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2、冥冥之中,似乎每个人的气质、性格都与一种艺术形式相契合,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了它,便是“游园惊梦”了!2005年春天,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海峡两岸暨香港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来到我的母校南开大学巡演。那次和昆曲的偶然邂逅,使我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正如剧作家汤显祖在他的《牡丹亭·题记》中所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后,结合所学的英语专业,我将昆剧翻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断积累相关理论知识,并跟随昆曲专业的老师学习清唱和表演,有时还应乐队老师之邀带着琵琶去帮忙伴奏,算来至今已有十四五个年头了。感谢昆曲让我的人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找到了从事专业、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的契合点,深感幸运与幸福!
3、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4、②高敞宏丽的长窗必须安装在主屋和厅堂正面,每扇窗上都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形成阴阳起伏的断面,图案风格机趣活泼,柔顺秀丽,花纹多为如意、花草等,一草一木都有比较深刻的含义。堂内有雍容华贵的陈设,主屋和厅堂相对的庭院里不是重峦叠嶂的精心置景,就是小池碧波的用心点缀,透过长窗,将室内外景致融为一体。
5、(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作品的掌握。
6、古人常在离别的时候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这个习俗可追溯到《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
7、 杜丽娘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牡丹亭游园原文及翻译)。
8、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的友情互动带给了他特别的感情体会,最终促使汤显祖走上“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创作之路。
9、当然,中西文化泾渭,戏剧虽然偶有同归,大部仍属殊途,譬如检场人之“闯入”,侯宝林相声中有梗,云某外国观众不理解出现于《武家坡》剧中的检场人是谁,因其与剧情毫无关联,翻译只好解释说那是“邻居家的二哥”,这是夸张化的手法,顺应己丑后当国者舞台改革的时令创作,然而这确实道出了中西戏剧对戏剧功能的理解不同,话题枝蔓,兹不赘述。有趣的是,在新政权照搬苏联现实主义戏剧的种种概念对旧戏改造时,西方如美国则在十九世纪末其大赞东方戏曲“检场人”之前卫,种种文化之误读,延续至今成为某些低等“学者”脑子里的一锅卤煮。简单来说,“检场人”于旧戏舞台的观众眼中,只是“不存在”而已,他们只关注苏三跪唱时候的低回婉转,色授魂与之际,谁还在意是谁给演员扔了一个供他长跪用的垫子呢?
10、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11、出处:明代汤显祖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12、原文节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3、⑨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14、(解析)宋代朱熹为《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作注并合称《四书章句集注》之后,“四书”的概念才开始出现。到了明清,朱熹所代表的道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四书”也成为了科举的官方指定教材,人人必学。而《传习录》是明代王守仁的作品,并没有为官方所钦定。
15、然而,正如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2016年来华演出时其艺术总监格雷戈里·道兰在采访中提到,“中国有以汤显祖为代表的非常丰富的戏剧遗产,但这些在西方世界并不为人所知,就是因为这些作品很少被翻译成英文”,昆剧的翻译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昆戏集存》收录,当前流传下来的昆剧共计411出(折),笔者发现这411出(折)戏分属103部剧目,已出版英译本的有27部,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而这27部绝大多数为经典折子戏的选译本,其中只有8部有全译本。从全译本剧目的文学来源上看,除了一部来源于宋元南戏的《琵琶记》外,其他七部均为明清传奇。从译本的用途来看,绝大多数为文学读本,只有极少数用于舞台演出字幕。从译者来看,与实务性及其他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翻译不同,昆剧翻译因对译者的汉语理解水平和外语表达水平、对戏曲特别是昆曲艺术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以及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要求甚高,因此难度极大,能担此重任的译者寥寥无几。我们统计到,国内外有32人从事过昆剧英译,至今健在者20人,其中多半已步入古稀或耄耋之年,中青年译者奇缺,面临严重的断档危机。
16、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