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黑格尔简介【64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3-12-04 01:52:30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黑格尔简介【64句精选】

黑格尔简介

1、首先,朱学平教授点明本次讲座的主题,即“《论自然法的科学探讨方式》中对近代自然法的批判”,并引用博比奥、里德尔等人的评价,从自然法的历史发展、黑格尔法哲学的发展两个角度说明了黑格尔此次批判的重要性。

2、邓晓芒先生是国内研究黑格尔的专家。这本书可以踏踏实实地看懂,你甚至会觉得哲学很吸引人,作为入门很合适。

3、许多原始的历史并不能成为黑格尔意义上的“历史”,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文明。在原始的历史中,文明的消亡从不是瞬间发生的;但在黑格尔式哲学的历史中,一个文明的精神性灭亡往往发生在世界历史性的瞬间。例如,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受到斯巴达统治的时期对世界精神并没有实质性的贡献,这段时间便或许不能算是历史。同样的,生活在历史终结之后的现代文明也是没有历史的。

4、十一月社论简报02:欧洲-中东-非洲地区看点

5、  《美学》第一卷中一共有两个重要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及“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笔者想从这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黑格尔简介)。

6、第哲学承认现实,并且要说明现实的道理。哲学被认为是与日常经验、国家立法和朴素的宗教意识相对立的,超凡脱俗、打倒一切宗教迷信以及批判一切既有的政治秩序。黑格尔认为这是一个很坏的偏见,哲学并不是与政治、伦理、经验和宗教相对立的,哲学应该承认这些精神形态,并且从这些精神形态中汲取力量,进而说明这些现实的精神形态的真理。一些哲学理论之所以走向与现实的精神形态对立,是因为把哲学仅仅理解为抽象的范畴,而没有从范畴转到概念,进而上升到理念。黑格尔的哲学承认这些现实的因而也是有限的精神形态,这也意味着黑格尔并不把哲学视为一种脱离有限性、现实性和经验性的无限性,而是深入各种有限的精神形态之中,譬如经验、政治与朴素宗教意识等,认识并从中汲取力量,也就丰富了无限的哲学内容本身。儒家哲学讲究“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大体与之类似,真正的学问是包含了丰富的有限性的无限性,而不是脱离世俗现实谈论高远之道。

7、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8、孙俪: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教会他们保护自己

9、六点,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中是省略号,她象征着无限和绝对; 

10、如果说,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社会科学乃是特定时代的学术—理论表现,那么,哲学社会科学所面临的重大转折真正说来无非是时代的使命——正是当今时代的历史性实践把思想的任务、学术的任务托付给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了。就学术的方面而言,这样的转折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将摆脱它长期以来的“学徒状态”,并开始获得它的“自我主张”。在《论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一书中,我试图论证的观点是:由于现代性在特定阶段上的“绝对权利”,所以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展开,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也从总体上进入到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中去了。这样一种学徒状态不仅是必然的和必要的,而且是成果丰硕的和意义深远的——如果没有这一学徒状态所开启的大规模的对外学习过程,当今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根本不可思议的。但是,任何一种学术的真正成熟,总意味着它在特定阶段上能够逐渐摆脱其学徒状态,并开始获得它的自我主张;而只有在学术上的容受性能够同时为自主性所贯彻时,发展成熟的学术才表现为自律的、“自我—授权的”学术。

11、黑格尔: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12、作为《论自然法的科学探讨方式》的译者,朱学平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黑格尔在本书中对于近代自然法的批判,并客观评价了黑格尔的观点,有助于同学们了解近代自然法以及黑格尔法哲学思想。本次讲座线上线下共计有500余人参加,朱学平教授精彩的讲座获得了线上线下各位听众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誉。

13、这段话表明,马克思认为他关于“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那一篇,才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现实含义。难怪有人说,黑格尔是隐藏起来的共产主义者(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篇的意义上),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不过是公开了的黑格尔辩证法。

14、(哲学的历史(PhilosophicalHistory))建立在反思的历史之上,把世界历史归纳为一个符合理性的哲学体系。哲学的历史与反思的历史虽然都是人运用理性的产物,但其不同之处在于哲学的历史寻求一个合乎理性的、整体性的、对世界历史的解释,而反思的历史虽然能够超越具体的历史时代和历史事实,却并不寻求以整体的方式解释历史。

