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处:《后汉书·卷马援传》中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2、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是睡眠。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蓄锐,阳气就会获得很好的补给,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
3、“丁”字的一勾代表勾住,就是坚持。读书要坚持。同样长度的时间,对不同的人意义不一样。比如十年,对我来说是生命1/对大家来说可能是1/对我母亲来说是1/大家还年轻,周围的人也多是同龄人,经历差不多,都是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读上来,看到更多的是聪明,可能觉察不到坚持的力量,但大学毕业5年以后、10年以后、20年之后差别就很大,30年之后可能有天壤之别,差别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能否在一个方向上坚持,是否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
4、愿他们永远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精神矍铄,充满活力。(精神矍铄)。
5、1987年,这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后留校、成为中医学院教师。在潜心静修内丹略有心得的时候,为精进修持,由一位忘年之交冯崇岩先生引荐,专程赴陕西终南山寻访中国当代著名道教大师“东莱梦夫”杜惟宏道长,拜师学道。
6、愿他们永远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精神矍铄,充满活力。
7、78岁高龄的赖高淮大师精神矍铄,谈锋甚健。
8、三人在方圆百里渺无人烟的终南山中翻山越岭,终于在晚霞满天的时候,登上了青峰山顶,来到杜爷隐居修炼的小茅庵前。
9、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
10、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下有了新的变化。我们现在的“风”,除了自然的“风”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寒”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热”除了夏天自然的“热”之外,还有冬天过高的暖气。
11、“矍铄”并不适用于形容各个年龄段的人,也不宜用于病人醒来的状态。
12、肖像部分以极简的服饰造型衬托简略的容貌,从而表现出严修温文尔雅、清瘦矍铄的神态。
13、出处 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14、“矍铄”的词义虽是“勇健的样子”,但由于它最初是形容老翁的,所以后人用“矍铄”这个词也是用来形容老人。
15、我送给大家的100本书中有《群书治要》,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看到自然界就会联想到人类自己。比如太阳东升西落,联想到人生要讲规矩;看到大雪压青松,联想到人要品质高洁;世界上没有直直方方的东西,没想到人生不可能走直线,肯定会遇到挫折,就会坦然面对困难。
16、“东方柔性正骨疗法”让东方独有的文化和技术走向世界(下)
17、生于喜怒,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主要有这五点:
18、近义词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19、“矍铄”一词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是汉光武帝刘秀夸赞老将军马援时所用之词。
20、这句话中的“矍铄”就是“窄”词“宽”用了。
21、出处: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22、“精神矍铄”的出处、含义和用法就介绍到这里了。
23、那一夜,全真随山派第二十九代大师杜惟宏道长欣然接受这位年轻人磕头拜师,收为第三十代“祥”字辈俗家弟子,赐名祥真。
24、丁字,一横一竖一勾。横是广度,竖是深度,勾是坚持。
25、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
26、因为这个节目在前面谈“得抑郁症的人”时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所以用“矍铄”来形容并不合适。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