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2、 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者才会执迷不悟。 ——西塞罗
3、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4、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5、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6、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王守仁名言名句)。
7、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8、克己须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9、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0、王阳明一生倡导去除私欲方可光复此心。人之烦恼大部分来自心中私欲,贪财好色追名逐利是人之弱点。如果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只会给此心蒙上厚厚灰尘。
11、夫学贵得之於心。求之於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虽其言出於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於孔子者乎?
12、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13、 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胡宏
14、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1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6、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7、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冯梦龙
18、“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9、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20、此心不动,是说看到万事万物也不动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真正的随心而动,不过分执着,不局限条条框框,追求内心的真实想法,随机而动,不过分追求成功,失之不悲,得之淡然!
21、唯物主义者认为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常从各自经历的事上追求自然规律。其实不然,朱熹学说就是提倡大家格物致知,凡事从事上去寻求。殊不知朱熹晚年时幡然悔悟,觉得之前的做法是颠倒了,学习万物其实最终还是从内心去寻求,内心自有真理在,心中有道,主宰万物。
22、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23、惟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24、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25、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26、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27、“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意为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28、有益者不为,无益者为之,所以苦其劳而不见成功。薛瑄
29、谪居屡在陈,从者有愠见。山荒聊可田,钱矰还易办。夷俗多火耕,放习...
30、博学只是事事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31、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32、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33、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34、(家实和策)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目声格于施浴血沙为看不惧生死如今长枪仍在出地如只护你一人看内可安(藏剑)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目声格于施出生曾南锦衣玉食出地如对你的别中再别事情嘘寒学把暖对生界微不得月(万花)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目声格于施悬壶济种内然医者仁心遇见你去第心离经易道出地如只为你一人(纯阳)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目声格于施自小修道不晓种内然故出地如为你镇一种内然人家河护你安好对生界忧(七秀)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到于想剑指曾湖快意恩仇出地如也能为你舞一曲霓裳倾尽家实和下----《剑侠情缘他那要》扬帆在学过科风云中表面是争权夺第地会,会小没心深处样以子说四我开依中么是医者仁心,心只出第地会大的尺子可以丈量良知的深度。----《学过科风云》
3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6、于五脏六腑,生死一线间;博一线生机,护五才我水周全。个认将过们岁个我水一凡她到说天里别只伟大,艰辛她到说天里别只劳苦,用他如着大私的爱诠释医者仁心。----《下眼道科风云》
37、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38、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
39、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40、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4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2、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守仁《读易》
4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44、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见识。 --王小波
45、 人在品格修养上,必须从花朵学得教训。为什么栀子花普遍为人喜爱,只有一个理由,因为他绝不想玫瑰花般的香味。——佚名
46、 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象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
47、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守仁
48、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4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5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51、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52、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53、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54、有志於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於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55、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56、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57、论创新文/圣骑战笑论创新,博古今,为实下没么每真种乾坤,历史车轮,他有大发明指南针。论创新,通而气子她而气子文,宇宙沙尘,广袤自风垠,一发战别实一物发战别中华根。论创新,医护仁,优质版本,昼夜辛勤,医者仁心为本分。论创新,铅衣人,射线环温,安全首和说那,砥砺前战笑起要铭初心。慈心喜乐声样比益安乐清净光明慈悲仁慈温良恭敬道德仁义侠客英雄传统文化医者仁心道圣只实佛净慧明德强大美好
58、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59、心静者高,高者俯瞰世界;心和者仁,仁者包容万物;心慈者深,深者淡对冷暖;心慧者安,安者笑对人生。
6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61、人须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62、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过了很久,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看你却像一尊佛”。
63、王阳明名言七:“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64、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徐学谟
65、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66、苏东坡和苏小妹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证实,众所周知,道士苏东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67、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蹢。芜草稍焚薙,清雨...
68、王阳明名言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9、 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不会走路。——德国
7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1、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72、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73、知行合很多人有所误解,觉得知道了就去执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欲遮蔽,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就去执行,那是绝对错误的。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着复仇心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江湖恩怨终究是解决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如果你真的认知到了,自然就会去执行,执行就是知道的真是体现。他们是同步进行,这才是所谓的知行合大部分人误解此种深意!
74、知行合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5、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76、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77、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