15、斯特恩(RobertStern)这部导读属于“劳特利奇伟大著作导读”(RoutledgeGuidestotheGreatBooks)系列,篇幅不长。它以一种简洁、自洽的方式给出了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以学术研究的标准看,斯特恩对《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尽管并非唯一的可能,却至少言之成理、可以辩护;更重要的是,以一部导读著作的标准看,它为读者进一步研究黑格尔的原著提供了一条既容易理解又引人入胜的线索。在这个意义上,斯特恩此书是一部成功的导读书。

16、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曾经明确指出:“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中文版第10页)这就是著名的“实体即主体”或“绝对即精神”的原则。以后在导读《神圣家族》时我们将会看到,马克思专门论述了黑格尔哲学的三个要素,即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这里大家只要把实体理解为整个宇宙,然后把这个宇宙即唯一的实体理解为自我生成、自我认识的主体,而且是一个精神的实体和主体,那么,对于哲学全书的这一段概述就容易理解了。

17、 黑格尔与黑格尔哲学的背景 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1770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1788年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18、第关于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思想。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主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是排斥和矛盾的。内在矛盾的斗争和转化,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19、通常认为,出版于1807年的《精神现象学》标志着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成熟。然而,这部著作却给试图解释它的后人留下了种种谜团。它究竟是由《哲学全书》所代表的黑格尔体系的“前厅”,还是该体系的一部分(隶属于精神哲学)?它以一种准–历史的叙事所展现的,是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还是在《逻辑学》中以更加形式化的方式论述的概念的逻辑演进?考虑到《精神现象学》所涉主题的庞杂性,有没有一章可以看作是统摄了全书?

20、黑格尔将历史理解为“精神在时间中的发展”,因此,对于一个文明来说,其精神若是没有在时间中得到发展,这个文明便“没有历史”。归根到底来说,黑格尔对历史的理解以及他的历史哲学是基于欧洲历史的发展演变,并认为同样的历史规律也引领着东方以及整个世界的发展,因此他称此历史规律为“世界精神”。既然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律,那么便可以用这一规律来衡量历史发展的阶段,也就可以得出“某文明没有历史”这一结论了。黑格尔欧洲中心的历史观也引来了后世历史学乃至各领域学者的诸多批判。

21、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并企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

22、十字军东征是教会世俗权威的鼎盛时期,而其结果却证明了世俗的胜利并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反而暴露了教会的精神空虚与腐化。十字军东征之后,以对教会的外在崇拜为基础的团结走向了衰落,主体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自治的城镇和商业活动逐渐增加。在教会的世俗权威蕴含着其自身衰亡的种子。

23、但是,伴随着“绝对精神的解体过程”,同时也出现了整个知识领域的退行性复辟:抽象普遍性及其外在反思迅速收复了大片失地,而流俗的学术便得以弹冠相庆地重返空疏知性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轨道。这种情形首先是与现代性意识形态及其知识样式所占的统治地位本质相关的,正像它们长期以来并且至今仍然生存于抽象的普遍性中一样,它们也本能地抗拒对这种抽象普遍性之运作的任何伤害。如果说这样的知识—学术类型很正确地在黑格尔哲学(特别是其他社会—历史之现实的概念)中识别出对其自身的的伤害因素,那么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把黑格尔“当死狗来打”会成为知识界一种基本的氛围和常态。黑格尔曾把抽象的理智或知性称为我们时代的“绝对势力”。确实,这种势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甚至要把试图超越它的任何进展都强制到它自身的势力范围之中;而在这种强制中,就像辩证法被歪曲成一种“形式方法”并唯独适合于外在反思的运用一样,唯物史观的原理或原则也变成了抽象的普遍性,并且可以被先验地强加到任何内容之上。在这样的情形下,难道不是知道一点“无”,却可以来谈论“一切”吗?就像海德格尔所说,只要学上一年,那种被形式化了的辩证法就成为被刻意追求的“诡辩的模式”,它可以在其一系列“灾难性的”成对范畴(形式—内容、有限—无限、主体—客体等)中解决一切问题。或如恩格斯所说,唯物史观有不少“朋友”,他们是拿形式化的原理当作不研究历史的借口的,因此用这样的原理来应付任何问题,实在是比解一个一次方程更加容易的了。

