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大山”的时代强音。在他的心中,责任之重重于泰山,重于生命!洪战辉没有那么轰轰烈烈的伟业,他说:“我真的是个普通人,做的也是平凡事,只不过坚持下来了!懂得了责任,才会自立,一个人自立了,才会自强、自尊。”
7、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梦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8、 除却一同共事之外,二人私交亦甚好。谭嗣同曾与梁启超、吴樵二人同游香山碧云寺,并还发生了强迫吴樵作诗之趣事,梁启超于《饮冰室诗话》中记载:“余初交铁樵,在京师,实乙未冬也,与谭浏阳三人,相视如兄弟。铁樵雅不好为诗,尝偕游西山碧云寺,浏阳强之吟,成一章,乃大佳绝。”在梁启超父亲五十寿辰之时,谭嗣同为其父写下《赠梁莲涧先生序》,亦足以看出二人情如兄弟、谊似连理和相互之深刻的倾慕。
9、谭嗣同牺牲两年后,林圭前赴后继,与其师唐才常、梁启超及时务学堂同学、留日学生组织的自立军起义,在孙中山的支持下,1900年8月如箭在弦,却因人告密败在了清王朝的屠刀下。他们以行践言,硕然绽放,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可谓惨烈而悲壮!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一连串不朽的乐章。琴音袅袅,古韵悠悠,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中,铿锵地诉说着历史的天空。
10、 我是初三11班的王士杰,本人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喜欢交际,而且适应能力、自学能力都很强,能吃苦耐劳,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所以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
11、很多的时候觉得工作比较繁忙,但我从不允许自己工作出错,我很认真的做着不同的老师交给我每一件事情,我从不为自己找任何松懈的理由,被困难吓倒。俗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我就是那个想当将军的士兵,我的志向是做一名“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因为学生干部,是校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群体,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帮助管理日常事务;是学生中的优秀者,为同学们默默服务;也是校园活动的带动者,为丰富校园生活尽职尽责。
12、欧阳中鹄对自己的学生赞誉有加。他在给好朋友写信说:“复生天挺异才,通知世变,起而救时,得管子申韩之法,方之近人,殆曾惠敏之匹而精锐殊甚。”就是说他跟近代公子相比,可以比得上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很多方面还要超过他;在给谭嗣同的父亲写信是这样说的:“复生操守谨严,令名蔚起。论事极有见地,任事极有力量,实系达艺从政之才。如有机务,可令献谋。方之古人,如祁奚之有祁午,非过誉也。”这里借用晋大夫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接替自己的职位的典故,赞誉谭继洵谭嗣同就像古代内举不避亲的祁奚和祁午父子;他给当时湖南巡抚陈宝箴写信说:“复生想已来谒,函丈惜天下奇男子,不使贬辱,真所谓抑扬人杰,雕绘士林,令人感泣!复生才气横绝,为人所不能为,在前代近李文饶、张太岳,在国朝近李卫、田文境。任天下事必日起有功,任乡党事或太刚则折,以辅中鹄,实为相济。”这里把谭嗣同比作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宰相唐代李德裕和明代的张居正,评价非常之高。事实上,后来的谭嗣同作为改革家的声望,与明代张居正相比,实在是有过之无不及。欧阳先生可以说是慧眼识英才了。
13、(告白:本文系原创,内容存有历史错误还望指正。另本文为普及性文,内容深度较浅,还望各位专业人士海涵之。)
14、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包宏志,来自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10级物理学专业,很荣幸今天能够在此和诸多优秀的学生、学生干部们一起分享我的大学生活。在做这个代表之前,不知该对大家说些什么。思虑再我把我最想对大家说话的概括为八个字:“志存高远,责任为先”。
15、张灏先生研究的case(案例)是精心挑选的,研究之后一定会有结论。《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书里考察了转型一代四个中国知识分子——康有为、谭嗣同、章炳麟和刘师培,他们每个人都代表一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使他们的思想得以发展,超越了流行于中国知识分子界的改良派和革命派中的民族主义。他们的世界观都具有一种道德性和精神性思想倾向相融合的特征。就康有为和刘师培而言,道德性倾向支配了他们的世界观,而对于谭嗣同和章炳麟来说,主异的则是精神性倾向。张灏先生的结论是经过提炼的,这四个人是两两对比的case,即比较型的四个案例。哪怕做个案,最后也要形成思想结构,这就是张灏先生的治学方法。这也给我很大启发,我在指导学生做博士论文时,再三强调做个案也必须有一个整体说明,不能随机抽选。
16、就这样,谭嗣同的死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疑问,他明明可以跟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样逃走,为什么不逃?
