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一看喜爱的书就非要一天内把它读完,是不是有点急性子呢。前几天我在房间里看《南瓜房子里的秘密》,这种书很搞笑,我看着看着,不由自主开怀大笑,妈妈在外面不时听到传来一阵阵大笑声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呢,不停地“千里传音”问我怎么了,可惜当时我看得入迷,根本没听到妈妈的问话,妈妈见我总是不回话,只听到不住地笑声,以为我抽风了,急匆匆跑来看,发现我只是看书看到兴处,瞬间石化,以后家里人就给我起了个外号“书呆子”。
2、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3、正是因为阅读中有了不羁,有了磅礴,才让我深深迷恋,让我陶醉其中。
4、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关于读书的作文素材10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上书批评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的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
5、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相信我依靠这个阶梯,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关于读书的作文素材6我爱读书,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书迷,看到一本书便不能控制自己,身体不受自己支配,脑子一门心思只想到那本书。如果有幸阅读你,心里便像吃了蜜一样,甜丝丝的。
6、到了四年级,我又把“心灵鸡汤”杨红樱写的笑猫日记读完了。(关于读书的事例素材)。
7、三坟五典 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左史,官职名,倚相,人名)趋过(快步走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好好对待他)。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后人便以“三坟五典”、“典坟”、“坟典”、“坟籍”、“丘坟”等词来泛指古代文化典籍。
8、我喜欢看书,书会带给我很多的乐趣。读作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读百科全书可以增长人的见识,读历史故事可以让人了解古代的文化,读名人传可以学习伟大的发明和精神。(关于读书的事例素材)。
9、脑中自有马良笔,何必出门做笔记。对于时常在书店看书的我,做笔记是很少有的事,哎,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可我也还有着一个锦囊妙计。看的书博,可真正吸引我的却很少。每逢遇到一本好书,我总会想方设法地买一本回去好好做下笔记。要是真的没法买,就只好到书店去把那本书看个五六遍,用脑中的笔记下人生笔记。
10、华罗庚的“厚薄”法: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
11、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12、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就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书卷气也。
13、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14、一堂课的时间转眼间消逝了,欢快的下课铃响了。四位选手极不情愿地和起了书本。比赛结果也揭晓了:除了被游戏诱惑的同学之外,别的选手都顺利完成了任务,获得了丰厚的奖品。那位失败的同学不服气地赌气了嘴:“这次我上了当,没发挥好,下次我让你们输得五体投地!”全班同学见他这副模样,都咯咯的笑出了声。
15、是的,阅读让我平凡的日子变得流光溢彩,让我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我更加自信了。
16、学富五车 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的典故。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17、我和书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而变得越来越丰富!
18、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
19、凯伦海勒这种不屈不挠、永不放弃、刻苦努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虽然她失去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但是她并没有要决定放弃,而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树立起考上哈弗大学的远大目标。
20、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21、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
22、母亲亦是爱书之人,打我记事起,便喜捧书读,母亲最爱诗词鉴赏之类的书,床头摆满满满一排。可惜的是,我并没有受到她的影响而喜欢那些或抒情或澎湃的诗词,对它们毫无兴致。
23、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24、★传承红色基因,争创时代新人主题作文素材10篇
25、我喜欢的书目有很多比如《笑猫日记》里的球球老老鼠、笑猫、地包天……听着它们千奇百怪的名字是它们让我的想象长出了一双五彩斑斓的翅膀。《居里夫人自传》让我深刻的理解到“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句话的真谛。《明朝那些事》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历史,它的诙谐幽默让我知道枯燥的历史原来也可以以有趣书写的呈现给我们。通过《明朝那些事》让我更迫切的想要去了解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喜欢的书目有很多每一本都给我不一样的感悟和见解。
26、梁启超11岁考中秀才,16岁已饱读经、史、子、集,颇知训诂词章之学,一举中的,成为举人,后又师从康有为,博览中外名著,成为维新志士,舆论界的“骄子”,一生著述在1400万字以上,“平昔眼中无书,手中无笔之日亦绝少”。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