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
2、许多人尝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3、戴莲治老师说,从文中可以看到,1932年4月巴金第二次来泉州时,顺济桥正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1933年5月巴金第三次来时,顺济桥已通车。这些与历史完全相符。
4、 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5、1933年5月,巴金第三次来到泉州,还是在平民中学住了一周左右。他在平民中学亲眼看到朋友们为了办学继续努力,非常感动,他在《黑土》中写道:“我怀念着南国的梦中的友人,我为他们祝福。”
6、1984年7月,为加强以黎明高中为核心的黎明五校校友的凝聚力,黎明学园成立了黎明学园五校卓然校友会。黄方展示他所收藏的校友会筹备会合影,与会者都是曾在黎明高中时期及其派生或有渊源关系的平民中学、民生中学、卓然小学及爱群小学任教任职和就读的校友。
7、2019年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
8、走近巨匠丨茅盾:真正的书法家,从来不是职业
9、《索桥的故事》是巴金先生描写四川都江堰安澜桥的一篇散文,被收入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
10、从展览所在的徐汇艺术馆出来,不远处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前院,一座巴金先生的铜像同期揭幕——高23米,面向主楼,含笑背手,踱步沉思,如同老人家生前在院子里散步,思考着如何“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11、 我想,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这些。
12、本书是与巴金有六十年友谊的老友黄裳所著,记录了作者与巴金的交往细节,作者对先师的怀念,巴金的写作与生活,以及巴金的家人、朋友等。本书还收录了多封作者给友人的书信,信中多有涉及巴金之处,私人通信中所提供的线索,虽然谈不上系统,但在零星的文字间却有着比公开发表的文字更为直率和真实的细节。本书笔调生动、优美,是研究巴金不可多得的著作。
13、作者彭新琪1954年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儿童时代》杂志社当编辑,因其师复旦大学老师章靳以的关系得以认识巴金,并和巴金一家成为朋友,因而对巴金其人其事有着异乎寻常的了解。文章上辑,主要通过巴金关爱青少年成长,关心藏书楼建造,赠书等方面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关心公益,有着家国情怀的巴金;又通过描写巴金与我国动画大师万籁鸣、与花匠花师傅、作家靳以等人的交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热心热情,重情重义的巴金;通过作者与巴金约稿,巴金为其看校样等细节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信守承诺,提携后辈,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巴金。文章下辑,主要写了巴金与萧珊纯粹美好的爱情,以及在困难厄境中相濡以沫、互相扶持的真情;又通过对巴金的哥哥、弟弟、妹妹等一众亲人的描写,展现了在时代洪流中,众人浮沉的命运,以及巴金对家人的关照和深深的感情。
14、我现在住在一个僻静的南国的古城里。夜间有一个朋友教我认识天空的星群;日里我便观察显微镜下面的小生物如草履虫、阿米巴之类的生活。……我觉得我的个人生命的发展是与群体生命的发展有连带关系、永远分不开的。(文中的朋友即黎明高中教师陈范予)
15、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戴莲治、林孙民、黄方等人的大力协助,部分资料参考《泉州黎明学园简史》,在此一并致谢。
16、?黎明学园五校友-卓然校友会筹备会合影。(黄方供图)
17、巴金在作品中甚至还记录了泉州顺济桥的修建:
18、1980年,在泉州市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地方史专家王连茂作了一次专题发言,对泉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黎明高中办学的进步性和革命性作了充分的肯定,并赞扬黎明高中是泉州教育史上的一面旗帜。
19、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20、展览引用了大量巴金所著文章中的片段,在他的讲述中真切地感受到巴金与书的关系、对书的感情,犹如一位爱书的老人在向观众娓娓道来,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书的力量。希望广大读者能再次走近文学大师,并进一步享受阅读的美好。
21、据黎明大学相关文献记载,梁披云在一次讲话中回忆,当时没校舍,就暂用武庙作校舍,把菩萨搬掉,整理一下,粉刷墙壁就可以,再搭几件茅草房作为教室和宿舍,窗户没玻璃,就糊纸张,这样就把学校办起来了。梁披云还说,虽然校舍很简陋,但我请的教师都是一流的,学问都是比我强的。
22、《南国的梦》(巴金1933年5月写于广州)
23、此前参观者常常遗憾故居少了一座巴老的塑像,如今这个身影就矗立在院子里,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李象群谈创作体会时说:“在一个身高只有61米的普通老人,一个如此简单又纯朴的老人,一个和你我一样的生命体背后,我有一个整体的思考,巴金和鲁迅一样,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象征,形体塑造上尽量简洁,没有特别的细节,但又如此可亲近。”
24、1984年,在黎明学园的基础上创办的黎明职业大学,如今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0年,美丽的东海新校区一期工程竣工,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5、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简介的时候,我作为学生,还在赵琴老师的现代文学课堂里。她饱含深情的概述了整个故事情节,然而即使她是如此的动情,囿于我不高的思想觉悟(没看原著),也只能依稀的记得“梅表姐”“觉新”“乱草堆”“难产”“旧体制”等等关键词。本就不深刻,再经几年浑浑噩噩的工作历程,时光早已把它们挫骨扬灰。
26、就连展览的各种设计元素,也呼应着书信主题,有着不少巧心思——邀请函上的字出自广东学者戴新伟之手,邀请函信封上的地址“武康路113号”是巴金手迹,木质邀请函背面印制手札展作家们的书信手迹。主题背景和刀旗、留言板页面均以巴金及友人使用过的信纸为背景,在留言、阅读时仿佛翻开一封封来自从前的慢递书信。上海展还特设互动留言墙,读者参观时可以执笔写下感言,寄托祝福,述说心愿,重温手写时丰富的思绪。留言墙旁边是巴金与妻子来往书信的片段,边读边回味。
