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首先就揭露了家族制度的不合理性。堂堂的孔教会会长冯乐山,满口礼义廉耻,仁义道德,以博学诗才自居教导青年,而实际上是性虐待狂,六十多岁讨的几位十多岁的姑娘作姨太太,尽被他玩弄作践而死。而那位高老太爷也是装作斯文。整天就是由年轻妖态的姨太太作陪着听戏玩牌。他的几个儿子呢?也是花天酒地,嫖娼聚赌,那位克定整个就是一个败家子,私夺家产,甚至连老婆的私房赔嫁,他也不择手段弄出去另立安乐窝。那位克安更是狡猾奸诈,耍弄鬼计,娲害他人,公拿私捞,无所不能…。这长一辈的如此腐朽,这个家庭,这个家族制度终将走向衰败而不可挽回了吗!
2、但多少次残梦中醒来,他的枕边空空如也......
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爱和信仰从来都是永恒的话题,它是看也看不完的长篇小说,哼也哼不完的歌曲,忘也忘不掉的记忆。
4、性情刚烈的萧珊经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摧折,却不敢向巴金倾诉,她怕他会担心和难过。毕竟,她的苦难是因他而起的啊。(巴金出生在哪里)。
5、1937年的美丽的西湖,一条小船上坐着几个焦虑的男子。他们是巴金。此行不是为了欣赏美景,而是为营救一个姑娘而来。几天前,巴金在上海收到姑娘的求救信。信中说,她读了巴金的作品,离开了家庭来到杭州,投奔一位亲戚。谁知她发觉这位亲戚却与庙中的和尚私下串通,她为自己的命运担忧。她希望巴金假装她的舅舅来搭救她。
6、“我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与,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所以做补书(编辑)的工作我也感到乐趣,能够拿几本新出的书送给朋友,献给读者,我认为是莫大的快乐。”这就是巴金的精神境界。
7、在这个官僚大家庭里,除了母亲的爱和“下人们”之间的纯朴之外,巴金总觉得陈旧的观念和长辈的权威像磐石一样沉重地压在他渴望自由和发展的灵魂上,让他透不过气来。
8、还是那个真诚、热情、浪漫的巴金;还是那个用生命拥抱理想、拥有信仰的巴金。
9、狱中的凡宰地给巴金回了两封信。青年巴金为之兴奋。
10、高老太爷之死。交织着作者的爱与恨,产生另外一种复杂的意味。
11、梦对晚年的巴金,无疑是一种生活的补充。重病缠身,行走不便,言谈困难,他越来越难于与社会交往,这样,他只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任思绪飞翔。
12、曾经因为家庭的阴霾和命运的多舛,他抱定了独身主义,遇到萧珊后,他才第一次有了对婚姻的渴望。
13、“我比她大13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这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
14、“我写了一天的信,寄到各处去,提出我对那个‘金圆国家’的控诉。但是我仍然无法使我的心安静。我又翻出那个练习本把我的心情全写在纸上。一连几天里面我写的《杀头的盛典》、《两个世界》和《决心》三章,又写了一些我后来没有收进小说里的片段。”
15、走近巨匠|吟《宽心谣》,赏赵朴初书法,越看越宽心
16、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何平的判断,也映证了这一点:“巴金先生是作为‘五四’精神重要的传递者存在的。”在他看来,许多上世纪第一个十年出生的作家,都有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巴金不是一个个例,应该放在这批人中观察和思考,‘五四’精神遗产是怎样被转移到1980年代的,这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在《随想录》中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巴金先生曾反复说:我绝不忘记先生。“文中写到写作与生活的关系,也谈到文品和人品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讲,巴金先生以及他所创办的《收获》所继承的是一笔‘五四’的精神遗产。”从文学研究的角度,何平提出,巴金于上世纪30年代在激流三部曲之外,曾写了一系列特别具有先锋性、探索性的中短篇小说,“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早期创作中特别具有先锋性的这批东西,我们的关注不够,研究得不充分”。
17、直到1972年7月底,萧珊才好不容易住进中山医院病房,但癌细胞已经扩散,在不得不立即开刀进手术室以前,她生平第一次对巴金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
18、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锺书也撒手人寰。
