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到你可以腻在爷爷怀里,听他讲他过去的故事,而不用操心天黑得太快。(木心最美的一首诗)。
2、十五年前,阴凉的晨,恍恍惚惚,清晰的诀别,每夜,梦中的你,梦中是你,与枕俱醒,觉得不是你,另一些人,扮演你入我梦中,哪有你,你这样好,哪有你这样你。
3、喃喃的结语,最后七字、六字,钻石般的光芒渐次闪烁,又如乐曲终了,重复的音节:“哪有”出现两次,“这样”出现两次,“你”出现四次,俱皆口语,平凡至极。在我们读见的汉语中,见所未见,在爱与思念的表达中,闻所未闻:
4、(1)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
5、先生的心是孤独的。读他的作品,听他喃喃自语,空灵,低沉,晦涩,把柔软而孤独的内心敞开给其他柔软而孤独的内心。因孤独,才写。因孤独,才读。他不管你读得懂读不懂,只是在角落里自弹自唱,写他的内心。
6、那么,鉴于此,我也只能说凭借个人体悟,试着回答如下。同时,也真诚欢迎不同意见的朋友讨论交流。
7、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8、(2)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
9、从“梦中的你”到“梦中是你”,“你”在第三节诗中连续现身,是不在场的“在场”,诀别后的“到来”。
10、《云雀叫了一整天》后面部分的俳句部分也特别棒,有几句,印象深刻:
11、2015年在第二季《中国好歌曲》中,选手刘胡轶对其作曲,改编并演唱。
12、恍恍惚惚清晰的诀别诗文中的生离死别,多见,生而“诀别”,词语即显寒光。“清晰”对应“恍惚”,是这诀别的镌刻之痕,刻入时光。“诀”在“别”前,恍兮惚兮,“别”在“诀”后,刻骨铭心。
13、刘胡轶创作的基本点是:听众在没有看到文字的情况下光听唱就能听懂,也明白这首歌想要表达什么,而不是被旋律抢夺更多的注意力。刘胡轶一般会先写旋律,再请身边的朋友或老师来帮他填词,但既然已经有木心先生这么好的一篇诗了,那就一定要尊重它,起码要预留一定的空间让观众感受它,如果音乐如果旋律太有个性,对歌词是不尊重的。
14、梦在枕,醒,是在枕上。“枕”何尝入梦?“枕”何来“醒”?何其触目惊心啊!“与枕俱醒”——有位俄国公爵曾对屠格涅夫念普希金诗句,然后说,假如能写出这样的诗,我愿割去自己两枚手指。
15、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
16、木心先生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17、(1)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
18、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19、木心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艺术知识分子, 他精通文学,绘画,音乐,历史,诗词等。他悠游在莎士比亚、福楼拜、尼采、达芬奇、范宽、郭熙的山水间。我们无法用单一的艺术家身分来认定他。
20、句子简单,但又充满了深意。如今人们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着,以前要奔跑才能追赶上的目标,现在垫垫脚就能够到,但是奇怪的是现在没人愿意垫脚去够以前遥不可及的目标,反而比以前跑得更紧,以便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目标了。
21、我是锯子上行,你是锯子下行,合把那树锯断,两边都可见年轮,一堆清香的屑,锯断了才知,爱情是棵树,树已很大了。
22、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