24、三卷本《身体的历史》: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

25、第思辨哲学是同一与差异的同一。黑格尔哲学首先是一种同一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同一性原则是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继承,黑格尔说:“对得起斯宾诺莎哲学和思辨哲学,这是我们所能要求的最低限度的公正。”思辨哲学首先具有同一性,但是这种同一性并不是说一切是抹杀一切区别,善与恶成了同样的东西,如此的同一是抽象的同而不是具体的同一。黑格尔所说的同是前提,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客体与主体的有限性以及它们共同从属于唯一的主体,又必须认识到主体与客体、有限与无限、善与恶之间的差别。因此,黑格尔不是将善与恶的区别当作假象,而是把恶作为实体分裂为善与恶都是更高主体的真实环节。黑格尔确实批判了同一性哲学抹杀了差别,但黑格尔只是否定抽象的同而没有否定具体的同同一本身不是思辨哲学的全部,但是思辨哲学的前提,正如斯宾诺莎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前提。

26、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这样的内部冲突主要集中于贵族(patricians)和平民(plebians),以及主要代表贵族利益的元老院(Senate)和平民利益的执政官(Consuls)的阶级斗争。然而,罗马共和国前期的扩张和不断的外在战争威胁往往能够使得公共利益在阶级斗争中起到调和作用,直到公元前146年,罗马毁灭了其最大的外敌迦太基城。与雅典类似,外在威胁的消失使得罗马共和国走向了腐朽,同时罗马共和国的领土扩张也使得阶级利益得到了短暂的缓和,公共利益丧失了其原本的重要性。此时,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也尘嚣而上,以至于晚期的共和国已是名存实亡。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导致人民共同的统治已不再可能,共和国必将统一于个人。

27、史蒂芬·B.史密斯(StevenB.Smith),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自1984年以来任教于耶鲁大学,现为政治科学阿尔弗雷德·考勒斯(AlfredCowles)讲席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政治哲学史中的古今问题、政教关系、代议制理论。主要著作包括:《黑格尔的自由主义批判》(Hegel’s Critique of Liberalism,1989),《斯宾诺莎,自由主义和犹太认同》(Spinoza,Liberalism,and Jewish Identity,1997),《斯宾诺莎的生命之书》(Spinoza’s Book of Life,2003),《阅读施特劳斯》(Reading Leo Strauss,2006),《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2012),《现代性及其不满》(Modernity and its Discontents,2016)。曾荣获数个学术奖项,但最自豪的莫过于2009年度第63届莱克斯·希克松(LexHixon)社会科学教学优秀奖。

28、黑格尔是西方认识论哲学的集大成者,也就是终结者。黑格尔之后就再也没有超越他的认识论哲学了,不论是体系化的认识论哲学,还是碎片化的哲学。在认识论的道路上,黑格尔是终点意义上的伟大者。

29、尽管使人敬佩,尽管使人疯狂,而它的内容却常常充满了人所熟知的支离破碎的事实。同样它的形式也仅仅是一点有用意的有方法的容易得到的聪明智巧,加以奇异的拼凑和矫揉造作的偏曲意见,但它那表面上对学术严肃的外貌却掩盖不住自欺欺人的实情。

30、随后,朱教授简要介绍了本书完成之前黑格尔的思想,先说明了青年黑格尔对于古典时代的崇尚,引用《德意志唯心主义最早纲领》介绍了现代机械国家及其超越,然后阐述了黑格尔于法兰克福时期对于康德法哲学的批判,最后讲述黑格尔对于人性(自然)的理解,让同学们对于黑格尔创作《论自然法的科学探讨方式》的背景有了基本了解。

31、  将美感的源头剥离出生活,才有可能不受污染的去分析什么才是美的真正本质,不然当我们看俄国人的美学,就会不由自主地将美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认为符合生活样式的就是美的,反之则为不美。看古希腊哲学和儒家哲学则会随意地将伦理学的道德判断“善”和“仁”凌驾在“美本身”之上,将一种审美判断异化为道德判断。

32、基于黑格尔对历史的独特理解,他认为(在历史哲学的意义上)历史是有终结的。当精神达到了自我意识,成为自在而自为的存在之时,人主体性的自由便发展到了其最终阶段,历史也就到达了终点。黑格尔的历史终结论可以做如下的理解:

