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回到卫都,曾见卫灵公夫人南子,子路不悦。灵公与南子还让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
2、唐代(包括唐)以前家谱作为政府选仕和望族联姻的重要依据,一直由政府官修。家谱私修只是五代门阀制度衰落后的事了。孔氏家谱开始为手抄本,北宋元丰八年才刻版印刷。此后各地支谱续修不断,历史上合族大修有五次。
3、 鲁襄公死,其子裯(chóu)继位,是为鲁昭公。郑人游于乡校,议执政善否。然朋劝子产毁乡校,子产不听,曰:“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孔子后来评价子产这些话时说:“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均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可见孔子对子产尊重民意评价很高。
4、38岁的时候,晋魏献子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孔子认为这是义举,说:“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5、据杨军介绍,孔子衣镜的镜体上端的镜框上绘有凤凰与西王母、东王公;左侧的镜框上绘仓(苍)龙;右侧绘白虎;下端图案模糊不清,据“衣镜赋”所说,当为玄鹤。
6、 第二阶段:自三十七岁(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从齐国返回鲁国,到五十五岁(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十八年的时间。这十八年中,孔子虽然有四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止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孔子简介资料简介)。
7、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尊为国老,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孔子简介资料简介)。
8、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9、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八年时间。这一阶段他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六岁的颜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九岁的子路。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10、 吴公子季札赴鲁观周礼——鲁系周公封地,可用天子礼乐,所以保存周礼较完备。
11、 七岁 公元前545年,周灵王二十七年,鲁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鲁。
12、64岁,孔子在卫。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13、 二十八岁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鲁昭公十八年,孔子在鲁。
14、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由于婚姻不合礼制,被史书称为野合,约在鲁襄公廿二年(前551年)生下孔丘。颜征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仲尼。
15、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16、 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叔梁纥见势不妙,双手托住千斤城门,呼令诸侯军迅速撤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七年后,叔梁纥与大夫臧孙纪同守防邑,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一天夜里,叔梁纥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三百,披坚执锐,乘间突围。将臧孙纪送出重围,然后重返防邑坚守。一往一来,如入无人之境(《左传·襄公十七年》)。由于他有谋有勇,遂以武功知名诸侯。
17、 孔子自谓“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所谓“知天命”指的是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18、(4) 参赛作品中不得出现任何与参赛人员姓名、单位相关的文字、图案、标记及其它与设计方案无关的符号,不符合规定者将被视为无效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19、青年时作过看管仓库、牛羊的小官。三十岁左右时,学问已相当成熟,但按当时的阶级状况,他还不能越过贵族等级的限制有所建树,于是就开辟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用自己学习所得,去培养闻道济世的优秀人才。
20、整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修订《诗》、《书》、《礼》、《易》等经典文献。他的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21、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22、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政治理念不被列国接纳,屡屡碰壁,最后孔子也不得不对自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产生动摇,从而“六十而耳顺”,最后在年近七十时叶落归根回到鲁国,“做爱做的事”,一心编撰《春秋》,并教授出了七十二个“高级博士”,所以他说自己“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23、 与鲁太师(乐官)论乐,孔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热烈),纵之纯如(和谐),皦如(清晰),绎如(络绎不绝)也,以成。”孔子又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史记·孔子世家》)
24、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25、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26、《春秋穀梁传》,《春秋》三传之儒家“十三经”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穀梁传疏》。《春秋穀梁传》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极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27、51岁-52岁,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28、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29、在6月6日的《孔子世家谱》数据库校对审核工作汇报会中,负责数字化系统研发的曲阜师范大学软件应用学院研发人员汇报了孔子世家谱数据库校对审核情况,重点分析了2009版孔子世家谱数据库录入和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错误和问题。
30、 三十一岁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在鲁。
31、 春,管山林的人(“虞人”)在曲阜西边的“大野”打猎,捕获一只怪兽,据说是麟,孔子说:“吾道穷矣!”于是绝笔,停止了修《春秋》。
32、内容摘要:夏布绣是以其绣地材质——“夏布”命名的绣种,是夏布艺术和刺绣艺术融合的手工艺术。2014年,民间绣活(夏布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小红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潜心深研刺绣技艺,研修画理,创新、孕育和培养了一个特色鲜明的绣种,填补了江西艺术刺绣的空白。2019年3月,本刊对夏布绣的二代传承人吴婉菁进行了专访。她对于夏布绣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尝试,提出创新的同时坚守传统工艺精髓、附加值共生、专人专事的开放性合作模式等发展理念,找到并坚定了夏布绣技艺未来的发展方向。
33、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34、一九九八年三月,孔德墉在香港注册成立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担任会长。协会在山东济南设立续谱办公室,负责国内外联络、谱表审核及编辑工作。一九九八年六月协会发表告族人书,公告全族正式开展调查登记工作。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在山东曲阜成立续谱委员会(孔德成为名誉会长),委员会并没有参与续谱工作本身。海内外的续谱工作由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统一协调。协会派员根据民国谱的记载赴全国各地寻访孔氏族人,孔德墉会长亲自参加寻访发动工作。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白山黑水、西北大漠和湖广岭南。一九九九年各地相继成立分会,设立了办公室、小组和联络站。迄今为止,各地相继成立续谱分支机构五百三十一个。
