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对别人说友善的话,比穿上布衣丝服还要温暖;用恶语伤害别人,比矛、戟刺得还要深。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论》(荀子名言名句与人善言)。
3、——《非相》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4、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经典语录
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6、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骐翼:骏马。驽(nu奴)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这几句大意是: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之遥,而劣马走上十天,其行程也相当可观,这是因为它行走不止的缘故。此条以骏马、驽马为喻阐述学习的道理。天资聪颖的人如果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好比一匹健壮的骐骥不愿持续远行。而生性驽钝的人如果刻苦努力,锲而不舍,也可做出“十驾”之功。因此,不管天分如何,在学习上持之以恒是首要的。此条阐明的治学道理,教育了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学习,此名句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有名的语录,至今仍为人沿用。
7、选自《荀子·大略》。(译文)季节寒冷后可以看出松柏并没有凋谢,在艰难的境遇中可以看出君子顽强不屈。
8、原谅自己的一次失信,就是结交了一个不良之友。
9、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宥坐》
10、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11、选自《荀子·荣辱》。(译文)对别人说友善的话,比穿上布衣丝服还要温暖;用恶语伤害别人,比矛、戟刺得还要深。
12、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13、(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14、(《荀子·劝学》)(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因为《君道》的文是在说明人的视听有限——围墙之外眼睛就看不见,一里远就听不见,君主管理的百官无论远近都应该清楚他们做什么,所以为了能知道他们做什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增加“耳目”即为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而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先不说形成地方割据,当说郡县制度本身就与论点君道偏离了,郡县制是说明一种管理制度,而不是行政方法。
16、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1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8、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荀子名言
1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2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2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贱也。——《修身》
2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天论》
23、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24、荀子>至道大形..为人主者..今人主有..故古之人..人主欲得善射..等则翻译
2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6、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27、1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8、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29、——《儒效》言必当理,事必当务,是然后君子之所长也。——《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30、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况
31、言语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但也可以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恶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
3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3、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34、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5、战国·荀况《荀子·儒效》。这几句大意是:处理任何事情,只要是有益于公理的就树立提倡,无益于公理的就废除掉。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以合不合公理为标准,因为这符合多数人的利益,适合于社会的通行原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公理有好处的就去办,就支持;对公理没有好处的就坚决废除掉。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事要符合公理的原则。
36、说明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人才是治国安邦的有益人才。
3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8、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39、对于所知道的东西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对内是不欺骗自己的良心,对外是不欺骗他人。
40、关于荀子的句子有:1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41、诗曰:“嗟后之君子,我中样好恒安息。靖共后之任有来么,好是正物作界。比有气种子听种子,介后之景福。”比有气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我中样好祸。----《荀子·劝发种》“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富国》
42、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43、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44、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45、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46、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47、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8、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荀子《荀子王制》
4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50、10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51、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5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53、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54、解释:批评我而且批评得恰当的人,是我的老师;赞扬我而且赞扬得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敌人。
55、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56、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57、(解释)说帮助人的话,比(给他)布帛还温暖;说伤害人的话,比矛戟造成的伤口更深。
58、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59、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60、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
61、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62、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 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德国思想家、哲学家 最长的友谊最能给人以欢乐。
6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64、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善言暖于布帛。
65、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66、知贤之谓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67、儒家,世人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后人称荀子为“后圣”“制圣”。“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推儒学用法家集百家为一身。西方称为“中国的亚里士多德”。
68、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6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0、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71、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
7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73、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瓦·阿扎耶夫
74、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7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76、——《不苟》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不苟》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
77、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78、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79、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8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81、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82、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83、原文: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84、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85、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大全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