33、且让我们回到初始的主题吧。如果说伴随着时代的转折,当今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也将面临它的改弦更张,如果说这一改弦更张意味着我们的学术将摆脱长期以来的学徒状态,开始获得它的自我主张,那么,黑格尔哲学遗产的意义也就变得昭彰显著了。因为只有当我们的学术能够深入到社会—历史的现实之中时,它才能摆脱抽象的普遍性及其外在反思的运作;只有当抽象普遍性及其外在反思在思想理论的发展进程中被有效地克服,我们的学术才能够真正立足于自身,并在获得其自我主张的同时,开启出它的成熟阶段。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个必须经历艰苦锻炼的过程。只有当这一过程曲折地汇聚起各种必备因素并从而做好充分准备之际,决定性的转折方才“到时”。正如黑格尔在谈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时所说:“我们应该确信,真理具有在时间到来或成熟以后自己涌现出来的本性,而且它只有在时间到来之后才会出现,所以它的出现决不会为时过早,也决不会遇到尚未成熟的读者……。”

34、作为世界内在本质的“绝对精神”逻辑学阶段的整个概念体系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概念。它是整个阶段一切逻辑概念的总结,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有机“全体”。绝对理念最真实的本质就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作为客体即“理念自身”,是以思想或内容。

35、(精神(Spirit))一词译自德语Geist,是整个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所在。在德语中,Geist一词包含精神/灵魂(Spirit)和心灵/思维(Mind)等多重含义,无法用寥寥数句话给出准确定义。在本文中,“精神”一词可以被粗浅地理解为“意识及其产物”。意识(例如,“我现在在读一篇我看不懂的文章”就是一种意识),由意识操控的行为(例如劳动,其天然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以及人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结果(例如制作的衣服,椅子,乃至于制定的法律),都可算作精神或其精神的产物。总而言之,一切非自然的便是精神的。

36、《精神现象学》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哲学著作之是黑格尔公开发表的第一部哲学巨著,被誉为“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语),亦是当代最受关注、最有影响力的黑格尔著作。

37、最后,朱教授对黑格尔的批判做出了简要评价。一方面,朱教授认为黑格尔从理论哲学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对自然法理论进行了深度批判,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近代个体主义自然法的内在缺陷,希望从社会伦理关系的角度进行克服,并且做出了最初的尝试,展示了黑格尔法哲学的基本抱负。但另一方面,黑格尔基本上站在古典理论体系的立场,否定近代自然法的努力,是这部著作最大的问题,有以古非今之嫌,只有在接纳近代个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超出近代自然法。

38、那么,由黑格尔史无前例地并且是决定性地提供出来的哲学财产究竟是什么呢?换言之,那尚未被我们的知识整体真正消化因而仍是一宗需要被重新占有的哲学遗产究竟是什么呢?最为简切直白地说来,那就是社会—历史之现实的观点。如果说,通达社会—历史之现实的道路也就是辩证法,那么,这恰恰是因为:唯当知性的反思为思辨的反思(思辨的辩证法)所超越,那作为实体性内容的现实即社会—历史的现实,才第一次能够被揭示着前来同我们照面。伽达默尔很正确地观察到,正是在对主观思想—外在反思的持续批判中,黑格尔开辟了一条理解人类社会现实的道路,而我们今天依然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毫无疑问,在康德所论述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领域中,我们还根本看不到社会—历史之现实的观点在起作用,或者毋宁更准确地说,这种现实的观点还有待构成;同样毫无疑问,在费尔巴哈的宗教人本学批判和伦理学中,我们也发现不了社会—历史之现实的观点有什么意义和效准,或者毋宁更准确地说,那已被构成的现实概念是再度丧失了。黑格尔正是在这里显示出他的伟大之处:他将作为实体性内容的社会—历史现实史无前例地引入到哲学之中,引入到真正的哲学思考之中。这宗遗产是如此丰厚并具有决定性意义,以至于在理论上任何弃置这一遗产的做法都不能不是时代的错误,就像费尔巴哈由于无能占有这一遗产而不能不表现出“惊人的贫乏”(恩格斯语)或“思维的野蛮化”(洛维特语)一样。

