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本质就在于如何解决我与我的关系。王阳明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善恶全在人的一念之间,良知一旦被遮蔽,意念就有了善恶。最痛苦不是周遭环境给你的苦难,而是你与与你自己周旋。当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亦是圣人。当你的良知觉醒,发现自己是“圣人”,你就与你达到了和谐。
2、首先,王阳明心学是对陆九渊思想的全面继承和发展,所以历史上有“王陆心学”之说。当然,陆九渊被王阳明继承的思想只是主要方面,他继承和发挥的是整个宋代理学家的思想,尤其是二程(程颐、程颢)、朱的思想。(阳明心学的厉害之处)。
3、笔者认为,王阳明对《尚书大禹谟》从帝舜到大禹》所载“十六言”的创新性解读,最能体现其理论贡献。王阳明明确解释道:
4、据《明史》载,王守仁出生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不能说话,后改名为王守仁,他才说话。
5、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6、五百年来,王阳明和他的心学智慧备受国内外名人大家推崇。
7、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8、再次,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圣人只是既有智慧又有德性的凡人而已,而每个人出生时,都具有善心,都是潜在的圣人,只要能依良知去思考和行事,都能成为圣人。致良知就是把人的本心和善性实行、推广,以惠及社会,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9、就这样,朱宸濠彻底被王阳明的这些计策耍得团团转,贻误了作战时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10、除了从土匪首领身上下功夫,他深知那些士兵并非真的想造反,而是生活迫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当他围困土匪于山中的时候,从人性出发,又写了情深意切的劝降信,信中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完全是站在匪徒角度看待这场战争,使得敌方军心大为动摇,很多山里的士兵不战而逃。(阳明心学的厉害之处)。
11、站在今天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阳明心学,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他认为,精纯专便能体现精妙,便能达到澄明状态,便能知其精便能知其神妙,便能精诚如神,其实,也就是能悟己之心,到达“致良知”的境界。
13、狮子回答:“如果我对它发怒,就会背负和老鼠计较的骂名,而这只老鼠却会获得挑战百兽之王的殊荣。”
14、在这段话里,王阳明的两个解释很有新意:一是确定圣人之学为“心学”,其学的主要目的是“尽力”,实际上是把“心学”理论作为“十六字诀”的前提;其次,他区分了“陶昕”和“人心”。“陶昕”指的是气质,即不涉及杂念,“丝毫是显而易见的,诚意之源也”;“人心”是杂念、邪念的渗透,很危险,是“谬误的终结”。这就否定了朱所说的“”是“天理”,而用“”代替了“理学”。
15、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修行是修行。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而修行是"高大上"的,与其有关的词汇是"心灵","修道","正果"等,"修行"两个字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16、俗人眼中,修行应是找个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庙静寺,静坐,练练瑜伽,读读佛经,深呼吸,或是朝拜宗教圣地,比如去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佛教神山冈仁波齐,冒着生命危险转上几圈。
17、重要的不是事本身的大小,而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以怎样的态度修行。
18、也许有人要说,我要做圣人这么牛逼的职业,光是不睡懒觉不看苍老师就行了?心学也太没内涵了吧。不妨去看看阳明信徒曾国藩老师,曾老师多看一眼美女,随便违心夸了别人几句,都要在日记里反省半天。
19、这是儒家文化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遭到最严厉批判的六个字,也是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被误解乃至曲解得最严重的地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理”通常被解释成封建礼教,而“人欲”往往被理解为人的基本欲望。
20、正如心学大师王阳明所说的:“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1、在亲人和朋友之间,为了争一时长短而相互伤害是愚蠢的,有时候让自己弱一点,退一步,对方心里其实也明白,这种退让是出于爱。
22、至于“唯精独尊”,王阳明解释说:“唯物是唯精,惟精是唯时,不仅精而且独”。也就是说,“独一无二”和“唯精准度”的关系是理念和功夫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事物的本质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探索事物本质的态度一定要纯粹专一。在他看来,“只精不独”的态度和方法,在各种学习和修养中都是普遍适用的。王阳明在回答弟子们的问题时说道.博学,审问,
23、大学的时候很喜欢王阳明,是我修齐治平的偶像。去年参加虫哥深圳工作坊,那个时候还不太懂《奇迹课程》,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等到虫哥,问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和阳明心学有没有相通之处,虫哥思考片刻,说有的。
