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多用来形容春秋战国时各学术流派竞相发展的现象,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思想巨子,他们的观点和论点,直到现在,依然适用于现代人。
2、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中)(中国古代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国古代实践出真知的名言)。
4、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庄辛谓楚襄王》
5、(解读)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7、(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敏:勤勉,快速。慎:谨慎,慎重。
8、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
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10、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13、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陶铸(中)
14、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15、百闻不如一见。——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1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17、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18、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体现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19、(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2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21、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22、(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24、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26、(解读)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27、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8、(解读) 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2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30、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制造宇宙。--克罗齐(意)
31、 (解读)不断的学习,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爱因斯坦曾把自己比作一个大圆圈,把知识浅薄的人比作一个小圆圈。大圆圈外边接触的空白比小圆圈的多,因此,知识越多的人,越能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越是能努力学习,越是努力学习知识就越丰富。
32、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34、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斯大林(苏)
35、(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3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37、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费希特
3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39、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
40、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41、吃一堑长一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2、(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43、解读: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到一次。指看到的比听到的要可靠些。
44、解读:人可以在忧思祸患中成长,也可以在安逸享乐中灭亡。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能使人更坚强地生存发展;安乐的生活容易腐蚀人,使人颓废乃至灭亡。
45、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4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47、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48、(解读) 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4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自《荀子天论》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反映了荀况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体现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50、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实践出真知的谚语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51、 (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5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53、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俄)
54、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中)
55、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56、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7、 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
58、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59、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6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6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6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63、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4、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6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接:接触,交往。醴(lǐ):甜酒。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66、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