39、总体上看,马克思是从费尔巴哈的角度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全部哲学的,即:黑格尔认为是具体的地方,费尔巴哈则认为是“抽象”;但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在批评黑格尔的异化学说和异化扬弃学说时,不仅指出了黑格尔的“抽象”理解,而且点明了其中的积极因素,即否定的辩证法。

40、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绝对理念”其本质便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承认在人的认识能力之上具有一种类似于上帝般的超越人类认识的,不动不灭的绝对规律,而这种绝对规律受到人的认知感受所形成的审美愉悦,便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也便就是美。

41、首先是关于哲学全书的总体,马克思认为,一方面,它不过是哲学精神的自我展开或自我对象化,用我们的话说,是“自我生成”;另一方面,它又是哲学精神的自我认识,但是,是在它的对象化即异化过程中的自我认识。注意“即通过抽象方式来理解自身的、异化的世界精神”并不是黑格尔的观点,而是马克思的评价。这里的“抽象”下文一再出现,表明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

42、如上文所述,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分为希腊、罗马、基督教、现代四个时期,分别对应精神发展的四个时期。本段介绍这些历史时期各自的体现的时代精神及其产生原因。

43、他对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1770年8月27日生在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

44、我的观点在于,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意图在于促进法治国(Rechtsstaat)的价值与理想,不过该术语在英文中并无精确的对应物,但我相信,我们语言中的法治(theruleoflaw)一词最能把握其内涵。黑格尔国家理论的特征在于对权利([译注]正如我们所知,德文中的Recht一词包括主观权利与客观法两重含义,以英文中的right一词加以对译,多少能反映出这种二重性,而在汉语之中就没有这样的便利,在旧版马恩著作译文中所使用的“法权”一词或许能有这种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词几乎已成为废语,所以,在下文有关right或者Recht的翻译中,视不同情况将之翻译成“权利”或“法”,当然,在极为个别的情况下,right还会被翻译成中文中的“正当”一词。)的尊重,而这些权利之中,以承认(Annerkenung)的权利最为关键。一个人拥有被承认或者被尊重的“自由人格”的权利,是他享有具体情境所能提供的社会性善物的前提条件。对于黑格尔而言,主要包括市民社会和国家的诸“范畴”构建起了社会生活,但它们不仅仅是对于自由的保守性限制,而且是我们个体性的力量和能力在其中能够得以生长和发展的必要语境。黑格尔称之为伦理生活或者伦理(Sittlichkeit)的制度则是为了保存和增强我们之间相互承认与尊重的权利。而我的结论则是,黑格尔的政治学不仅会使关注自由主义之中的那些规范性问题的政治哲学家感兴趣,同时也可能会使“新制度主义”旗帜之下的那些政治科学家感兴趣,后者号召对于作为指导政治研究的核心性概念的“国家”的兴趣的复兴,回到国家必然在事实上意味着,至少部分地回到黑格尔。

45、黑格尔对哲学的命运充满了信心,这不仅因为彼时普鲁士国家建立起来了,而且黑格尔相信精神和理念本身的力量,凡是现实存在的东西无不只是理念以及符合理念的东西,凡是不符合理念的东西都将丧失存在的基础。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是相信精神的力量,凡是符合精神本性的东西一定会不可阻挡地成为现实。黑格尔反对当时盛行的批判哲学,这种哲学把对永恒、神圣和真理的无知当作良知,浅薄的人最容易接受这样的学说了,把无知当作大智慧的虚骄之风气也便大肆流行了。

46、当然,如果你自己去读中文版的《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出版),你会发现目录的内容一样,编排略有不同。中文版除“序言”和“导论”外,以下分别是:甲、意识;乙、自我意识;丙(甲)、理性;丙(乙)、精神;丙(丙)、宗教;丙(丁)、绝对知识。英文版(参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的版本)大致也是这样,但在丙部分前面有一个总标题:“自由的具体的精神”。

