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2、诗的开头,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3、在前三联,文天祥尽可能地塑造了一种悲怆的气氛。可谁想到,到了最后一联,所有的悲怆都化作一腔正气。他浩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整句诗气势彭湃,情调高昂,潇洒地展示了作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人生自古谁无死下一句)。
4、官网:http://www.hzglart.com/
5、汉代的司马迁在其《报任安书》中也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句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7、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是浪漫的季节。秋天的每一片落叶,每一缕微风都写满诗意,在这个充满诗意的清晨,三(5)班的孩子们在国旗下给望小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无论何时何地,爱国情怀都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子里。历史的烟云笼罩金戈铁马,英雄的热血谱就千古绝唱。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三(5)班同学的晨诵一起走近诗人文天祥,倾听他的爱国心声。
8、(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9、白话文意思是我早年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0、1944年,毛泽东主席在悼念革命战士张思德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人民服务》里,就引用了司马迁这一名句。
11、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12、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诗明志,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13、元朝的将军非常了解文天祥的重要性,想让他写一些文章、书信,劝降崖州的官兵。可没想到,文天祥提笔就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5、1256年,21岁的文天祥中了进士,在集英殿对策时,写下了对宋理宗诚恳热切的上万字文章,成为了当时的状元。
16、成为正式官员之后,文天祥过上了当时宋朝典型的官员奢靡生活,一过就是十七年,直到这样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8、白话文意思是我早年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9、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21、这两句出自南宋大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句中“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例如可用“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汗青”指史册,因古时在竹简上写字,为防虫蛀先用火炙烤竹片,此时竹片中的水分蒸发出来,样子像人的汗珠,故把书简称为汗青。
22、1278年11月,文天祥被押解至元军张弘范的大营中。张弘范劝文天祥写一封投降书给张世杰,而文天祥写下一首《过零丁洋》劝他不要降。
23、1275年,蒙古攻破安庆,兵锋直指建康。南宋王朝危在旦夕,而文天祥把良田、豪宅、香车统统变卖,连同家中的存款和现金,全部做为勤王的军费。
24、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25、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26、读到这样的诗句,元朝将领明白,让文天祥劝降崖州众人是没有希望了。鉴于文天祥身份特殊,元朝将领便把他带回了京城,然而,无论是大汗忽必烈,还是旧日南宋的臣工同事,甚至是被俘虏的南宋皇帝来亲自劝降,文天祥都宁死不从。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