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而实际上,多知道几个俗语冷知识也没什么了不起。最多就让你在课堂上,在办公室里,在饭桌上,在公交车上……收获雷鸣般的掌声,以及异性的“哇,这个人好厉害哦,我要跟他交往!”的崇拜目光,还有什么比这更没劲的呢?……好了,我装不下去了。马上来看看下面这20个俗语,你都用对过几个。
2、对待科学,我们要具有打破砂锅——问(璺)到底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成就。(打破砂锅璺到底打三字)。
3、他因为身体过于肥胖血脂升高,医生让他少吃肉,可是他是一个无肉不欢的人,所以黄连水洗头——苦恼(脑)得很。
4、“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
5、“谈”与“弹”同音相谐。指事情不能说或不好商量,双方谈不下去了。
6、这年头,敢于承认错误的领导和老师是不多见的。
7、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表现力独特,给人以深思和启迪,体现出了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8、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创新。可是,创新的起点在哪里?
9、歇后语的类型有喻意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等。
10、典出庄周《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人喜欢养猴子,大家都称他为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能听懂他的话。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没过多久,老人变贫穷了,所以他想减少猴子的食物,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给你们四颗栗子,可以吗?”猴子们听了,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猴子们一听,早上的栗子又由三个变成了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朝三暮四”原指使用骗术欺骗人。现在,作为一个成语,“朝三暮四”常比喻人的行为变化之快,也用来形容数目之多。
11、现在看来,读错字很正常,读错字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允许“质疑,”不敢“质疑”,不会“质疑”,没有“质疑”的环境里。
12、据我国西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记载,“诞”是一种小兽的名字。这种小兽也称“讹兽”,生活在西南的边远地区。它的身形就像兔子,却长着一张人的面孔,而且居然能像人一样说话。但它所说的话都是些不实之词,它说往东就是往西;它说是好的,却可能是坏的。“荒诞”一词就是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演化而来。由于“诞”这种动物喜欢撒谎,后来人们就用“荒诞”表示“弄虚作假”、“不合常理”。(摘编自《百科知识》)
13、“恼”与“脑”同音相谐。苦:本指味道苦,转指痛苦。指被某事困扰,很痛苦。
14、这句话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号称“世界一流大学”的北京大学的校长,竟然认为“质疑”会阻碍进步?
15、“在乎”与“摘核”近音相谐。黑瞎子:即黑熊。摘核(hú):摘掉枣核。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
16、再看看下面这些成语,我们很多人都会经常读错。
17、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18、看见这家留学机构介绍的学校条件这么好,价格也不是太高,他好比十二月的白菜——动(冻)了心,想把自己的女儿送去。
19、“拔”是超出,“类”指同类,“萃”指草丛,同类丛聚。典出《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对孔子非常推崇。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古代的伯夷、伊尹同孔子差不多吧?”孟子说:“孔子的学生有若曾这样说过:‘如果将孔子和寻常的百姓比,那正像麒麟同其他走兽比,凤凰同其他飞鸟比,泰山同其他小石堆比,河海同水洼细流比。圣人和其他人也是同类,但圣人已远远超出、高过其他人了。自有人类以来,道德、学问没有胜过孔子的。’”这就是说,自古贤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而孔子又是一个更加突出的人才,比伯夷、伊尹强多了。“出类拔萃”一成语便出于此,指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作为褒义词,经常用于人或事物。
20、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21、5why要问到什么时候,是不是一定要问5个呢?问4个行不行呢?问6个,问10个行不行呢?每个why应该找出几个原因呢?5个why是串联关系层层递进的?还是可以呈树形关系呢?我们需要找到关键的问题:
22、成语辨析:寻根究底和“追本溯源”;虽然都含有“把问题彻底搞清”的意思。但寻根究底着眼于事情的原因;多用来表示事件发展的底细;不能做独立成分;“追本溯源”着眼于事情发生的根源;多用于研究事物的本源;常作独立成分;有时两者可以通用。
23、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事情。
24、原句“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自《卖油郎独占花魁》,
25、砂锅白肉就是白煮肉也是白肉片,即用大沙锅白水煮肉。汤内只放大料、花椒等香料。白肉出锅,晾凉后,切片,而后码盘上,蘸调料吃。后来白煮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把煮好的白肉、下货再加工成特色菜肴,称为“小烧”。因菜盛装在六寸的浅盘中因此叫“烧碟”。最早的烧碟仅有8种,有炸排骨、炸腰花、炸脂油卷、炸里脊、炸肥肠、炸肝尖、烧子盖、烧脸子等。后经发展到64个烧碟。全盛时期,烧碟品种多达130个之多。所以我们来砂锅居,除了砂锅,还有很多都是必点菜,干炸丸子,火爆腰花,爆三样儿,九转大肠,三不沾,都是全北京数一数二的水准,要是一次吃不过来,就多来几回吧。
26、歇后语是由实践生活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信、风趣、形象的语句。
27、如果没有“质疑”,那拉瓦锡的“质量守恒定律”如何产生?