17、但是,在我们校园里,在我们的身边,依然还有少数缺少责任感的同学,他们让家人让老师操心伤神!学习上,拖拉懒散,交差应付;生活上,漫无目标,自私自利,惟我独尊。更有甚者,动不动就以辍学、出走要挟师长。这些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父母、师长、对整个集体的不负责!
18、 在戊戌变法这段历史中,谭嗣同的名字始终与梁启超写在一起,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同作为谭嗣同旧日好友,唐才常与梁启超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情谊。
19、 谭嗣同与梁启超相识于1896年,距离谭殉戊戌之难只有两年之久,然而就在短短这两年,二人结为了生死挚交。
20、许纪霖说,关于双语写作,张灏先生跟他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张佛泉,在台湾时出版过《自由与人权》,被认为是中国自由主义的经典,张先生也是逻辑缜密而著称,他后来到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曾对张灏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写思想史的文章,应该用英文写,因为中文不严谨,表达不清楚。”张灏转述此话时,他并不以为然,但许纪霖认为其中的意味值得深思。许纪霖说,张灏先生在哈佛受到很严谨的思维训练,他即使是写中文的论文,思路和表达都非常严谨,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
21、让我们看看,从解放战争中的董存瑞到_中的黄继光、邱少云,从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献身的英雄到新长征途中的雷锋、王杰,他们哪一个身上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烁烁光芒?就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吧,他立志为祖国、为人民摘取那颗数学桂冠。在“”期间,棍子向他打来,帽子向他扣来,这位向“哥达巴赫猜想”进军的人,躲在一间仅十平方米的阴暗潮湿的房子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屑的奋斗,默默地夜以继日工作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几年的汗水,换来丰收的硕果。一位外国科学家看了陈景润的工作成果,惊奇地喊道:“他移动了群山!”是的,他为祖国和人民搬动了受欺挨打、积弱百年的群山,为祖国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22、不知什么缘份,林圭成为您的学生,让我读您更多。时空将我们拉得遙不可及,但又如此清晰。恍如隔世(超越时空),走到您伟岸的身旁,倾听您在南学会激情演讲,看到您在时务学堂热情奔忙,读懂了您奋笔疾书的日夜辛劳。
23、通过这次时空大转移的活动,我们了解的不仅是地理知识和历史故事,更了解了中国的社会,中国人的灵魂、气质和精神。
24、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由于梁启超的参加,《时务报》的影响迅速扩大,几个月间销量即达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梁启超的名声也随之日重。
2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它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就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6、戊戌五月,谭嗣同应诏入京,离湘北上。行前给时务学堂学生的临别赠言:“我不病,谁当病者”。他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因抵武汉时生场大病,七月初五日方才到京。到京后,不知是出于请教还是关心时局和老师,据谭先生一位后人追忆,林圭与同班同学及好友范源廉曾写信给他。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离湘,却成了谭先生与家乡永远的别离、与学生最后的决别,更成了林圭镌骨铭心的痛……
27、作为一个山西姑娘,居然如此深入研究了解谭嗣同,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她的初衷在哪?
