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顾茅庐”是刘备礼贤下士最好的例子。虽然史书中只一句“凡三往,乃见”,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多精彩的细节,但刘备亲自拜见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且尚没什么名气的诸葛亮,已经足见他招贤纳士的诚意和礼贤下士的姿态。
2、关羽驻守荆州,结果丢了荆州。一边关羽需要负主要责任,但另一边,把关羽放在这个位置的刘备是不是也难辞其咎?毕竟,关羽的性情更适合做“大侠”,而非“大帅”。
3、刘备借到荆州以后,一直赖着不还。三年以后孙权派鲁肃拿着借据来讨,诸葛亮理直气壮地说道:“鲁公,只怕借荆州的期限还没到吧!”
4、孙权一方的优势在于,曹操北撤后,荆州的重镇南郡还在曹军大将曹仁控制之下,周瑜带领一路人马,经过一年苦战,方才占有南郡。
5、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刘备借荆州打一歇后语的答案拓展二岸上按捞月——自费功夫;白费劲
6、2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 人在心不在。
7、 从前一个人见到一大户人家门上挂着一个很漂亮的铃铛,于是他想把这个铃铛偷来据为己有,他天真的以为掩着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声音了,当他碰到这个铃铛的时候,顿时发出声音,让大户人家的人知道了,被捉之后的他很后悔,为什么我掩住耳朵?别人还是能听到呢?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以为做什么事都可以瞒天过海?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别人。
8、8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 —— 吃里爬外。
9、果然,在刘备逐鹿天下的道路上,赵云誓死追随。《三国演义》中,更是演绎出了赵云救少主,刘备摔阿斗的桥段。于是有了“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
10、随着《三国演义》的传播,刘备借荆州不肯归还之事,使得他成了一个古代老赖形象,跳进黄河洗不清。天下人都知道刘备做人恩将仇报无底线,把孙权的好心当成驴肝肺,为了得天下抢地盘不择手段,使得他的形象在世人心目中大打折扣。但历史真相却并非如此。
11、老板善于用人无外乎三点:能识才、会留人、善任用。纵览刘备的用人之道,可以说,有得也有失。但无论得失,都值得我们认真品咂。
12、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3、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掩面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4、 小饭粒们,大家好呀!范例平台又和大家见面啦!大家最近是不是和小编一样也看到了一些新颖有趣的网络歇后语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中国特色文化吧!
15、鲁肃急忙出示借据,说道:“你在借据上写的是今冬借了明冬还,总共只一年的时间,如今是三年了,怎么还说没到期呢?”
16、夷陵之败:大部分失望,都是因为你高估了自己
17、说到这里你还认为刘备是“借”荆州吗?是有“借”无还吗?所谓的“借”只是孙权的谋,所谓“有借无还”只是孙权毁坏刘备形象的措施。刘备其实不欠孙权什么,要说欠,只能说刘备实力不足,不足以碾压孙权,面对江东的盛气凌人,刘备只能迫于无奈地忍。
18、鲁肃奇怪地问道:“刘皇叔何事这般伤心?”诸葛亮代他答道:“我家主公本想奉还荆州,可自己又无立足之地。想派兵去取了西川,再还荆州,又怕你们不允许,伤了孙、刘两家的和气。因此,主公左右为难,十分伤感。”
19、后来,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刘备转投袁绍,赵云果然前来投靠刘备。而刘备则与赵云同床卧眠,密托心事,这是极大的信任与宠爱。
20、鲁肃被诸葛亮迎进门后,屁股还没坐稳,就见刘备呜呜地哭了起来,哭得十分伤心。
21、所以,至今还广泛地流传着“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话把。
22、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23、还有赵云。刘备对赵云是信任的,不然不会把老婆孩子交给他照顾。但是,刘备给赵云的官职一直不高。赵云在蜀汉,一辈子都是杂牌将军,前后左右将军是关张马黄,并没有赵云。这让很多人为赵云鸣不平。