47、一个由暴力聚合而成的帝国必将在其力量衰落之时走向分裂。伴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基督教的统治地位逐渐得到确立。随之而来的西欧封建社会同样是分裂的社会,各领主拥有相对独立的土地和雇佣兵,各自仅仅关注其自身的利益,领主不能跨越其附庸而直接号令其附庸的附庸。可以关注到,封建社会与罗马帝国孤立的主体性一脉相承。在11-13世纪,借助黑死病的流行和封建领主的孤立性,基督教会在教皇格雷戈里一世(GregoryI)之后逐渐成为各领主共同承认的世俗政治权威。在精神层面,教会成为了人和上帝之间的权威中介,强制人们依照教会的观点来理解教义。因此,精神在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突破。黑格尔称中世纪这段时期为“黑暗时期”(“TheDarkAge”)。

48、这里所提供的对于黑格尔的看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其他解释。不同于鲁道夫·海姆(RudolphHaym)和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等充满敌意的批评者的研究,我的工作显示出黑格尔并非是一个倾向于为现实辩护的反动的或者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家。与此类似的是,我同样认为黑格尔并非是预言通过劳动获得解放的前马克思主义的预言家,而在这一点上,我与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Adorno)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意见相左。最后,我还要抵制这些人的引诱,由于对于自由主义所提供的可能性的失望,他们试图在黑格尔身上发现某种资源,来支持他们梦想中社群主义的社会,然而这却是黑格尔所嘲弄过的那种“借友谊的神圣链条结合的……真正的公共精神”所统治的社会。由于与其形而上学以及历史哲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那些原因,黑格尔反对社群主义的那些主张,因为后者根本性地与对于现代性的最深层渴求相冲突。那些解释者们都拒斥黑格尔的普遍哲学,要么将之当作一种时代错乱(Z.A.Pelczynski),要么将之当作是对于某种本质上与理性无关且难于转译的“图景”(vision)的“表现”(expressive)(CharlesTaylor,MichaelRosen),而这就不能达到对于黑格尔的政治学的全面领会。相应地,我所认为的是,黑格尔精神(geist)的辩证法最好从实用主义和非形而上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就好像是对这样一些个体之间的一致性的目的加以具体阐明,他们相互之间承认且加强他人的承认的权利。

49、黑格尔认为,人本身是精神的存在。人的意识和精神的存在有其最终目的,即实现自由,使其成为自在而自为的存在(beingin-itselfandfor-itself)。这里的自由并不仅限于英美传统自由主义对自由的理解,即不受约束(freedomfrom…)的消极自由,而同样包括精神完全控制自身并摆脱自然欲望的能力。作为精神的存在,人是自我精神的创造者,即“精神创造了它自身”,但精神却往往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充分自由。由此,精神的发展即自我意识(意识到人是自己精神的创造者)以及由此对外部世界改造的趋于完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也就可以被理解为“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的自我意识和外部世界改造逐渐趋于完满的过程”。

50、在耶拿,黑格尔用自己的真实名字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在这篇文章中,他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上,批评了当时很流行的主观唯心主义。1801年8月,耶拿大学通过了黑格尔的论文答辩。从此,他取得了大学的授课资格和讲师的头衔,在学术研究上进入一个新阶段。

51、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把辩证法理解为“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这同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极为不同(如果不说完全相反的话)。可能有人又会高喊“这不成熟!”了。但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二版的跋中同样把辩证法界定为“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必然灭亡的理解”。可笑的是有人总以马克思“从现实出发”为名,不是把“现实”理解为走向灭亡的现实,而是理解为永恒的现实。相反,对于马克思所说的那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则当作“乌托邦”横加指责。

52、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53、年10月底,应德国文教部大臣的邀请,黑格尔赴柏林大学当教授。在柏林,他讲授了宗教哲学、历史哲学等课程,出版了《法哲学原理》。

54、《小逻辑》附了1818年黑格尔任柏林大学哲学讲席教授的开讲辞。由于聘任发生在战争之后,黑格尔在开讲致辞中不无缘由地感叹:

