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书》就是那时候的作品。荣格曾于1957年谈到那段岁月:
2、后来萨宾娜康复出院,进入医学院读书,并与荣格成为情人。萨宾娜自身在精神病学方面颇有天赋,研究成果出众。
3、据科胡特后来的自述,他发现病人童年经历了无法获得共情的生活,这些情结被分析家理性且不具共情的诠释激活,于是开始无意识地愤怒。当科胡特从这点去理解病人时,病人的转变就开始产生了。(弗洛伊德是谁)。
4、事物不简单,世界也不简单,人格更加不简单!
5、她询问这个家庭是否还有其他成员。当最后那位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儿子参与治疗过程,并展现他在家庭里举足轻重的地位时,萨提亚清晰地看到女孩在家里被“力量架空”的角色,以及她在家庭里力求生存的痛苦挣扎。
6、就这样,现代心理学一半被行为主义绑架,另一半被弗洛伊德绑架。
7、这就是我们今天不得不提到的荣格跟师傅弗洛伊德之间的一段往事。
8、这让她开始强而有力地使用“雕塑”的技巧,她让案主以不同的身体姿态来呈现沟通的信息——这些身体姿态可以透漏案主不曾意识到的信息,引导其觉察,进而有所改变。
9、而他的孙子卢西安·弗洛伊德则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画家。陈丹青、刘小东、朝戈、毛焰等都深受其影响,尤以刘小东为代表。
10、在巴黎跟随沙可学习期间,弗洛伊德被沙可的思想所鼓舞。在这一时期他从一个神经学家转变为一名精神病理学家,从对躯体的研究转向对心理的研究。
11、弗洛伊德对赖希极为重视,虽然他们两人相差三十二岁,但弗洛伊德却把赖希包括进每月一次到他家里去参加碰头会的亲密友人的核心圈子之内,但是赖希一直试图将弗洛伊德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1928年,赖希加入奥地利共产d后即与弗洛伊德的思想宣告决裂。这一决裂不仅使他进入分析家无法仿效的领域,而且提出了与传统精神分析不同的病因学理论。(弗洛伊德是谁)。
12、同年,热情、激动的荣格抵达维也纳,酣畅淋漓地和偶像交谈了整整13个小时,仍觉意犹未尽。
13、人类天生具有“弑父情结”,从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亲展开斗争,以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家庭的主导权和社会的主动权。——弗洛伊德
14、而当萨宾娜在一篇论文提出“死本能”概念时,恰好荣格和弗洛伊德都无比需要这个概念来解决“性欲为什么会受到普遍压抑”这一问题,荣格想与萨宾娜一道完成论文,遂与其重燃爱火。
15、荣格画了曼荼罗、面具、红轮、大蛇、蛙、火神、巨树和其它神秘符号,画中的视觉元素来自巴比伦、埃及、印度、各古老文明以及想象的王国,融合变异了柏拉图主义、诺斯替、炼金术、印度教还有基督教的大量意象。
16、另一种任何科学方式都无法评估弗洛伊德的情况是:他同时也是引人注目的哲学家或文化评论家。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不满》出版于1930年,整整15年后,人类看到了原子弹的可怕力量:
17、弗洛伊德希望找一个可以帮助他拓展思想体系、促进其实际应用的“信徒”;
18、那如何解释人的不冲动呢?为什么我们有时会爱,有时不爱?有时破坏,有时不破坏?弗洛伊德继续解释:多重人格。
19、个人无意识容纳了人们压抑的心理内容与遗忘的记忆,而集体无意识包含了人类的心灵与命运,人可以从中获得远古的智慧。
20、我对她轻蔑语气并不感到惊讶。无论如何,弗洛伊德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当弗洛伊德于1939去世之后,英国作家W·H·奥登在他的诗歌《纪念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939)中宣称,弗洛伊德代表了“整个舆论的气氛”,随后的20年更是精神分析不复再来的鼎盛时期。对于那些未接触过精神分析的学术界之外的人来说,他们普遍认为,精神分析跟随着颅相学和催眠术走进了心理问诊的垃圾箱。男孩贪恋他们的母亲;女孩渴望阴茎——这就是留存在大众想象力中骇人听闻的滑稽印象。
21、1909年和1912年间弗洛伊德被荣格气昏2次,说荣格有“弑父情结”。
22、很多读者认为《红书》简直是一本读不懂的“天书”,那你不妨来读一读《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它是《红书》姊妹篇。
23、弗洛伊德一生中曾多次尝试把自己的临床经验加以概括。19世纪80年代,弗洛伊德把心理器官简单地描绘成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接着,他在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一书中提出了心理图式的理论以及意识、前意识与无意识三个领域的学说。
24、正因为行为心理学的批评有理有据,我们反倒要向弗洛伊德致敬:他对现代心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保留了意识。其理论中有几个前提:我们的意识存在;意识可以被实证;精神分析是门科学。尽管原则上都有待商榷,但事实上却为“意识类”心理学后来的复兴留下了空间。
25、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
26、无疑这是一套天才的思路,也的确来自一位天才。
27、如果说行为主义绑架了心理学——把心理学引向行为学,那弗洛伊德也绑架了心理学——让心理学保留下意识。
28、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29、弗洛伊德曾说,谈话疗法的目的是“将神经症患者的痛苦转化为常见的不幸”,这也许不是转化,但并非无关紧要。正如Hustvedt所说,评价精神分析及其后继者的唯一重要的问题是:“谈话可以让一个人从症状的解放中获得自由么?”这个问题之中有着一个基本的信念,即,只有主观性才能彻底的翻修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30、我想不出比获得父亲的保护更强烈的儿童需要。——弗洛伊德
31、深爱心理学的你会说:弗洛伊德怎么会在写小说呢?我要提醒你的是:别忘了,你已经陷于剧情之中,回头想想,这一切都是真的么?它们全都来自弗洛伊德的大脑中,可能存在,也可能根本不存在!