24、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
25、当年团购大战,个个都追资本、锁定用户,挖同行墙角,可谓竞争白热化——几乎从一诞生开始,团购就成为一场资本的豪赌。2010年1月,中国第一批团购网站成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拉手、糯米、F团、满座等都纷纷宣布完成了百万美元以上的A轮融资,其中拉手网拿到了500万美元,满座网获得了1000万美元。获得融资后的团购网站迅速展开声势浩大的市场推广和地面扩张。
26、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就在于如何与他人,与社会相处。这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大智慧。“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这就需要听从你的那个“本”。你需要听从你内心良知的指引,去判断和取舍各种各样的价值。
27、据说,浰头群匪见此告谕文后都深受感动,很多匪首都纷纷率部归降。有人还表示,要以死报答王阳明的不杀之恩。
28、王阳明不仅精通儒释道,同时也是建立了“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的功勋,而在日本,王阳明被奉为“神明”和精神导师。
29、 第一步是向失败学习,求实不求功:了解失败的关键在哪里,把推向成功的事情多做一点点,就为决胜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30、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31、先说第一方面,王阳明的心学是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思想,所以,历史上有“陆王心学”之说。当然,王阳明所继承的陆九渊的思想只是主要的方面,而他所继承和发挥的是整个两宋理学家们的思想,特别是扬弃了二程(程颐、程颢)和朱熹的思想。
32、 王阳明对待土匪采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围剿”,但他并不急于消灭,而是与土匪谈和、周旋、甚至请客送礼,称兄道弟。他是通过这样来来回回的周旋来掌握土匪的内心,所以那些匪首是什么个性、怎样的心理,他都了如指掌。
33、但在王阳明的概念里,不是这样。知行合一的意思,是说知就是行,行就是知,这两个字说的是一件事,不存在脱离知的行,当然也就不存在脱离行的知。
34、★《王阳明大传》所获荣誉:·入选樊登读书会经典解读书单·吴晓波、十点读书联合推荐“预见2016我喜爱的10本书”·2015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入围奖图书
35、再拿到今天来看,企业领导要真正能将公司的业绩、利润搞上去,就必须从源头上立机制。管理学有句话讲,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人;坏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人。
36、我们所熟知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也有着自己的软肋,那就是他的夫人。
37、再者,日本本土没有先进的学说,当时所能接触的最好的就是阳明心学了;
38、读后激动万分,对阳明心学的崇拜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把治学方向转向了阳明心学。
3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40、1905年,日俄战争以日本获胜而告终,日本天皇接见凯旋的联合舰队司令官东乡平八郎。人们走上街头想一睹这位战功赫赫的海军战神真颜,东乡平八郎随身携带的一块牌子引起了大家注意。据说,上面写着:
41、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42、在告谕中,王阳明运用心学循循劝导。他说:“我也知道,你们或为官府所逼,或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歧途。此等苦情,甚是可悯。”
43、王阳明不仅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也是明朝卓越的军事家。人们形容王阳明是英明豪迈、文武双全,“左手执卷讲学授业,右手抚剑叱咤三军”的大豪杰。王阳明有三次征伐之功:平定南赣汀漳等地的匪乱;平定差点导致明武宗丢掉江山的宁王之乱;平定广西思恩、田州地区的叛乱。
44、陈智慧老师是「一哲学」、「智慧流」创始人,国学应用研究者,IP品牌化专家,组织管理教练。北京国信品牌评价科学研究院专家,百年品奥(北京)创始合伙人,印心书院联合创始人,北京中泓智慧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
45、所以,在王阳明看来,“理”不在外部事物,而在人的心中,是心中的道德良知。王阳明说:“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传习录》)他认为,理不是朱熹说的“天理”而是人心中的道德意识。
46、据说,王阳明在六岁的时候便开始阅读朱熹的著作,开始钻研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他曾在他的朋友的院子里对着竹子“格物”了七天,病倒了,但依然并没有能悟到物的道理,弄不清“理”在哪儿。知道他三十几岁时,因上书要求制止宦官专权而被贬到贵州龙场任驿丞,王阳明在龙场日夜静思,才悟出了心学的真正道理。这就叫“龙场悟道”。
47、那么如何避免不正确的事情呢,不正确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48、因此,不战而屈人之兵,关键是在洞悉人性人心。
49、这种战术看似简单,却能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胜利。无论是面对凶残的宁王,才是无恶不作的悍匪,示弱都是王阳明的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