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权是这么产生的,蛮横也是这么产生的。这个世间一切的居高临下,一切的欺辱,都是这么产生的。
2、文言版《说文解字》:论,议也。从言,仑声。
3、向一条道上的人倾诉、哭笑,袒露你的本真。在三观不合的人那里,去坚持自己的孤独。(语录体是什么意思)。
4、与对方相处了十年,基本上就可以对这个人盖棺定论。因为十年的时间,你看到了太多的真实。十年时间堆砌起来的每一个真实,就是这个人的原形。一个再能伪装的人,时间也会榨干他,让他形销骨立,剩下一堆本质。
5、在最悲惨的日子里,要相信世界的柔软。一者你的内心柔软,没有因为贫穷而生仇恨。二者是他人的柔软,总有人会念及自己的苦难,而心生慈悲。
6、彼此都不屑,是因为觉得彼此都不配。一个缺乏相互尊重的社会,人不是活在了物质里,就是活在了自我里。没有崇高的信仰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基本的道德约束也不够。
7、当缠绵过去,爱平淡的,就是一阵轻风,一片淡月,一塘无波澜的水,一棵枯守在大地上的树。退潮了就是退潮了,不要过分依赖爱。这个世界,你依赖什么,终可能会被依赖的东西所困,所伤。
8、《老子》全书81章均具备上承《尚书》,下启《论语》语录体的记言表述程式,初拟了“语录体”的记言体制,故《老子》也应属语录体语体的源起范围。
9、然而,回不去了。人生的好多东西,就这样回不去了。当你失去了这一切,你与生活,就只剩下了将就、妥协以及投降。
10、就“语篇个体”而言,每一条语录都是相对独立的语篇,每篇都有自己的分论域;一般不具传统语篇标题、主体要素完整的结构体制,表现为标题、主体合而为一。就“语篇集合”而言,下位的语篇个体间发生的是篇际关系,虽可以由上位主题内容或逻辑语义关系统辖下位的语篇个体,但语篇个体间没有传统语篇起承转合语义整合、体现的衔接连贯关系。
11、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正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12、*“维基语录”网站英译Wikiquote。
13、源文本中,语录作为语篇整体或语篇单元而存在。一旦交际需要,通过互文路径当下文本从源文本中迁移/分离出来,而当下文本需适应重构语境的结构改造和意义调整。如:
14、语篇范式:理论上“语篇范式”可以用“解释框架”“描写模式”“结构范式”“认知模型”“叙事方式”“结构规则”等作为可互为置换的术语,本文从互文语篇角度切入讨论,更多关注语录体语篇宏观视角、动态发展、多元构成的表征,故“语篇范式”指语录体语篇的结构框架和描写体例。
15、诸子语录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诸子散文的语体多为口语体式、对话体式的记言语录体。如《论语》以对话口语体记录了孔子论学的语录及与门徒间的交谈。
16、从文本发生学的角度看,“语录”最初产生于孔子师徒之间“实录言语表达”的言语行为,故语录生产自始就不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上下两千余年,上至先秦诸子、禅宗宗师、程朱儒士等圣人贤者,下至徒子徒孙或后学通过记录言语并辑合成册的互动言语行为。故“语录”的生成是一种群治的言语行为,有人“说”,有人据实“记录整理”,将口语体转化为书面语体。而口语体式、对话体式是记录整理主要采用的语文体式,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表述程式,并体系化为相应的语录体。随着交际领域的变化,交际主体为适应不同语境又会根据不同的交际意图,选用不同的载体形式,适时调整语体的表述程式来传情达意。这就推动了语录语体分化的产生。
17、*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语录无疑为《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语录》摘编自《毛泽东选集》1-4卷,源文本为政论文、杂文、讲话、社论等,是最具时代表征、互文本形态极为丰富的语录文本。从1964年到1976年出版汉文版4种、少数民族文字版8种、盲文版1种、外文版38种。1964年1月初版选入语录200条1965年8月版选入语录427条。源文本为政论语体、新闻语体等,当下文本为语录体。
