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②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11-15章
3、(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1-15章
5、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6、(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论语全文及译文及解读)。
7、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2-8(好文分享)从现在开始,这几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10、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11、 (原文)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13、「译文」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4、2-10(好文分享)没事少迷茫,有空多读书
15、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16、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7、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18、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9、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20、里面有孔子及弟子的可爱插画,孩子在探讨人物时,记忆更深刻。
21、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22、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23、17(好文分享)别在最好的年纪,活得太安逸
24、它还是大孩子的“课外阅读”。孩子结合小中学语文教材,自己提问、回答,加深记忆。
25、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2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27、(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诗经》共有诗305篇。这里说“三百”是举其整数。蔽:概括。 思无邪:原本是《诗经 鲁颂 同》中的一句;孔子借来评论整部《诗经》。“思”在《同》篇里本是无义的语首词,但孔子却引用它当“思想”解。
28、(注释)(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29、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30、(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31、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2、「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33、译文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4、(译文)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35、(好文分享)2017年-2019年1-227篇合集
36、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37、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8、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4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2、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4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
44、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4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乡d篇第1-27章
46、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47、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48、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9、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50、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51、(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52、(注释1)攻:治,钻研。异端:指怪异的杂学邪说。也已: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
53、(原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54、(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55、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56、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57、(译文)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说:‘孝呀,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58、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59、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60、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61、 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62、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63、(译文)孔子说:“古人言语不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跟不上为耻辱。”
6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65、(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口才呢?靠口才对付人,常常惹人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光有口才有什么用呢?”
6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67、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因贪生而损害仁的高尚品格,只应为维护这种品格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68、(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69、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7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1、 (注释)(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4、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75、13(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七(1-19章)
76、《论语新解》《论语译注》《左传》《孔子评传》
77、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78、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79、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0、(评析)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种借鉴作用。
81、(注释)(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3)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82、(注释)①太庙: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所以,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②鄹(zou)人之子:指孔子,鄹又作陬,地名,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的“陬”,是孔子的出生地。鄹人则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做过鄹大夫,所以称为鄹人。
83、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84、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8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人。”(《卫灵公》)
86、(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8、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89、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90、(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1、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闲聊,不说正经话,喜欢耍小聪明,很难有什么出息。”
92、30(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篇第十六(1-14章)
93、《论语》中竟有115个成语典故,深藏人生大智慧,完整解释,值得收藏!《论语》精华5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
94、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乡里,就不配做读书人了。”子曰:“爱之,能无劳乎?忠焉,无诲乎?”《宪问》
9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21-24章
96、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翻译〗
97、《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1-54章合集(全书完)
98、 (原文)4-24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99、(注释)①杞:杞国,夏禹后代的封国,故城在今河南杞县。②征:证明。③宋:宋国,商汤后代的封国,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④文献:与今天的“文献”一词只指历史事件有所不同。“文”相当于今天“文献”的概念,“献”即“贤”,指通晓历史的贤才。
100、雪漠:《世界是心的倒影》1-43合辑 (全书完)
101、译文:孔子说:“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102、(注释)①好(hào):喜爱。②恶(wù):厌恶。
10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104、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