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既然我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
2、如果对愉快或者不快的情感的一种规定被称为感觉,那么,这一表述就意味着某种完全不同于我在把一件事物的(通过感官,即一种属于认识能力的感受性而来的)表象称为感觉时的东西。因为在后一场合,表象与客体相关,但在前一场合,表象则仅仅与主体相关,并且根本不用于任何知识,也不用于主体借以认识自己的东西。
3、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4、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5、 三样东西助于缓解生命的劳累:希望,微笑和睡眠。——康德
6、诗人奥斯卡•王尔德的墓志铭摘自其作品《瑞丁监狱之歌》,然而更出名、更有特色的墓志铭,应该是墓碑上用各种语言写满的“我爱你”和少女们鲜艳的唇印。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粉丝,亲吻他的墓碑,留下了爱意。(康德名言头顶的星空和道德律)。
7、什么是明智的策略?是多面手,还是一招制敌?
8、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9、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10、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一天是这样进行的:五时康德起床,穿着睡衣去书房,先喝两杯淡茶,再吸一斗香烟。七时康德去教室上课。课后他又换上睡衣回到书房看书。十三时康德再次更衣,与朋友共进午餐。饭后十三时三十分,康德便踏上那条被后人称为“哲学家之路”的小道,哲学家开始散步了……
11、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
12、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13、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康德
14、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15、版本1:“Two things fill me with constantly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the longer and more earnestly I reflect on them:the starry heavens without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16、康德认为,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围着其它星球转。
17、康德带来了哲学上的哥白尼式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
18、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问题研究形成的相互矛盾的两种答案,人类都可以通过理性辩护来证明两种答案都是正确的。
19、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让我们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庄严而圣洁,值得我们一生坚守。
20、《纯粹理性批判》系统的研究了形而上学以及知识论,《实践理性批判》所关心的是伦理学问题,《判断力批判》则主要关心美学问题。
21、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22、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23、古人云: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最能代表历史名人生前思想和心境的,应该就是他们留下的墓志铭了。有些是本人生前的内心独白,有些是挚友和后人对他们一生的总结。这些墓志铭或掷地有声、或风趣幽默、或充满哲理,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4、康德认为,经验和理性都不能独立地提供知识,经验提供没有形式的内容,理性提供没有内容的形式。只有将感性和知性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知识。
25、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26、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27、审美作为《判断力批判》的核心,它把前两部批判连接在一起,通过审美人们可以把科学的能力和道德素质联系起来,引导人类将科学指向道德。
28、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29、“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沈从文遗作《抽象的抒情》当中的一句话。但在墓身后面,还有张充和写在墓石身后的两行铭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是一首雅致的藏尾诗歌——“从文让人。”
30、 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康德
31、在后台回复“晚安”,每日送你一句箴言,伴你入眠!
32、此句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在该书中,康德首次确定了精神的永存和上帝的存在。书中讨论了生活中的至善问题,康德认为人在绝对服从道德律令的情况下,不应该只是去寻找快乐,而应该去寻找上帝赐予人们的幸福。
33、 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康德
34、邓晓芒汉译文:“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0页)
35、明末清初的张岱,一生落拓不羁,晚年避居山中,看雪看月亮看星星,穷愁潦倒坚持著述。《自为墓志铭》全文有900多字,隐居于山野的文学家,依然想在身后道出自我。
36、康德和其他无数伟大的哲学家,都是在为我们指明一条通往真理的路,但是想要掌握自然的真相(世界是怎样的)和实现自由(自我是怎样的),只能由你自己去探索。
37、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康德
38、这里就引出了康德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先验,指先于经验的,也就是先天的知识。
39、 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康德
40、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41、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42、https://www.heavens-above.com/SkyChart.aspx?lat=8352&lng=11284&loc=Zhuzhou&alt=0&tz=ChST
43、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44、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
45、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着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46、《判断力批判》是康德就前两部批判的遗留的问题进行的探索,他想对知性和实践理性为美学提供属于它自己的“能力”。
47、现在,关于一个对象,我宣布它是适意的所凭借的那个判断会表达出对该对象的一种兴趣,这由以下情况来看已可明白,即它通过感觉激起了对这样一个对象的欲望,因而愉悦不是以关于该对象的纯然判断,而是以该对象的实存与我的状态的关系为前提条件的,如果我的状态受到这样一个客体的刺激的话。因此,关于适意者人们不仅仅说:它招人喜欢,而且说:它使人欢娱。这并不是奉献给它的一个纯然赞许,而是由此产生了偏好;以最鲜活的方式而适意的东西甚至不需要关于客体性状的任何判断,以至于那些永远只以享受为目的(因为享受是人们用来标示欢娱的内在方面的一个词)的人们很乐意使自己免除一切判断。
48、李秋零汉译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49、物理神学: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处可看到按照一定的意向形成的合目的的秩序,如果没有一个绝对理念按照其绝对意向对此进行选择、计划,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就不能构成这种合目的的秩序。因此,必然有一个全知全能的存在者,来作为这个世界合目的性的原因。
50、基于这一点,康德提出,认识分为三个阶段:感性、知性和理性。
51、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52、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53、☞ 马可·奥勒留|无论快乐抑或痛苦,都不要让肉体的骚动扰乱了你的灵魂
54、韩水法汉译文:“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77页)
55、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
56、2019年7月1日的南方夜空。图中橙色的点为心宿为天蝎座(Scorpius)最亮的星,就是让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写下“七月流火”这句诗里的“火”。图中最大的白色亮点为木星(Jupiter),左侧的白色亮点为土星(Saturn)。点击放大观看。
57、 男人是容易被考察的,女人却并不泄露自己的秘密。——康德
58、冯晓虎《学习康德好榜样》:“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59、E-mail:yishubuluo@1com
60、康德指出,只有通过对自然的审美经验,我们才能把握我们的能力和世界的关系,才能理解我们的局限以及超越这些局限的可能性。
61、 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62、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着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63、ImmanuelKant(汉译:伊曼纽尔·康德),Germanische(日耳曼人),作家,1724年4月22日生于Königsberg(哥尼斯堡),1804年2月12日逝,年79岁。
64、康德把自己的认识论比喻为认识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他将知识和对象的关系颠倒过来,认为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必须符合知识,即符合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
65、黑格尔哲学解体后,许多德国大学的哲学又发展为新康德主义,他们的口号是“回到康德”。而十九世纪后期直至二十世纪中现代哲学中的新实在论、现象主义等思潮也可从康德哲学溯源。
66、你从没碰到过我说的这些人吗?先将自己变成他们那样,他们自然就在你周围出现了。
67、注:物自体指的是在我们的认识之外,又绝对不可被我们认识的存在之物。
68、十月的午夜时分,猎户座(Orion)从地平线升起时的样子。顺着腰部三颗星连线往下找到的那颗亮星就是天狼星(Sirius)。诗经里的名句“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提到的“三星”就是猎户座腰带的三颗星。
69、康德最负盛名的是他的三大批判,分别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70、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71、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
72、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康德无疑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
73、 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