18、唯我独大的人,是看不到自我的猥琐的,当然了,也不在乎别人猥琐。最大沦陷就在这里,因为什么都不在乎了,所以才什么也不是了。
19、因为,你的明亮,不仅会照亮你,也会照亮别人。一副所有人都欠你二百块钱的面相,只会让他人躲得你越来越远。
20、新学术门户:www.fudanxinxueshu.com
21、*LongmanGuidetoShakespeareQuotations译为《朗文莎士比亚语录导读》。
22、政策和策略是d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关于情况的通报》(192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96页。)
23、↓摘录互文路径:源文本的语篇单元→当下文本的语篇整体
24、没事的时候,就去大自然中走走,再繁复绚丽的自然景致,呈现出的也只会是简单。人群中去不得,多少看起来简单的人,也云波诡谲,显得纷繁复杂。
25、*根据“记言”“记事”或“记言”兼“记事”的叙事策略,确定言语行为于何时记言,因何记事、应何动机解释评论。
26、“片言只语”“对话”作为当下文本或源文本的结构构成与互文类型为:
27、人情美,让一个人的灵魂走向了高处,而诗情美,则让灵魂走向了远方。人生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就是灵魂的质量。肉体降生,只是交代了你来到这个世界。惟灵魂涅槃,才回答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也就是说,灵魂产生的是人生的意义。
28、《论语》语录的语文体式多为记言体,辅以记事体或记言记事兼具的语文体式。教学场景真实,记载内容丰富。有时记录两人或多人交谈,对话特征鲜明;有时记录对话中的背景;有时交代话语主体的外貌、语气、情感态度等;偶尔与一般语录体语文体式的“片言只语”不同,也用繁复句式和多轮对话,记录一个完整的交际事件。孔子门人记录“语录”,把交际意图变成会话信息是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包括系列言语行为:
29、已有研究中,“语录”与“语录体”的概念意义往往不予区分。本文“语录”指口头或书面的言语成品实体;“语录体”兼具“语录实体”“语录文体”“语录语体”“语录风格”“语录体语篇”的概念意义。
30、学界从语言学、文献学、版本学、文学角度对“语录”“语录体”的研究,或集中于“语录”语言文字的特点,或关注作者、编者、注疏者、版本的历史真伪,或考论文体演变、社会伦理、文化价值等。而对“语录体”语言学视角的本体研究缺乏应有的关注,包括:对作为最早的言语交际体式——典型的对话体式和最原始的人际交流实录文本的示范意义;对“语录”通过语文体式历史分化融合实现的文体流变、风格变异;对“语录体”文体发展演变承上启下的功能作用;对“语录体”语篇生成理解的互文路径等,当然更缺少对“语录体”这种特殊语体生成机制与实践运用于现代修辞学、社会学意义上的考论。而当下社会语言生活中,网络流行语录不仅仅使古代“语录”的语义内容大大扩容,而且超越此前仅以口语、书面文字作为载体的传统制式,发展成为辅以音频、图表、影像等综合载体形式的多模态结构体。总之,“语录体”本体研究、运用研究视角亟待展开的诸多论题已经显示出进行专题研究、系统探索的广阔空间与实践意义。
31、有些造化看似从天而降,其实还是源自个人的修行。你总是遇上好人,必然是自己修到了春风化雨。
32、再则,口语的运用,是交际的自然形态,本是语言运用的源头与基础。陈望道强调:“语辞就是普通所谓语言。语言是达意传情的标记,也就是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情达意可以用各种的标记”,“而最常用而又最有用的,却是一种听觉的标记,就是口头的语言。普通所谓语言,便是指这一种口头语言而言。”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也介绍了历史上早期“言文统一”的真实情形:“《尚书》底诏诰全是当时的白话,汉代的手诏,差不多亦是当时的白话。”“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分离,书面语成为今天人们常说的‘古文’”,至现代才出现“言文分离”。文天祥也曾评论唐学重“文辞”轻“言辞/语辞”之局限:“‘辞之义有二:发于言为言辞,发于文为文辞’,那么所谓古文辞之学还只做了一半。必待宋时道学盛行,兼重语录,提倡了言辞一体,才比唐学更进一步,包括了言辞之学。”陈望道对“顾亭林所谓‘从语录入门者多不善于修辞’”的偏见提出了批评。诸此,从各个方面说明了口语语体特征是言语表达的基本特征,更是源自日常交谈语录体的首要语体特征。
