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笔贵绕左,书尚迟涩,此君臣之道也。唐.林蕴《拔镫序》▲作书用笔过快,则无顿挫,过迟则不劲利。
2、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4、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5、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6、清.周星莲《临池管见》▲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
7、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8、出处:清代的梁巘《平书帖》:“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这句话主要说明了学习古人书法的必要性,还强调了学习古人书法不只是追求形似,神韵亦是重要所在。
9、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0、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11、“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出自:《怀素上人草书歌》唐戴叔伦
12、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4、夕阳西坠之时,我在深山之中送别好友,柴门关闭的时候又开始想念起他来。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亲爱的朋友你还能回来相聚吗?
15、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书法名言警句书法名言警句
16、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9、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20、一般幅度都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21、练习书法选五言诗时可以从重复字较多、数字较多、有生僻字、脍炙人口的诗等几个方面去挑。
2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南朝·梁书画家袁昂《古今书评》
23、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拉法特
24、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指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天”指“上天”,“天道”即“天意,“道”指“主张”,“酬”可解释为“实现志愿”,即酬谢、厚报的意思,“勤”为“勤劳”。
25、1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26、〔中〕扬雄:《法言?问神》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27、——《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多行不义必自毙。
28、——(中国古代诗人)王维趣长笔短,虽点画不足,常使意气有余。——(中国古代书法家)颜真卿一位高明的画家,不刻意照抄一个风景,那么他留给我们的就不仅是表面形象,而是实质性的精髓。
29、——(唐)孙过庭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清)刘熙载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30、——李可染可贵者胆,所要者。——李可染笔墨当随时代。
31、——关山月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32、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33、——(中国古代诗人)黄庭坚凡书画当观韵。——(中国古代诗人)黄庭坚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
34、(日本画家)西川佑信如果一位画家要很好地画一个流血的伤口,这个伤口的样子会使我吃。名言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5、佚名《永字八法》▲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