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3、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21-26章(论语全文二十篇及译文)。
6、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8、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9、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0、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1-26章
1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4、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15、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6、(译文)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1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16-20章
18、(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1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21-26章
21、(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22、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3、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24、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21-31章
26、(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27、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2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29、(译文)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30、(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3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宪问篇第1-44章
32、(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3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4、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3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颜渊篇第1-24章
3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8、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9、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40、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4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11-15章
43、1-2有子⑴)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44、22(好文分享)真正的自律,就是战胜你自己
4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先进篇第1-26章
4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7、(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4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16-20章
49、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5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20章
51、27(好文分享)新年三愿: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52、(译文)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53、(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54、(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55、(⑴)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5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7、(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58、(7)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59、(1)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60、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61、(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6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0章
63、(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64、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
65、(译文)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义举,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66、(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6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1-15章
68、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69、(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7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21章
72、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张篇第1-25章
74、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75、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76、(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8、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7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0、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81、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8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3、白话释义: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84、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85、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86、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8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1-15章
8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8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0章
9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91、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最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9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21-26章
93、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94、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95、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96、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97、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98、◆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16-20章
9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0、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1、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102、(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103、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0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05、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