24、由上可知,荆州问题完全是孙权在无理取闹,刘备占有荆州也曾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并非依靠孙权的恩赐。反而是孙权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最初想让刘备镇守荆州,替他看大门,充当防御曹操的第一道防线,形势稳定后又后悔,怕蜀国据有荆州会对他造成威胁,才一再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拒绝归还荆州,毫无理亏之处。
25、能识人、留人,还得能容人。刘备对刘巴的态度,也给自己赚足了口碑。
26、赤壁之战前夕,江南世人大多随刘备而去,独有刘巴一人北上投靠曹操,后来又在刘璋那里担任官职。可是不巧,后来刘备得了益州,跟刘备有过节的刘巴又落在刘备手里。而刘备做的漂亮,不计前嫌将刘巴收为己用。后来,刘巴也为刘备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并和诸葛亮等人共同拟写了《蜀科》。
27、事情说到到此,可以说刘备与孙权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借与不借之说,只存在一个协议,甚至可以说孙权在借刘备的地盘。
28、刘备识人,并且很会笼络人心。他对赵云,就是如此。
29、 公元208年赤壁战后,孙刘结盟乘胜进军,经年余激战最终夺取荆州城,由于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东吴主帅周瑜亲任南郡太守,坐镇金洲,而功劳甚伟的刘备却只能率本部兵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营。刘备曾被汉献帝封为左将军,号左公,刘备驻扎油江口后,即改油江口为公安,取“左公安靖,日后强雄”之意,刘备居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于是他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推荐,不仅仅不借荆州,反而利用吴蜀联姻软禁刘备,使50多岁的刘备做了东吴的娇客。210年,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从吴蜀联盟以抗曹操的战略方针思考,劝说孙权暂时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
30、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攻克南郡之战并非周瑜一人功劳,《吴录》记载,刘备和张飞都参加了此战,刘备还献上妙:“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更何况,荆州的其他几个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都是刘备打下来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刘备也不理亏。
31、赵云等人谏阻,他一概不听;秦宓谏阻,被打入牢狱。就连诸葛亮上表陈述利害,劝其“别图良策”时,他竟然也掷表于地,说“朕意已决,不得再谏”。连营结寨之时,曾有马良提醒:是否画下布阵之图送诸葛亮过目,但刘备却说:“朕亦颇知兵法,何必又问丞相?”这时的刘备,已从礼贤下士变得有些不可一世了。
32、赵云兄长去世,辞别公孙瓒回家守孝。刘备知道赵云恐怕不会再回来,于是为他送行,依依话别。刘备的这个举动颇具深意,也非常暖心。于是,赵云说了一句话:“终不背德”。这句话有意思了,表面看是说,我赵云终不会背叛德行,但这句话有弦外之音,要知道刘备字玄德,所以“终不背德”也是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刘备的认可。
33、鲁肃返回东吴后,把刘备借荆州的事讲给孙权听了。孙权起初不肯。鲁肃反复解释说:“自古以来荆州都是兵家必争这地。现在我方的形势是北临曹操,南有刘备,如不借荆州,伤了和气,一旦曹、刘联合进攻我们,岂不腹背受敌?我们决不能因小失大呀!”
34、 麻 辣 风 趣 聊 历 史 丨 财 经 视 角 说 三 国
35、汉末三国初期,荆州最初当然属于汉朝朝廷所有。三国初期,荆州牧刘表占据了此地,在此苦心经营多年,割据一方,事实上成为荆州的第二任主人。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刘表此时已病死,他儿子刘琮主持荆州大举。刘琮是个十足的废物,就此归降曹操,荆州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
36、编辑:瑞格格丨 主编:晓婷 丨排版:小小那
37、接下来曹操头脑发热,发动赤壁之战,想要一统江东。孙权和刘备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背水一战,与曹军展开殊死搏杀。最终意外地逆转战局,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曹操势力范围被迫向北方收缩,退出荆州。
38、在老百姓心中,刘备没啥大能耐、没事儿就哭鼻子、动不动摔个孩子、时不时耍个无赖......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