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2、有效的、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一定气力的。——曹文轩
3、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5、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北宋哲学家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
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学而》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8、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9、解读:本句教育名言同样出自韩愈的《师说》,可能是我国关于教师职业角色和教学任务最为经典的一句解释。在教招考试中,关于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等。其中,传道者是指教师是传递社会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人,负有德育的使命;授业解惑者指教师负有传授各类知识和技能的责任。
10、荀子所说的“伪”,是“人为”的意思。天生就有的是“性”,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可以改变的,就是“伪”。所以荀子主张“化性起伪”,通过自己能掌控的力量来改变已成定数的东西。
11、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
12、学而时习之——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学而》
13、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
14、 学问不厌。——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荀子大略》
15、 学习是硬道理。——中国好声音选手吴莫愁
1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青:蓝色颜料靛青。蓝:可提炼蓝色颜料的蓼蓝。这几句大意是:青色的颜料是从蓝色颜料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色更青;冰是水变成的,却又比水更冷。这是一个暗含哲理的名句,它以两个生动的倒子,说明人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欢迎成长与超越,为师者更应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使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1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8、 人才与策略不同,是无法被对手学习的。——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
19、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20、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21、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爱因斯坦
22、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 哈钦斯
23、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24、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腾(téng滕)蛇:龙类,相传能兴云雾而游于其中。鼫(shī石)鼠:相传这种鼠能飞不能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术(爬到树梢),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跑到人前头)。穷:困窘。这两句大意是:腾蛇没有脚(但心专技精)而能飞行,鼫鼠虽身兼五种技能(因用心不专技能不精)而常常陷入困境。此条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阐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的道理。否则,浅学辄止,半途而废,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终将一事无成。
25、 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巍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2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7、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2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9、最能干的人之所以能干,在于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最明智的人之所以明智,在于不去考虑不该考虑的问题。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分内之事,尽力去做。
30、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学习
31、赏析:这句话出自《荀子·劝学》。君子与别人天性没有什么差异,只不过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32、与这一句有关的是儒家认为教育的递进功夫,也就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的“修齐治平”对教育的看法: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三乐也。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题弟侄书堂唐代: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3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34、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译文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
35、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 而是移风易俗。体现社会本位论。
36、要善于读书和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精心教好所有学生:有教无类学习的态度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孟子教育的层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7、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38、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9、 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随。——南宋词人,书法家张孝祥
40、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41、人人抓教育,事事靠教育,时时讲教育,一生受教育。
42、君子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而不去羡慕由天来决定的事,所以他们每天都将进步;小人不去做取决于自己、自己能主宰的事,却对由天决定的事由浓厚兴趣,所以他们每天都退步。正所谓“尽人事,知天命”,很多事是人力不可为的,就是所谓“天决定的事”,偶然性很大,不能强求。但很多人就是对这些事心心念念、抓着不放,守株待兔,幻想着天上掉馅饼,寄希望于福利彩票中大奖、发横财。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这些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上下功夫,每天才能有进步,积少成多,更有可能取得成就。
43、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44、(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5、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胡瑗
46、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47、温故而知新——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为政》
4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49、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赞颂教育的诗词名句您好。
50、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苏霍姆林斯基
5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52、“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环境对人的成长和身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人际交往的圈子也是重要的环境,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要慎重选择,不随不良环境而堕落。
53、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清)王永彬
5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55、 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大臣范质
56、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
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
5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60、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61、 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西汉学者扬雄
62、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
63、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64、(答案)C。解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意思是三人同行、必定有人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指为人应该谦虚好学。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