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作为后生小辈,我与刘锡诚先生交往不多。鉴于刘先生的学术成就,我就职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在2011年聘他为客座研究员。虽说是“同事”,却没有真正共过事,加之研究领域有别,对他的著作也阅读不够。饶是如此,我对这位山东老乡和学界前辈,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
3、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礼记》(周立波暴风骤雨经典语录名句)。
4、1935年,刘锡诚出生于山东昌乐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1953年考取了北京大学,这在当地应该是个颇为轰动的事件,因为在他之前,昌乐县似乎无人上过北京大学。他学的是当时热门的俄罗斯语言文学。做毕业论文时,他得到时任俄文系系主任、翻译家曹靖华先生的指导,以民间文学为题目,自此与民间文学研究结下不解之缘。
5、②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伟大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自幼丧母,勤奋好学,有艺术创作,制作了《酒神》、《哀悼基督》等雕像。
6、1 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现代派小说的鼻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形记》等。
7、终于进了北大,报到之后,刘锡诚开始了在燕园的学习和生活。
8、 这无疑是个罕见的版本。刘锡诚喜出望外,尽管每月工资只有49元,他还是毫不迟疑地把它买了下来。回京后,他去看望曹靖华,提到这本特印插图本。曹靖华兴致很高,对他说起了这本小书翻译和出版的沧桑,并告诉他这个版本中亚历克舍夫的插图殊为珍贵,当年他是拿着作者的原件去制版的。
9、1 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10、考完试,刘锡诚匆忙回家忙秋收秋种去了,至于何时放榜,压根儿就丢在了脑后。直到有一天傍晚,天黑下来了,家人正忙着把收割的秋庄稼拉到场院上,患有夜盲症的刘锡诚独自坐在场院的边上。突然从大路上传来了一声喊叫:“刘锡诚,你考取北大了!别的同学全都走了,你怎么还在家里不去转关系报到?”当时高考的发榜,是登在地方报纸的中缝里的,他在村里看不到《农村大众报》,完全得不到相关信息。这个不期而至的好消息,让举家欣喜若狂!刘锡诚考取了大学,而且是北京大学!不仅村里从来没有,就是乡里、县里,也从来没有听说有人上过北京大学!这是一件多么光耀门楣的事情啊!母亲喜极而泣,这个朴实、善良、勤劳、温柔的农村妇女,为了维持这个家庭,为了刘锡诚好好上学,逐日劳作,此时,心里肯定有一种“盼到头了”的复杂心情。忙完场院里的活儿,刘锡诚被家人牵着回到家里。晚饭已经很晚了,母亲还特地为他擀面条,打了荷包蛋,为他“庆功”。还不顾一天的疲劳,连夜为他收拾行李了。在她的心里,北京离得很远,孩子这一去,再见不知是何时。
11、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而新的太阳总会给我们以新的希望。虽然已经退休,但我们同样需要和年轻人一样去奋斗,去拼搏,去创造。同样需要去歌唱,去舞蹈、去跑步。(周立波暴风骤雨经典语录名句)。
12、 周瘦鹃(1894-1968),现代作家,翻译家。
13、出处:宋·陆游《村居》诗:"生憎快马随鞭影,宁作痴人记剑痕。"
14、《孟子》一则(敢同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
15、1962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以及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在羊城宾馆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批评了1957年以后出现的“左”的倾向,重申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是劳动人民一部分的观点。此后,陈毅又向会议代表转达周恩来的嘱托,明确提出要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即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之帽,加“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之冕。于是,在1963年,刘锡诚在人民剧场见到了已经摘掉右派帽子后的钟敬文,他是应邀来看乐亭皮影戏的。80年代以后,刘锡诚与钟敬文的交往多了起来,在原始艺术研究和民间文学研究上,深得钟敬文的支持和指点,这是后话了。
16、 《日喻说》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者苏轼。
17、村子里有百十来户人,几十个下放干部的到来,打破了村子的宁静。俞平伯夫妇被安排在一个水塘旁边一座闲置已久的空房里,没有院落。村里人知道来住的是一个被毛主席点名批判过的大名人,全都跑来看热闹。刘锡诚一家四口先是被安置在街面上一间年久失修的破旧门面房里,只有五六平方米,一家四口,只能横着睡在床上。因为房门朝街开,时常有好事者探进头来打量攀谈,让人不胜其扰,后来他们转移到公社大院后院的一间空房子里。连队在村里办了一个托儿所,蔡仪的夫人、古典文学研究者乔象钟被指定为幼儿教师,她很热爱这项事业,全心全意照管和教育这些孩子。刘锡诚三岁的儿子,每天都送到托儿所。
18、刘锡诚与马昌仪结婚日摄于北大未名湖畔(1957年11月7日)
19、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办刊物《小说月报》,提倡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20、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典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全书以宝、黛爱情和贾府由盛而衰为线索。
21、北京王府大街64号,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建造的一座六层砖结构的办公楼,俗称文联大楼。在王府大街和王府井大街之间,夹着一条只有几百米长的八面槽大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文艺界名流,如作家邵荃麟、冰心、严文井、刘白羽、张光年、郭小川,戏剧家田汉、阳翰笙、凤子,音乐家吕骥、孙慎,舞蹈家吴晓邦,文学史家阿英,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曲艺家陶钝……都曾在这里办公,留下了足迹。当时最为权威的文艺报刊,如《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剧本》、《戏剧报》,还有《人民音乐》、《曲艺》、《民间文学》等,编辑部地址一律标着“王府大街64号”,对于全国文艺界人士,尤其是外省的文艺青年们来说,这里绝对是一处令人遐思神往的圣地;在这里,还举行过文艺界许多重大会议和活动,连周恩来、朱德、陈毅、李富春、李先念等d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执掌文艺界领导大权的周扬,亦常到此处开会讲话,观摩电影,与文艺工作者们同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每每出品一部新的电影,都是先在文联大楼的小礼堂里放映,然后再公映。许多与文艺界认识、有着私交的国家领导人常常来这里看电影,有时结束放映,礼堂的灯亮了,突然发现周恩来、朱德、陈毅、李先念等人,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悄无声息地坐在前面。地下室的文艺茶座,更是令人称道。小型聚会,朋友见面,接待来访,一般都是借重这块宝地。茶座环境优雅,有茶水,有糖果,而来此的人,既有著名作家、艺术家,也有普通投稿者。因而,这座浸染着浓浓的书香的火柴盒式的楼房,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界的象征和标志,不仅在首都北京的名气很响亮,即使在北京文化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抹不掉的一笔。