27、在那个古城里,我们常常同看秋夜的星空。在那些夜里我也曾发着高热,喝着大碗神曲汁……
28、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1922年2月,在《文学旬刊》发表诗歌《被虐者底哭声》12首,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以长篇小说成就最为声誉卓著。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后连续发表《雾》《雨》《家》《春》《秋》等长篇小说。出版大量译著,包括《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一个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处女地》(屠格涅夫著)等。1953年,出版反映抗美援朝的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29、当冰心老人在香港得知余思牧先生完成了《巴金年谱简编》和准备写《巴金年谱长编》,正打算求得她题署书名时,欣然答应。随后回到北京写成并转交于先生,两个条幅是端正有力的柳体楷书题字,书签题字有寸半大。余思牧感谢冰心的心意,并珍如拱璧。
30、《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
31、1981年3月,原晋江地区教育局批复同意创办“民办补习学校性质”的黎明学园。
32、巴金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彻底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33、(巴金1941年6月17日夜写于重庆沙坪坝,范兄即黎明高中教师陈范予)
34、这是著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梁披云(又名梁龙光)在黎明高中成立宣言上,解释校名“黎明”二字的来历。
35、巴金的作品和巴金相关的作品,历年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家的重视。为纪念巴金,满足广大“巴迷”的爱好,四川文艺出版社和北京鸿儒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这套“回望巴金”系列丛书。
36、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
37、黎明高中以泉州武庙为校址,国民d元老、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题写校名并就任学校董事,画家丰子恺为学校设计校徽。学校开泉州风气之先,实行男女同校,提倡勤工俭学,追求“平民化、社会化、科学化、艺术化”。
38、版画家的起步,从小小藏书票开始——“方寸书香”活动制作与作品展示
39、福医二院院史馆主任黄方介绍说,1981年-1984年四年间,黎明学园克服校舍及师资不足的困难,向多个学校租借教室办学,先后举办英语班、日语班、世界语班、中文班、摄影班等,所聘请的师资都是当时泉州市德高望重的教学名宿,黄方还记得他的外公、泉州一中创办人暨首任校长蔡樵生退休后,即被黎明学园聘请为首届董事并兼任英语班的教师,经常自费雇三轮车到租借的教学点上课。
40、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巴金写道:“少抱怨,多做事,少取巧,多吃苦”,看到这里,铁凝感叹:作为巨人的巴金先生,他的伟大正在于他是如此质朴,他是一个劳作的人,他以一个劳动者的信念看待自己、对待世界,诚如他自己所言:“我一生始终保持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正是因此,巴老的生命才如此辽阔,他的人格、他的信念持久地温暖着我们,感召着后来的人们。
41、1980年,在泉州市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地方史专家王连茂作了一次专题发言,对泉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黎明高中办学的进步性和革命性作了充分的肯定,并赞扬黎明高中是泉州教育史上的一面旗帜。
42、曹禺:“我怀念北平的三道门,你住的简陋的房子。那时,我仅仅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名大学生,是你在那里读了《雷雨》的稿件,放在抽屉里近一年的稿子,是你看见这个青年还有可为,促使发表了这个剧本。你把我介绍进了文艺界,以后每部稿子,都由你看稿、发表,这件事我说了多少遍,然而我说不完,还要说。因为识马不容易,识人更难。”
43、著名文学家巴金、鲁彦、丽尼,音乐家吕骥,戏剧家张庚,史学家杨人楩、周贻白,生物学家陈范予、柳子明,社会学家柳絮、吴克刚、卫惠林等爱国知识分子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先后来黎明高中考察、任教和写作,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有用人才。黎明高中与当时的南京晓庄师范、上海立达学园齐名,并成为东南沿海传播真理与自由、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文化中心。
44、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巴金也是公认的杰出小说家、散文家和翻译家、编辑家、出版家,著有《激流》三部曲、《寒夜》及《随想录》等作品。为了纪念他和朋友们同时走过的岁月,“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集中展出了巴金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叶圣陶、冰心、沈从文等40余位友人及其家属的往来手札,这些友人、作家均在上海工作或生活过,可谓是上海现代文学圈的一次感性亮相。
45、1984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黎明职业大学在黎明学园基础上创建,梁披云为首任校长兼董事长,巴金任名誉董事长。
46、主办单位:巴金故居、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47、文学译著《薇娜》、《秋天里的春天》、《过客之花》、《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骷髅的跳舞》、《父与子》、《处女地》、《门槛》、《叛逆者之歌》、《夜未央》、《迟开的蔷薇》等;
48、我现在住在一个僻静的南国的古城里。夜间有一个朋友教我认识天空的星群;日里我便观察显微镜下面的小生物如草履虫、阿米巴之类的生活。……我觉得我的个人生命的发展是与群体生命的发展有连带关系、永远分不开的。(文中的朋友即黎明高中教师陈范予)
49、在闽南一个古城的武庙中,我们第一次握手,这是我最初从你的亲切的话里得到温暖和鼓舞。没有经过第三个人的介绍,我们竟然彼此深切地了解了。是社会改革的伟大理想把我们拉拢的。
50、(中山中路)与新中国同龄的它,曾是整个泉州最有文化的地方!
