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曰: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佛曰: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金刚经经典语录)。
4、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5、20)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有关佛言经典心语语录1)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6、佛曰: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
7、 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8、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9、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10、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1、9)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悲母在时,名为月明,悲母亡时,名为暗夜。
12、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3、 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14、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15、佛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16、佛曰: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17、2)扬人善事,隐他过咎,人所惭耻处,终不宣说,闻他秘事,不向余说。——《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注:别人的过失、隐秘等莫向人说。
18、 南怀瑾:不要著相,那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9、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云卷云舒,花开花谢,世事变幻如白云苍狗,没有什么可以是天长地久的。
20、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21、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22、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24、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25、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26、16)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注:财色之味寡而伤害甚多,有智者不可类彼小儿也。
27、27)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28、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9、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30、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31、佛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32、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33、佛曰: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34、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35、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源自:《华严经》
36、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37、佛曰: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38、南怀瑾: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39、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40、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源自:《佛本行集经》
41、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42、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佛家禅语: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43、佛家禅语: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44、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45、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46、 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47、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48、译文:如来者,没有处所,能从哪里来呢?没有处所,又能到哪里去呢?故而称名为如来。
49、我也相信:真正爱一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当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管身在何处,也如沐春风。记得天龙八部里,西夏选驸马。当问到:平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乐?段誉答到:枯井底,污泥处。为什么呢?因为他在那里得到了真爱!
50、佛教认为,人的烦恼都是因执着四相而起: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常说的“四大皆空”,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自己的身体,和身外的一切事物。就像前面一条讲的布施,许多人做一件善事就图回报,对方不回个笑脸、不说句谢谢就会生气,心生嗔恨。
51、佛曰: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5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53、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54、1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55、《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深远影响,各宗表面上传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
56、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57、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源自:《灵峰宗论》
58、3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刚经》
59、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
60、佛曰: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口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61、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卷50
62、 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63、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64、 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65、佛曰: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66、“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67、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68、4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69、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70、佛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
71、看了再多的爱情电影,再经典的爱情小说也只是惘然,爱情是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明白!因为爱情也是不可说的。陷入爱情的人是痴的,周围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虽然1000个幸福的结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爱情经历却各不相同!只有恋人们自己知道他们的小秘密,对外人不可说!
72、8)知足之法,即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73、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杂阿含经卷二
74、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最殊胜,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解脱。
75、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76、4)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快斗,是后皆无安。——《法句经·言语品》。注:称赞恶人和被恶人称赞都是邪恶的。
77、佛曰: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78、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79、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80、佛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
81、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毕竟无有般涅盘者,唯除为欲调伏众生而示现耳。——源自:《华严经》
82、佛曰: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
83、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84、真正的大成就者,是绝对谦和、平实之人,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圣人,佛陀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佛。如果有人自称开悟,则说明他根本没有开悟,因为他着了开悟之相。
85、佛曰: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86、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7、佛曰: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88、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89、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90、译文:若妄想执著想要看到佛的样子、听到佛的声音,这是世人错误的法门,执著于外相,心外求法,那他走的就是一条邪道,没办法看到如来的本质的了。
91、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源自:《摩诃般若经》
92、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涅盘经》
93、「《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上。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即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94、佛说: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95、《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中不安定的烦恼因素,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若没有安定的心,给他再多的名声和财富他都不会满足。比如社会上有很多人,经过努力买房买车,衣食无忧,生活宽裕,却偏偏心不安著,非要跟那些坐拥豪宅豪车的人相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终日郁郁寡欢。
96、7)世间大地称为重,慈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慈母恩高过于彼。——《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注:慈母的恩情重于大地、弥山。
97、南怀瑾:所讲的是色、声都不能见道,也就是整个金刚经上所讲的不能著相。学佛法著相了,就不能见得法身。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四大原则,任何的著相,都不能见得法身,所以说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都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