22、 龚自珍(1792—1841)字瑟人,清思想家,文学家。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著有《龚自珍全集》。
23、呵,是不是太多了……关于体育运动的名言和诗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
24、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25、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26、《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创作而成。
27、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
28、1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小说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
29、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名句
30、一为《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增订版)。该书更是凭刘锡诚数十年的资料积累,写成皇皇近100万字的篇幅,对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史做了翔实而精彩的呈现与分析。宏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理论积淀,使这部书极具学术价值,除提供了大量难得的学术史材料,更是厘清了民间文学史上的诸多重要问题,受到学界高度肯定,成为相关领域的必读参考书,也成为刘锡诚的代表作。此书于2015年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写作此书时,刘锡诚已近年怎不让人由衷称叹!
31、你就像一块石头,但不是一般的石头而是吸铁石。你的歌声不仅吸引了我的耳朵而且吸引了我的心,你用很简单的技巧化繁为简很轻易的把难点攻克了。
32、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33、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34、毛主席喜欢唐代诗人“三李”指李白(浪漫飘逸),李贺(奇艳瑰丽),李商隐(沉思缜密)。 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现当代诗人柳亚子“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高度评价毛泽东的词作。《西厢记》是元代最著名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也是 元代的压卷之作。主要人物有崔莺莺、张生、红娘等。 《窦娥冤》“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代表作,是元代悲剧中不朽之作。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讲述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 《桃花扇》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的所作,讲述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是明清传奇戏剧的压卷之作。 《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作品。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赞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李白一斗诗百篇”. 杜甫,字子美,世称“诗圣”(“诗史”),又称“杜工部”(“杜拾遗”)。 韩愈的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指李白、杜甫的诗作。李杜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杜甫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及“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高度赞美李白的诗歌艺术。杜甫《梦李白》“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的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写的是蜀相诸葛亮。宋词一般分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清末明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个境界,引用了宋代三位诗人的词作: 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形容要高瞻远瞩,耐得住寂寞。 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要锲而不舍、执着追求。 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容经过艰辛的探求之后,终有所成就。 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 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 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诗仙李白, 诗圣(诗史)杜甫, 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 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至圣孔子(圣人) 亚圣孟子 书圣王羲之·晋 画圣吴道子·唐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文圣欧阳修 茶圣陆羽·唐 药圣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东汉 草圣张旭·唐 药王孙思邈·唐 田园诗人陶渊明·晋 诗歌之父屈原·战国 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35、 李渔(1611-约1680),字笠鸿,号笠翁。清戏曲理论家。著有《李笠翁一家言》。
