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2、人这辈子,钱,永远赚不完,心,永远操不完。有钱,过好日子,没钱,顾好心情。心宽,才活得开心,乐观,才过得自在。人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身体健康,生活最好的幸福就是无忧无伤。不要攀比,不要抱怨,生活,贵在知足,日子,好在安乐。”(曾国藩家训十六字箴言)。
3、做不到的,达不到的,就不必去想;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就不要去纠结。(曾国藩家训十六字箴言)。
4、曾国藩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孝道教育,自己以身作则,无论公务多么繁忙,都会写信问候家中父母近况,每逢有事,必躬身亲为。
5、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7、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酸甜苦辣百味俱尝,该来的总是要来,该走的留也留不住,我们能做的只是顺应,安时处顺,走好人生每一程。
8、古人有云“不破不立”,一直偷闲躲静在舒适区中,便不会有何建树,久而久之,一生就被耽误了。曾国藩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劝世人应对拖延和牵就,那便是鼓舞精神。万事开头难,只有鼓舞精神,开始用心地着手该做的事情,便能将精力用在事情上,甚至还有可能发现其中的乐趣,慢慢改掉拖延和牵就的坏习惯。
9、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10、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1、爸爸说完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故事,妈妈接着说:“家温馨就好,人生更应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这样才会有幸福感。小朋友之间应该不比奢华比节俭,不比享受比勤奋。”妈妈还对我说:“女孩子要大气、有见识,做事有条理、有效率、会勤俭持家。”
12、生活就是时而繁华,时而冷清;时而盛放,时而调零;时而喧嚣,时而宁静。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好的还是坏的,只能接受,别无选择。
13、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曾国藩
14、 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15、勤劳和节俭,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开源与节流。做好这两样,家族自兴旺。
16、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7、 在俭朴上,曾国藩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按理来说,曾国藩作为清朝大臣,位居高官,财富应该是十分优渥,可曾国藩却是“穷的叮当响”。
18、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9、“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乎,是人生第一自强,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一个人能够做到没有愧疚之事,面对天地便会神色泰然,心情愉快富足宽裕,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快乐药方,也是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20、患不能达,不患不能立;患不稳适,不患不峥嵘
21、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22、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为了让家远离奢华,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在儿女婚事上,曾国藩倾向于为他们找家风勤俭、和睦的孝悌之家,不希望子女沾染奢侈、懒惰的习性,他在家书中写道“儿女联姻,但求勤俭孝友之家,不愿与宦家结契联姻,不使子弟长奢惰之习。”此外他还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
23、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曾国藩
24、 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25、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26、 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27、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8、曾国藩的家训名言,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本家训不是一本普通的家训,而是一本博览全世界的家训,他教会了怎么做人,怎么治家等。这是一本集思想和智慧的家训,它将是我以后人生当中前进的动力,有志者事必成,只要用心尝试,即便失败,也不后悔!《曾国藩家训》读后感篇4《曾国藩家训》是我最近读过的收获最大的一本书!之前也看过一些写曾国藩的文章,但是对这位大家的了解都只是些皮毛。郦波老师幽默风趣的评说,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认识了曾国藩这位大家最真实的一面,他是如何从一个资质平平的甚至愚笨的人,不断自省,不断修身养性,而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大家!很多人很推崇曾国藩,包括像毛泽东和蒋介石这样的对手,都不约而同地敬佩着一个共同的偶像,这说明曾国藩除了功业上的成就以及文章、思想之外,他有很多过人之处,那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智慧与思想尤其值得学习,下面略做总结:第一部分修身、养性,这就是自立、自达;第二部分识人、用人,这就是立人、达人。
29、他不希望自己的家里人世代做官,事实上也不能、也根本做不到世代做官。他给妻子欧阳夫人写信时也说,我们家里不要做代代做官之想。当官是偶然之事,不是必然的,不能拿这个偶然的东西当成一种必然,当成家族世代的追求。自古以来,官职越高,风险越大。基于此,曾国藩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做官,做高官。
30、其意为:一个家庭只有保持俭朴的传统才会兴旺,人只有保持勤快身体才会更加健康;既俭朴又勤快的人,生活上便永远不会贫贱。
31、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32、这四条中所蕴含的思想,曾国藩曾数次在家书、日记里提及,例如在给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人的信中也说道:“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平生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以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这一段同样反映了曾国藩的“勤敬”思想,特别是从后面所说的“刻刻遵守”“至要至要”,不难看出他对此的高度重视,以及恳切心情。
33、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杂,切身日日用得着的,不过一二句,所谓守约也。
34、重中之重的事情,还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35、16字: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志在穷经。
36、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毋将智人说得及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及易。
37、 而在现如今,很多子女娇生惯养,这也不愿做那也不愿做,十分懒惰,养了一身懒病。之前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学生上了大学,连袜子都不会洗,自理能力十分差,读到一半退学了;经了解,原来孩子在家时十分懒惰,什么都不做,全由父母包办。
38、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39、 0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40、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41、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42、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43、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曾国藩
44、白话文意思: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于一个“奢”字,安逸享乐,最后离失败也就不远了,为人当如梅竹,人人自然敬而亲之,更不可能讨人嫌。
45、原来曾国藩并不如我想象中的聪明,他原来是个典型的“笨小孩”,记忆力也不是很好,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的地位。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普通人身上的优缺点,曾经也是个睚眦必报之人,但遇到良师后,坚持写日记并反省自己的行为,才有了后来出众的曾国藩。毛泽东同志很佩服曾国藩,这让我想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不是就源于此呀?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