28、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晚清思想家、政治家,湖广总督谭继洵之七公子。参与湖南维新运动期间,开办算学社、任教时务学堂、创办南学会和《湘报》,担任江苏候补知府期间著有《仁学》,1898年被授予四品军机章京,入京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遇难。
29、大陆文革开始后,张灏开始反思革命,因为他是做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他思考的问题也是史华慈研究的问题:中国革命何以发生?乌托邦理想何以如此吸引人?在冷战时期,国外学者们普遍认为是中国革命是从苏联输入的,,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好像与中国历史没有关系。史华慈和张灏要做的工作是试图发掘革命的历史源头。张灏对中国革命的思考是从晚清开始的,他后来那很有影响的关于中国思想史中转型年代的文章,讲晚清面临着两个危机——社会政治危机和心灵秩序危机,危机之下诱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革命激情与理想主义,从晚清到民初,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中共革命,这三大革命有着内在的发展脉络,不是外面输入的革命。
30、袁世凯立即装出一副怒容,瞪视谭君说:“如果皇上在我军营,那么,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罢了。”于是两人共同商谈了救皇上的措施。袁世凯说:“现在军营中的枪枝弹都掌握在荣贼的手里,而且营、哨各级将官也大多是旧人。
31、▲张灏夫妇、王汎森(左)、许纪霖(右)在香港科技大学合影。
32、我愿做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自信,自立、自强,无论最后落在何方,都能开启新的征途。
33、于人而言,观琴忆人:世人皆晓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更是为救亡图存、维新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于我而言,睹物思人:谭先生不仅是我崇拜的偶像和英雄,也是我祖父林圭人生道路上的引领人和指路人,更是林圭仰慕的、用毕生去追随、用生命去换取民族复兴志同道合的同路人。
34、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
35、在这里,我作为一名优秀学生会干部代表发言,我觉得也是勉勉强强而已,因为我们身上缺乏那种勤劳、勇敢、善良和坚韧。在这里,我要借鉴一位老师,一位在演讲时被127次掌声打断的老师,一位在浙大名校学生心中最喜爱的老师,一位专业虽是理科,但对人文教育却非常看重,针砭时弊,呼吁中国的精神与价值,人称“愤青教授”的强哥,郑强教授!想必大家都有耳闻,但是,作为一名湖南文理学院的优秀学生会干部,我想说的是:
36、1897年谭嗣同在长沙发起创建时务学堂。开学当日,作为学堂总监的谭嗣同亲自撰联:
37、许纪霖说,张灏先生的作品浓得化不开,密度太高,一篇万字文章可以做十几个题目,可见密度有多么高。他的著作虽然不多,但几乎每一部每一篇都很有影响,有水份的文章很少,这很不容易。张灏先生的著述大多短小精悍,但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厚重,并通过一步步缜密的逻辑分析而导出结论,这是他的特点。他已经留下了一系列厚重的作品,他所提的问题也是当今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者绕不开的话题。
38、又比如在维新运动的时候,谭嗣同并不懂得循序渐进,而是一刀切的主张直接了断的废除科举制,这一举措使得那些整天寒窗苦读的学子们一下子没有了晋升的门路,这就导致了士子们对维新变法从开始的反对最终到了憎恶的局面。
39、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生于同治四年二月,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后的八月十三日斩于市,结束了他短暂而壮烈的33岁的人生。
40、每当五星红旗随太阳一同升起,耳边又响起雄壮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总会令我激动不已,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41、谭君入狱后,题了一首诗在狱中的墙壁上:“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寄以思念南海。
42、光绪十一年(1885年),梁启超进广州学海堂读书。学海堂为前两广总督阮元所办,“是省城专治经学之所”。梁启超在这里学习汉学。段玉裁及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汉学家注重考据,旁征博引,精研古籍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成果,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3、蔡锷(1882-1916):原名蔡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中华民国杰出军事领袖、思想家。16岁时就读于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辛亥革命之时于云南发动起义推翻清政府,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与其师梁启超合力发动护国之役,维护了民主共和。
44、张灏的著作在大陆有多个版本,早在1993年,作为“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江苏人民出版社即出版了张灏著《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200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学人文丛”,收入《张灏自选集》,由许纪霖教授策划,是大陆出版的有版权的张灏作品中最早的一本。许纪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三辉图书文化公司曾策划出版张灏先生的三本著作:《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而此次又加入《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较为完整地向大陆读者呈现了张灏著作的全貌,并引发学界热议。据悉,广东人民出版社前不久也出版了张灏著《幽暗意识与时代探索》。
45、谭嗣同以为还清了欠款,就没有了世界各国的压力,可以专心的应对国内的维新运动,不得不说,这有些想当然了,世界列国又怎么会允许清政府来进行稳定的变法呢?
46、他本身是出生于一个很传统的官宦之家,他父亲得益于科举制度,才步入官场,他却异常排斥科举;他本身是一个非常激进,且亢奋又愤青的人,但是又专注于学禅,成为佛学彗星;他著有《仁学》一书,却杂糅科学与宗教,夹杂唯物与唯心,整部著作都是分裂的矛盾体;他宣传资本主义,提到“愈俭则愈陋”,但同时他又怕别人闲话,提倡妻子节俭……
47、“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
48、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维新志士、杰出的爱国主义者。1865年3月10日出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之际,1898年8月21日,谭嗣同奉诏抵京参与维新变法活动。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有人三次力劝谭嗣同出逃,他都一一回绝,决心以死唤醒民众,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义,时年33岁。
49、 在日常中,我总是帮助一些学习较为吃力的同学。我知道评选最美五中少年只是个开始,我会加倍努力,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斗。
50、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浙江杭州人,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1897年在天津与严复创办《国闻报》。民国时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京师图书馆馆长。编写中国第一部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
51、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