32、这一宏伟的“人类意象的自然主义转向”正如在德国美因茨大学哲学家ThomasMetzinger所描述的那样,这根植于从宗教的缓慢死亡到快速生长的古怪宗教超人类运动的所有事物之中。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认为精神分析是古怪的,外行的,以及可能是无效的原因。
33、它不仅影响了西方当代的文学艺术,而且对宗教、伦理学、历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图腾与禁忌》可以说是这种影响的代表。
34、我们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能够坦诚面对来访者,并接受来访者的启示,是一件需要成熟和勇气的事情。一旦心理咨询师能够具备这种成熟和勇气,他就有机会往大师之列迈进。
35、我从来没有服用过舍曲林,而且我发现,领会这个世界的新方法已经足够了,绰绰有余。我内心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佛教,Tool乐队——已经以纯粹思想的形式渗透到我的意识中,我吸收并投射到现实中的思想已经成为了一个演员、一个存在者、一个见证者。 我不知道生命的这个面向是如何折叠到了神经科学的框架之中。但这感觉就像弗洛伊德,或者没有弗洛伊德的样子,我们应该试试。
36、遇见相似的灵魂令荣格兴奋而坚定地站到了弗洛伊德的阵营。
37、两年后,荣格赴巴黎研究心理学。在导师的推荐下,荣格阅读了《梦的解析》全书。
38、我的治疗师,就是在墙上挂着弗洛伊德签名照的哪位,她是CBT专家。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减轻了我在事实上的痛苦。但是,我无法在CBT的体验中抵达更深一层的痛苦,无法触及我心灵阴暗地下室的准神秘古迹。
39、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称为博爱的宗教,对于那些不属于它的人们,也一定是冷酷无情的。——弗洛伊德
40、她是荣格的病人,曾患歇斯底里症,荣格在诊治她时与她发生了微妙的情感,还安排她在住院期间担任自己的助手。
41、另一方面,克莱茵学派与安娜•弗洛伊德的两个分析学派大论战时,虽然温尼科特名为克莱茵学派的得力干将,其实却是一个中间派,在两大标杆间,摆脱了克莱茵的钳制,发展出了具有自己独特个人风格的理论。
42、《弗洛伊德之锚》,在阅读的时候,总能发现很多怪诞的地方,但又无法找到其怪诞的不合理性,很多时候,总能引发深思,所处之世界,到底是现实的扭曲还是我们梦境的延伸?这个问题一直都在玩家心里甚至灵魂上的拷问与暗示:我是否真实存在?如若存在?我将是谁?我看到的是否与我有关?虚虚假假真真实实,到底哪个才正确?
43、如果只看上面的这些图片,你一定认为这来自哪位手绘大师,其实这都是《红书》里的作品。
44、“这是什么缘故,这个家庭的成员之间有什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力量呢?”萨提亚了解到她可能已经接近某个关键的问题了。而正是这个问题,成为后来她创立萨提亚家庭疗法的契机。
45、“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母亲对女孩施加了什么影响?还是自己与女孩的治疗关系发生了问题?”这些想法立即盘旋在萨提亚的心头。
46、“精神分析并不重要,”Solms说,他经常告诉他的学生:“精神分析关乎的是重要之事。”
47、作为弗洛伊德的成名作,《梦的解析》让不少人以为弗洛伊德是解梦大师,在我看来这倒不假,只是弗洛伊德在书中写道:梦的解析是了解潜意识活动的通道。借助梦的分析,我们能了解这最神秘、最奇异的精神构造。显然梦只是工具,潜意识才是目的。
48、分析心理学的起点和基础,荣格思想理论来源。书中记载了荣格生前鲜少公开提及的《红书》内容、公开谈自己与弗洛伊德的关系。
49、神经精神分析学在1999年出版了学术期刊的创刊号,一年后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此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都开始研究神经科学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一些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脑科学家已经采纳了这一和解的立场。他们是:安东尼奥·达马西奥(AntonioDamasio)、JosephLeDoux《脑中有情:奥妙的理性与感性》作者、JaakPanksepp、拉玛钱德朗( Ramachandran),最重要的一位是埃里克·坎德尔(EricKandel)。
50、门店地址:中山市岐关西路99号融昊创意园内
51、1924年兰克出版《出生创伤》,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可能不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至上解释,而认为前俄狄浦斯时期母子间的关系(分离焦虑)更为重要。正是这本书的出版,兰克与弗洛伊德渐行渐远,1926年,两人正式决裂,分道扬镳。
52、在这个协会里,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被称为是客体关系理论之母的梅兰妮•克莱茵。还有一个便是后来被称为疗愈大师的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