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之藩后来说:“我每读这封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己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
2、她一生最重要的男人是胡适,最放不下的是胡适。
3、1921年8月9日,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的引荐下,胡适与郭沫若在上海一枝香饭店初次会面。
4、昨天晚上听到胡先生去世的消息,晚上做了一晚的梦。先是大哭,梦中哭醒。后来又做梦,和他在一起……直到天亮起来为止。今日上午看报,我两次流泪,这是卅六年秋葬母以后的第一次哭,可见悲哀之甚。这里送报人说,拿到报,眼就流泪,许多看报的人哭了。
5、“……徐某尝为文斥近世艺坛宗师塞尚、马提斯为’流氓’,其思想如此,早为识者所鄙。今影射鄙人为’流氓’,殊不足奇。今后鄙人又多一’艺术流氓’之头衔矣。惟彼日以’艺术绅士’自期,故其艺沦为’官学派’而不能自拔……。”(注:以上红字引文,出自于荣宏君先生著《徐悲鸿与刘海粟》,上海三联书店版)
6、学者朱学勤说,最难能可贵的是,终其一生,他始终坚持着与自由主义这一信仰相匹配的温和态度。他从没有被二十世纪那个时代所激怒,在激怒中一起毒化;也没有沦陷在旨在逃避时代的文人情趣中。他完全有理由走向这两极的某一极,但是这个温和的人竟然做到了某种倔强性格做不到的事情——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这样一种平和的态度,竟能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坚持了一辈子,不是圣人,也是奇迹。
7、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
8、曾经地位极高的北大校长,也不得不卸掉自己身上的荣华富贵,开始自力更生,并且一度生活的十分落魄。并且这样的境遇并不只是一时的,胡适在美国就这样过了九年。
9、后来,患有严重肺病的她决定离开峨眉山,出家完毕。
10、这首词比较好解读,我活不下去了,我出家了,你看着办吧。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