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3、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5、清朝同治年间,俄国军队霸占北疆领土,朝廷派左宗棠为大将军,西征抗敌。同治五年(1866年),左军挥师入甘,但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左即传令:“凡大军经过之处,必以植树迎候,否则,无论巡抚、县令,提头来见。”军令如山倒,很快地,大军明天到哪,树就先天栽到了哪。左率军一路厮杀到北疆。返回时,沿途已是“千里陇原,柳絮娜娜”。在凯旋途中,左宗棠见一些树皮剥落,以致枯死。左下车细看,发现一棵树下系着一头驴子,它正在啃柳树的皮,左宗棠当即火冒三丈,下令侍卫,将驴牵到酒泉城内鼓楼下,然后击鼓传令,集合军民、官吏前来听令受训。左站在鼓楼上,下令当众斩杀驴子,并宣布,若有人胆敢破坏柳树,与驴同罪,格斩勿论。人们心胆俱惊,谁也不敢再伤一棵柳树,几年以后,柳树成荫。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左大将军植树爱柳的功劳,就将左公西征时所栽的柳树起名为“左公柳”,甘肃巡抚杨昌浚,还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以赞颂此项功德。诗云:(关于柳树的古诗)。
6、题柳(唐)李中折向离亭畔,春光满手生。群花岂无艳,柔质自多情。
7、此组《杨柳枝词》共九首,当为刘禹锡晚年所作。旧说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大和六至八年(832~834)在苏州时所作。然据诗意,皆言长安、洛阳风物,恐非苏州之作。这组诗的风格已不似在湘沅、巴渝时期所作《踏歌词》、《竹枝词》那样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了。虽仍标民歌题目,但其中已有较多文人诗的味道。这说明民歌到文人手中后,逐渐"雅化"的普遍规律。清人王士祯在《诗友诗传录》中曾指出《竹枝词》与《杨柳枝词》的区别:"《竹枝》泛咏风土,《柳枝》专咏杨柳,此其异也"。的确,《竹枝词》组诗每首随意取材,而《杨柳枝词》九首则皆咏杨柳,题材统一;又皆以杨柳拟人或象征,咏物抒情、言理,手法亦一致。杨柳乃北方风物,诗中明言长安及洛阳金谷园、铜驼陌、炀帝行宫等,可推知是晚年在东西二京时期所作。第一首表明刘禹锡一贯持有的发展创新观念。第二首言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各具其理又相互依存。第三首写长安少年春游,杨柳为之增色助兴。第四首写洛阳名士雅集,杨柳长助风情。第五首以杨柳依人而易衰,喻人之依附富贵,不求自立,终难长久。第六首以杨柳见证隋之兴亡,言世事无常之意。第七首以杨柳见证汉之兴亡。第八首言杨柳最知人间别离之事。第九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
8、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9、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10、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11、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柳(唐)李商隐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
12、妾自肝肠断,旁人那得知。柳宗元评论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13、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4、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柳》作者:方干
15、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16、列宿分龙影,芳池写凤文。短箫何以奏,攀折为思君。
17、夹岸笼溪月,兼风撼野莺。隋堤三月暮,飞絮想纵横。
18、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9、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柳(唐)韩琮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
20、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