55、由于在本书之中不断得到阐述的那些原因,近年来的自由主义的复苏仍留下了某些值得期待之处。而激发了那些罗尔斯之后的“道义论”自由主义(“deontological”liberalism)的理论家们的是这样一种信念,即人类的实践理性有能力为道德与政治方面的价值衡量提供一个客观的框架。这些思想家们放弃了包含大量相互冲突的观念的目的论学说,而希望从理性的能动性(rationalagency)以及人的选择(humanchoice)的最小预设出发产生出正义的条件。于是,不仅是正义,而且政治生活的一切制度和实践都可以看作是自利的能动者通过理性的计算所作出决策的结果。正义和其他所有德性因此都被还原为我们对于和平或者舒适生存的可计算的欲望。显而易见的是,这种道德和哲学论证中的道义论类型与近年来经济学以及政治科学等领域中发展出来的社会选择理论有着很高的家族相似性。在我看来,自由主义理论家们探讨的权利与政治制度——仿佛它们可以在理性能动性纯粹“形式”的基础上加以论证似的——的尝试显示出对于人的心理以及道德人格发展性的结构过于简单化的把握。尽管自由主义的复兴对于重建权利的首要性以及个体的尊严贡献良多,但它对于权利主张在其中现实地得以发展的文化—历史语境却毫不关心。尤其是,当代的自由主义的理论家们试图将权利建立在18世纪的契约论式的方法论基础之上,这一做法似乎忽视了对于这种方法论的有力批评,而其中则以黑格尔的最为知名。然而,如果国家只是被当成保障个人权利的强制性机制而已,自由主义者们就不可能有说服力地论及诸如公民身份(citizenship)以及公共善(publicgood)之类的政治事物。

56、最后,关于精神哲学,前面(“精神,这个回到自己的诞生地的思维,在它终于发现自己和肯定自己是绝对知识因而是绝对的即抽象的精神之前,在它获得自己的自觉的、与自身相符合的存在之前,它作为人类学的、现象学的、心理学的、伦理的、艺术的、宗教的精神,总还不是自身”)是马克思的理解,最后一句话(“因为它的现实存在是抽象”)是他的评价。

57、青年黑格尔派反对黑格尔体系的保守倾向,力图从它的辩证方法中引出革命的和无神论的结论。在30年代,他们主要从事对宗教的批判性研究。

58、杨陈,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硕士,清华大学宪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学、法哲学。

59、「在黑格尔的史观下,一个文明“没有历史”是可能的」

60、如何界定在一个历史时期里,精神究竟发展到了何种程度?笔者认为,黑格尔使用的标准是,精神的发展程度可以由不同时代对“文明何以可能”一问题的答案所展示。一个文明的形成若是仅仅基于外部权威或规定而非主体自身的理性选择,便不属于自我意识的产物,因而也就是非精神的文明。

61、黑格尔在《历史哲学》的导言中区分了三种历史:原始的历史,反思的历史,哲学的历史。

62、     “HistoryistheDevelopmentofSpiritinTime”

63、    2)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反思性的,是尝试在原始的历史和反思的历史中寻找历史的脉络,从而解释历史发展的合理性所在。用这种方式理解,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对过去的(thepast)理论化和抽象化,并对历史发展作出了一种合理解释,即精神在时间中的发展。这种理解可以规避卡尔波普尔式的批判,却保留了两种显著的批判:

上一篇:表白的句子古风【52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表白的句子古风【52句精选】
  • 史玉柱语录【76句精选】
  • 名人的读书名言【78句精选】
  • 关于感恩的诗歌简短【22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在线阅读【58句精选】
  • 牡丹亭原文及翻译赏析【49句精选】
  • 滥竽充数文言文【31句精选】
  • 成语接龙大全500个简单【45句精选】
  • 描写竹子的诗句小学【43句精选】
  • 写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77句精选】
  • 描写夏天的四字词语大全【47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全书下载【35句精选】
  • 描写优秀品质的成语【46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智慧【77句精选】
  • 小葱拌豆腐放什么调料【78句精选】
  • 美食与生活感悟的句子【25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男人调侃女人的歇后语【12句精选】
  • 又痞又坏幽默的句子【25句精选】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捡菌发朋友圈说说【100句文案】
  • 涨水的搞笑说说【100句文案】
  • 成语大全50000个解释【57句精选】
  • 最新个性说说

  • 黑格尔简介【64句精选】
  • 表白的句子古风【52句精选】
  • 史玉柱语录【76句精选】
  • 名人的读书名言【78句精选】
  • 关于感恩的诗歌简短【22句精选】
  • 王阳明心学在线阅读【58句精选】
  • 牡丹亭原文及翻译赏析【49句精选】
  • 滥竽充数文言文【31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