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易》是前代积累由孔子加添编辑属阴阳卜筮的书。
2、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3、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简介和他的主要思想)。
4、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5、孔子是卓越的教育家,教与学思想十分丰硕。本人在巜头条》上曾撰文《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此处不再赘述。(孔子简介和他的主要思想)。
6、详见拙著《论语译释》(43万字)中的附录。
7、礼学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而有机的组成部分。南宋理学家朱熹给“礼"下的定义为“天理之节文”。“礼”就是上天按理定的节制、文饰和修饰人的举止行为。换言之,“礼”是天定的;其节制人的言行;其文饰人的言行,或谓修饰人的言行。运用礼时,和谐是最重要的,所谓“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2)。“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子思巜中庸.右第二十七章》)。礼节仪式三百条,庄重严肃仪容举止种种三千条。孔子主张以礼治国,《论语.先进》(26)中载,子曰:“为(wei,二声)国以礼。”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恥且格。”意思是说,用政令治理百姓,用刑法使百姓整齐划百姓虽然避免犯罪但不知道犯罪是可恥的;用道德治理百姓,用礼来使百姓整齐划百姓就有羞恥之心而且也能纠正非心。礼,巜论语》中,共34见。
8、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9、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在《论语》一书中有74处记载论礼。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
10、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11、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形式,任何时代,任何政府都适用,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12、孔子主张: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13、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平常的道理,是经常守持的道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29)中庸作为道德是最高的了。具体表现在如礼的运用上,以和谐是重要的,即“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12)再如“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论语.里仁》10)君子对于天下人,没有亲厚没有疏远之别,只跟有义的人亲近靠近。要求人们“允执其中”(巜论语.尧曰》1),即人们要真诚地操持那种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中庸,巜论语》中有7条。
14、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孔子修《诗》,正《乐》.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
17、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18、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19、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0、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生生下来就具有善性,善性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品质。孟子子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者尊位“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
21、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