33、“语录”概念虽早至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但作为正式术语至唐代方有。唐代孔思尚著《宋齐语录》十卷,当为“语录”称谓之始。在古代,语录是讲学、传教、论道等社会语言生活实践的言语产品。“诸子语录”“禅宗语录”“宋儒语录”即为经典的语录集合。20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特定需求,“毛主席语录”“马恩列斯语录”等领袖语录应运而生,文革中达到顶峰。21世纪以来,由于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在全民语言狂欢的语境下,自媒体迅速发展和载体传播速度的高效率推动了网络语录的流行。从古代“语录”到当代网络流行语录,其名与实已有所分离。原有的经典、权威、正式语义逐渐被“电子语录体”消解、泛化,“语录体”的历史沿革也显示出极其明显的语体分化融合、文体流变、语言风格变异的轨迹。
34、“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第七十九章)
35、精神庸俗,自会道德沦丧。人在精神天地里,如果只剩下了欲望崇拜,这天地就会变小,变暗,变萧索,甚至,要黑到没有一点星光。
36、如果生活没有对你曾经犯下的错误做出惩罚,你要告诉自己,这是宽恕。
37、人生悲凉感的产生,有时,倒不是你混得不如人,而是还没等到混得不如人,马上就有人不正眼看你。
38、有时候,在乎这个世界越多,存在感就越少。在乎别人越多,活出自己就越难。更何况,曾经在乎过那么多,谁又在乎过你的在乎!
39、“记言语体”以“记录”为语录生成的主要方式,其确立基础是直接记录讲学、传教、论道言谈口语的言语行为,并相应生成记言文体——有现场性的对话散文体。《论语》之所以被学界尊为开语录体先河的著作,论文认为,一个重要的理由是语录体的记言语体由《论语》的写作实践完成。而记言语体的文体体裁、语篇体制,奠定了语录体结构语义体系的根基。《论语》上承《尚书》《老子》,下启诸子语录、禅宗语录、宋儒语录,集语录体著作之大成。《汉书·艺文志》解读了《论语》记言语体的源起:“《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40、同于《禅宗语录一百则》,“中国先贤语录口袋书”丛书的源文本和选本均属记录语录体。互文路径充分体现了语体生成的层次性。只有依凭从口语体到书面记言语体这个基础层级,摘录互文才能照搬业已形成的记言语体,在重构语境中实现上位层级的摘录语体。
41、被爱滋润的生命,会从内到外,散发出迷人的气质。魂,不守舍,不是出走,而是回归,不是离散,而是聚合。在这一刻,人内在精神的愉悦感,与灵魂的富有感,会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一刻,奔波在生活中的很苦很疲惫的心灵,才会被温暖呵护,被激情润泽,被幸福抚慰,才会真正走进生命的原乡。
42、人情美,让一个人的灵魂走向了高处,而诗情美,则让灵魂走向了远方。人生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就是灵魂的质量。肉体降生,只是交代了你来到这个世界。惟灵魂涅槃,才回答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也就是说,灵魂产生的是人生的意义。
43、其他诸如“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都是顺应自然,不以声教政令扰民、不以繁苛税法欺民的意思,这才是无为的本意。
44、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看出,越是在最早的教育着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们越是喜欢用朴实生动、简洁易懂的对话语录体来阐述他们的教育思想、呈现着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着他们对教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