19、走近巨匠|茅盾谦称“字殊拙劣”,书法成就受尊崇
20、养鸡就是为了吃,小小的巴金还无法理解。眼见着鸡一天比一天少,眼见着自己喜爱的大花鸡也难逃厄运,巴金央求母亲留下大花鸡。大人笑笑,很不理解。
21、 萧珊听了很伤心,这明明是局外人撇清的话,好像她嫁给谁都与他无关似的,她感到委屈,大滴的眼泪流下来,绝望地跑开。巴金顿时慌了,追上去当着出版社同事的面解释,“我是说她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将来她长大能有主见了,成熟了,愿意要我这个老头子,那我就和她生活在一起。”
22、浩劫过后,当多少人明哲保身,或推诿责任时,他却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坦诚的反省,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抱怨和骂娘都是容易的,但他更愿意拿起刀来,剖析自己在种种威压下就范的懦弱和苟且。
23、无论年轻时,还是晚年,巴金总是处在痛苦精神状态之中。爱做梦,爱写梦也就成了他的生活的一部分。
24、 大千世界,繁花似锦,真正能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好男人能有几个,巴金算是一朵千年不遇的奇葩……
25、在这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评论家杨庆祥所关注的,是巴金先生在精神维度上的复杂性。“巴金先生喜欢克鲁泡特金的自传,这就是一位精神构成非常复杂的作家,对一切拥有自己的审美判断,不是迎合,也不是应对,而是以对话来校正时代的倾向。这也是‘五四’那一代知识分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看来,不被外在思潮、外在价值所动,而是拥有个人强大的主体性、个人性,并以此来与时代对话。在这其中,时代与个人之间会产生丰富、强大、多维的图景,“这是需要我们来继承和扩大的东西”。
26、然而,巴金给她的回答却是:“这件事由你自己考虑决定。”失望至极的萧珊逃也似的奔出巴金的寓所,掩面而泣。
27、假舅舅成功了。他们一行人带着那位姑娘回到上海,把她交给了另外一位亲戚。他在用行动来体现从母亲那里接受的教育: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他为此而问心无愧。
28、 巴金借了朋友的一间木板屋当新房,没摆酒席,没添新被新衣,只有他4岁时与母亲的一张合影为伴,然后给朋友们送了旅行结婚的通知,去郊外度了三天蜜月,就算是完成了婚姻大事,美其名曰“战争年代一切从简”。
29、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给巴金写信,萧珊还经常去拜访巴金,关心他的生活起居。
30、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安静地等你!等你来阅读,等你来投稿,等你来寻找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风景!
31、改变巴金人生走向的却是意大利工人凡宰地、萨柯的死。
32、一身硬骨的他难以折从,但为了活下去,他只能低下一颗高贵的头颅。为此,他几无生念,痛苦不已。
33、文学大家鲁迅这样评价巴金:“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34、新年将至,谨以此文献给巴金先生。献给喜欢巴金先生的读者们。
35、萧珊最终凄惨地死在医院,留下巴金一个人从这个大门里孤独地走出走进。
36、 只是,世事变迁,这些昔日为文艺事业做出贡献的单位,如今或更名,或迁离原址,曾与两个地址有过微妙联系的《万家灯火》也已成为一部时代的经典,存在几代人的记忆中,而这封信及信封上的信息就成为一个佐证;岁月更迭,阳翰笙后来北上留在北京,而巴金仍在上海,两位先生一南一北分隔多年,经历岁月磨难,暮年再见之时,却是老友重逢,依旧熟稔而互相敬重,让人如今透过信札,会不由自主地追忆起信札背后的那些风云往事,那段的珍贵友情……
37、“严格地批判自己,忠实地去走生活的路,这就会把你引到真理那里去。……”
38、在萧珊看来,一腔炽热,不过是自作多情的空付。巴金对此的解释却是,“我是说她还小,一旦考虑不成熟,会悔恨终身的。
39、 从巴金先生在信中的评价可以看出,他对《万家灯火》是持肯定态度的,作品好在哪里?这位彼时已经创作了《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春》,以及众多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集的文学家,以回味深长的话语娓娓道出影片的优点,平实的文字,真诚的表达,让人可以感受到文学家对这部影片的真实态度。
40、视频 | 林郑月娥在《百年巨匠——饶宗颐》开机仪式上的致辞
41、病中的巴金,每天牵挂着它,期盼着它能够在自己有生之年变为现实。题写馆名,四处呼吁,审阅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