35、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6、70岁,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去世,孔子十分悲伤。
37、 五十七岁 公元前495年,周敬王二十五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在卫。
38、孔子“衣冠冢”曾遭破坏,一度湮没土中,不为人知。曾于上世纪80年代就读于岗城小学的街坊谢南飞表示,当年读书的时候,金洲岗上有一个水池,大家都不知道有孔子“衣冠冢”。“如今能重建,对于挖掘和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可以让现在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他说道。
39、◆青出于蓝: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二代传承人吴灵姝
40、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41、鲁哀公十六年( 公元前 479 年),孔子病死,终年73岁。葬在鲁国城北泗水旁。
42、此“五者”即“恭、宽、信、敏、惠”。孔子的“宽”、“惠”表现在统治方法上就是要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宽刑罚而重教化。
43、15岁开始,孔子开始如饥似渴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17岁时,其母也过世,正在这一年,鲁国贵族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44、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三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六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45、孔子父亲在孔子不到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其母颜征在带着他移居曲阜阙里,生活非常艰难。孔子小的时候游戏,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祭祀时礼仪动作。艰苦的生活,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也促使他在15岁的时候立下终生的志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46、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著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
47、孔子30岁时开始招收学生,开办起民间私学。就办学的规模、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与系统的教学内容,以及对于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讲,孔子无疑是中国私学第一人。他在中国创立起第一座“杏坛”,打破了中国商周时期“学在官府”、教育为贵族垄断的格局,这是孔子一生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当然也是孔子仁学思想的体现。他在毕生的教学生涯里,逐渐形成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伦理思想、“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中庸思想、“立于礼、成于乐”的礼乐思想、“己欲立而立人”的立人思想。
48、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49、第二个价值:《史记》与孔子衣镜所参考内容可能出于共同古籍母本
50、杨军说,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镜上的人物是孔子及其弟子圣贤像,孔子画像是迄今为止已发现最早的孔子像,具有极其重要的文物价值和文献价值,体现了汉代儒家的整体发展,对绘画史和工艺史的研究、对西汉中晚期历史、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51、数字化工作克服重重困难,民国谱的所有资料已经录入数据库。六十户的新增人口已经录入一部分。有两户已经做成草谱,发回当地核对。
52、 孔子为鲁国大司寇,子路为季氏宰,孔子为了削弱私家以强公室,向鲁定公建议:“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今三家(三桓)过制,请皆损之。”(《孔子家语·相鲁》)遂将堕三都。当时,正值叔孙、季孙之家臣侯犯和南蒯各据其都叛,叔、季二氏也支持这一主张,于是先拆毁了叔孙氏的郈邑(今山东省东平县南)和季氏的费邑(今山东省费县)。堕费时,费宰公山不狃乘鲁都(曲阜)空虚,率费人攻曲阜,幸赖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二大夫率部反击,败公山不狃于姑蔑(今山东省驷水县东)。公山不狃逃奔齐国。遂堕费。
53、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随母颜姓,氏孔,名丘,字仲尼,世人尊称“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4、 四十八岁 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鲁定公六年,孔子在鲁。
55、目前,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与曲师大软件学院的研发人员进入信息校对审核阶段。由于数据量非常大,目前进行中的校对审核工作的任务也很繁重,“整个过程我们必须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56、历史上的总谱大修:北宋元丰、明朝天启、清朝康熙、清朝乾隆、民国历史上主要续修:北宋元丰谱、北宋孔氏祖庭杂记、南宋绍兴谱(南宗)、南宋景定谱(南宗)、金孔氏祖庭广记(北宗)元大德阙里世系图(北宗)元天历谱(南宗)、元中兴重立宗支图(北宗)元至正谱(南宗)、明洪武谱(南宗)、明成化谱(南宗)、明弘治谱、明天启谱、清康熙谱、清乾隆谱、民国谱。
57、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 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58、 这一年鲁昭公自齐居郓(郓原为鲁地,此时齐为昭公攻取)。
59、凡参加专项命题的作品,通过资格审查,将自动参与前三类命题相对应门类的评选。作品一旦被采用,参赛者与采用单位(机构)/企业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对其版权使用权、生产销售分成等进行明确。
60、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61、 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专心从事文献整理和教育事业,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并继续聚徒授业,培育治国贤才,据史载:“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62、 夏,卫灵公卒,立蒯瞆之子,是为卫出公。
63、 三十三岁 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鲁昭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鲁。
64、当日,历经10年续修完成的最新《孔子世家谱》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举行颁谱仪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孔子世家谱》的第一次续修,女性族人、少数民族、外籍孔子后裔首次录入世家谱,收录孔氏族人数量超过200万人。全谱共四集80册。《孔子世家谱》是世界上传承时间最长、最广泛的家谱,分别在明代天启年间、清代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及上世纪30年代进行过四次大的续修,被吉尼斯世界记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65、通过互联宣传家谱续修工作如家谱网孔氏专区。
66、本书是解读孔子传记《孔子世家》和他的七十子高足弟子的传记《仲尼弟子列传》两篇的内容。“世家”与“列传”是两个类型,在《史记》中,《孔子世家》卷《仲尼弟子列传》卷相隔二十篇的距离,而内容却是姊妹篇,合成一本书,就是师生的合传。《孔子世家》不仅是孔子个人比较完整的传记,而且还是儒家学说思想汇编,是《史记》中的一篇大传。作者通过对孔子生平史记的具体记载,生动传神地反映出孔子所处的时代以及他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范,是研究孔子政治、哲学、教育思想的重要历史文献。
67、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