51、?1981年4月,黎明高中校友欢迎梁披云校长暨黎明学园董事会成立留影纪念
52、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将永远寻不到。寻不到倒是运气;自知的谢不敏,自许的果真识路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灰色可掬了,老态可掬了,圆稳而已,自己却误以为识路。假如真识路,自己就早进向他的目标,何至于还在做导师。
53、石狮爱群小学是1918年由秦望山、许卓然创办,上世纪30年代其师资多由黎明高中的教师和毕业生担任。平民中学1930年由苏秋涛先生在泉州文庙创办,黎明高中和平民中学是兄弟学校,两所学校教师互相兼课。1934年5月黎明高中被当局封闭撤消后,平民中学也很快也被撤停,校舍直接改办民生农校;黎明高中的教职工及部分教具充实到民生农校,未毕业的黎明高中学生有部分也分流到民生农校。黎明高中的原校址及校舍直接改办为卓然小学,之所以以“卓然”命名,是为纪念创办人之1930年遇难的许卓然先生;黎明高中的部分师生则留任卓然小学教师。
54、这是梁披云先生在黎明高中第一次开学时写的两幅对联,开宗明义,勉励师生融洽,踏实做人。这一良好的学风,为黎大一路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5、叶圣陶作诗还礼:“巴金闻我居病房选赠献花烦泰昌苍兰马蹄莲共囊插瓶红妆兼素妆对花感深何日念道谢莫丧中心藏”。
56、二弟觉民是觉新和觉慧人格的折中点,对“新”文化不及觉慧上心,对牢笼式的家庭又比觉新敢于冲破。他遭到高老爷的逼迫,让他娶孔教会会长冯乐山的侄孙女。觉民心中的姑娘是他姑妈的女儿——琴。终于在觉慧及朋友的帮助下,与家里殊死顽抗,为自己争取到了胜利。觉民就像咱班里的中等生,不是特别乖巧,但也并不叛逆,若是抓一两点,品赏他的可爱,完全可圈可点,但要批评一也是有理有据。所以大体上看过去,我并未对他有深刻印象。
57、?黎明职业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内,有一棵高大的榕树,树龄为250年,这就是巴金作品中多次提到的榕树,也是小说《电》中着重写到的那“两株大榕树”的原型
58、 巴老的信是用杭州市作家协会的稿纸写的,是20x15=300字格的,赭红色方格。巴老把稿纸横过来作竖写体书写而成。用的是碳素墨水(当时一次性碳素笔似尚未引进)。信封是当时通用的红、蓝、白边的航空信封,邮票是“云南民居”图案,面值一角。当时平信为8分,航空信件为10分——即一角。邮戳是上海31(支),时间为1987年7月15日11时。没有北京落地邮戳。当时大概就是这样的。信封寄出地址只写了“上海”二字。这也许是工作人员疏忽没有写全。
59、一个伟大作家的生命,永远存在于作品之中。巴金,永远与读者同在。
60、(中山北路)惠世楼:年轻医生救人牺牲弘一法师亲笔题字
61、坂井洋史(SakaiHirobumi),1959年生,日本东京人。现任一桥大学大学院言语社会研究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巴金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著有:《忏悔与越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逸脱と启示——中国现代作家研究》《巴金论集》《现代困境中的文学语言和文化形式》(与张新颖合著),译著有张炜《九月寓言》等。
62、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
63、我们的汽车驶进了古城,它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我还认识它。只是我去年来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在修造那大桥,我不得不跟着众人搭那过渡的船,如今汽车却可以安稳地在桥上通行了。这古城是我常来游玩的地方,因为这里有我的不少的朋友,他们都是我所敬爱的。
64、2014年12月14日,《百年巨匠·文学篇》开机仪式出席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