28、所以,读错字并不是我们普通人的“专利”,读错字很正常。
29、指某人某事还不算太差,勉强能使人满意的意思。
30、拿棒槌缝衣服——__________(__)
31、这次小编决定增加一些难度,加上俄语谚语,看你又能对几个呀!
32、“老头子”典出《清朝野史大观》。乾隆年间,盛夏的一天,纪晓岚因为禁不住酷暑,脱了上衣,袒胸露乳坐在那里校阅书籍。正巧乾隆皇帝走了过来,纪晓岚来不及穿衣服只得躲到桌子底下,用桌布盖住身体。过了一会儿,他没听见乾隆的声音,以为乾隆已经走了,便露出头来问:“老头子走了吗?”不想乾隆没走,很生气地问纪晓岚“老头子”怎么解释。纪晓岚从容答道:“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母天地又谓天之子,简称老头子。”乾隆听了很高兴就原谅了他。“老头子”后来泛指老年男子。(摘编自《熟语典故》)
33、他考了60分,还黑瞎子吃酸枣——满不在乎(摘核)的样子,把妈妈急坏了。
34、Ворошитьпалкойтраву,пугаяприэтомзмей.
35、“提灯女神”手中的一盏灯,是穿越时空的温暖
36、“搞名堂”与武则天修建明堂有关。“明堂”是先秦时期帝王会见诸侯和进行祭祀的场所,也是帝王颁布教化、发布政令、举行典礼的地方。这种建筑始创于黄帝时期,周代时才叫作“明堂”。唐朝武则天在位时,经济繁荣,国势强大起来,她也提起了修建明堂。这时大臣刘允沦觉得这太劳民伤财,于国于民都不利,于是又写了《明堂赋》,指出,“弄什么明堂”,“搞什么明堂”,《黄帝明堂经》里说的都是子虚乌有,劝武则天打消这个念头。自此百姓们就流传开了“搞明堂”这个词,又因“名”与“明”同音,后来就成了“搞名堂”。“搞名堂”在古代用来形容别出心裁、独树一帜,现指出一些莫名其妙、不伦不类的主意。(摘编自《熟语典故》)
37、砂锅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溢出的越多,煨出的汤的滋味就越鲜醇,被煨食品的质地就越酥烂。砂锅传热快,散热慢,保温能力强,一般砂锅在关火后,锅内食物还能保持接近沸腾的热度很久。砂锅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能最大限度地释放食物味道,所以特别适用于小火慢熬的菜肴。
38、故事简单概况就是秦琼为搭救起义的江湖朋友,
39、看了这些俗语,是不是有些原意和用法让你大吃一惊?
40、Безтруданевынешьирыбкуизпруда.
41、“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璺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42、“打破砂锅”和“问到底”,这里利用了“问”和“璺”的谐音。“璺”音同“问”,指陶瓷、玻璃器皿上出现的裂纹。
43、小方很少喝酒,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量(亮)儿,你就饶了他吧。
44、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与人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维护对方的自尊心,不说伤人自尊的话,不说有损对方面子的话。
45、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46、在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深层次原因。这无疑是比简单地寻求表面解要好得多。
47、成语用法:寻根究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48、他都不再顾及朋友之情了,你还这么帮他,真是腹中行船——度(肚)量大。
49、“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50、白居易曾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51、沙锅磕坏打坏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
52、提示一下:都是谐音歇后语哦~(关注我们,留言“歇后语”,验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