36、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37、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登楼》《春夜喜雨》、《羌村三首》选自《杜工部集》。
38、3月9日,刘锡诚先生藏书资料捐赠仪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捐赠仪式上,刘锡诚先生介绍了自己与夫人马昌仪在当代文学和民间文学领域工作60年来所积累的专业藏书情况,此次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近万册图书资料,包含了中外神话学作品与学术著作;中外民间文学作品、民俗志与研究著作;民俗学、文化学、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原始艺术、民间信仰方面的理论著作;以及20世纪80年代我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部分省卷本及县卷本、21世纪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和研究等。其藏书的主要特点是,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以及神话学研究著作比较丰富完备,专业性学术性强,其中不少是各大综合图书馆所缺失的。刘锡诚先生谈到,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支,在启蒙运动中,在“到民间去”口号的影响下,从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歌谣征集处成立起,继而北大歌谣研究会成立和《歌谣》周刊创刊,歌谣运动就在全国风起云涌般地发展起来,与以白话文为标志的新文学运动并驾齐驱。歌谣(民间文学)的征集与刊行,向作家的书写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营养,给在民族化、大众化、群众化的道路上的新文学以有力的影响。早期许多知名的作家诗人及其文学团体和报刊,如早期的文学研究会、未名社、创造社等,如《小说月报》、《文学周刊》、《努力》等,都把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编辑、出版和研究作为自己的本分。
39、《红楼梦》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全书共120回,前80回是清代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40、刘锡诚小时候就学会了全套农活,下放内蒙和到山东“四清”其间,又两次担任生产队长,对农业生产可谓驾轻就熟。他每天背着孩子带队出工,把孩子放在地埂上,给大家念一段毛主席语录或林彪语录,就挽起裤脚,带头下地干活。他还要根据农时的变化,谋划该干什么活儿,不误农时。秋收到了,强调做到颗粒归仓,接着又要往地里送粪,开始冬小麦的播种。还不能忘了给大家讲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鼓动大家抓生产,不忘备战备荒。对他而言,困难的是既要谋划和指挥生产、带头干活、搞好人事关系,还要照顾才四岁的儿子。
41、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5运动健将们,用你的实力,用你的精神,去开拓出,一片属于你的长跑天地!6温暖的阳光洒在赛场上,男子乙组标枪的比赛即将开始。
42、下雨了!我和雨伞没在一起,雨却硬要和我在一起。
43、农民是朴实的。他们脚踏实地,讷于言语,表里一致,不张扬,不夸饰。刘锡诚治学体现出了鲜明的风格,不虚张声势,不妄下断语,论从史出,实实在在。他用资料说话,这些资料,能一手得来的,他绝不转引。虽已高年,仍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地去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他的田野考察足迹,更是遍布全国。正因此,他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各地的非遗状况常常如数家珍。
44、(1)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45、什么是在乎?佛教解释为执著。一个太过执著的人,很少会有幸福感,一个太在乎别人的人,别人往往会不在乎他。
46、③常常穿插一些人物的议论来补充、突出人物性格。
47、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48、 《童区寄传》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
49、乐队在三环上开,但你却在二环。不过你还是有优点,虽然找不到去三环的路,你居然就在二环上一圈一圈地绕,而且还很开心。
50、我的生命中还有另一座小屋,在那里面,我的生命慢慢成熟。罗素把人生比喻成长河,而我把它看做是一座小屋,因为它曾承载我的生命,如今又将承载我的灵魂。
51、没有痛过,哭过,傻过,就不叫爱过。痛过,哭过,傻过,最后还情愿继续走下去,才叫爱情。
52、翻阅刘锡诚送给记者的一本《刘锡诚文章著作要目》,密密麻麻70页写满了这些年他出版的书籍的书目,从上世纪50年代的《苏联民间文艺学四十年》,到近几年出版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等,林林总总全是先生的心血,其中有两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在民间文学学术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
53、 近年来,昌乐组织各方面的文化力量,着手对县域内的历史文化、自然人文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不断推出有份量、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对此,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钦佩昌乐决策者的远见卓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学者指出,文化是一个地方与其它地方相区别的最根本的标识,是最能唤起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的东西,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核心竞争力。正是看到了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目前各地都在立足各自的优势,打文化牌,唱文化戏,作经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昌乐在这方面也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通过打蓝宝石这张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昌乐的宝石文化;通过打姜太公这张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昌乐的姜太公文化;通过打首阳山这张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昌乐的首阳山文化。所有这些成绩,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衡量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长久作用还将不断地显现。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