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里暗含了一个前提,人所追求的应当是一种超越性。即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善好乃外物之所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良好生活的很好的解释。(哲学家什么意思)。
2、——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
3、哲学家:这令我想起柏拉图对于回忆的理论。对苏格拉底而言,学习是一种回忆我们所遗忘的事物的过程。
4、渴望成功?你需要有很多想法,哪怕大多数最终被证明很糟糕
5、他解释“爱学”说:爱学,即爱全部思辨理性知识的那个含义(只要那种知识能帮助理性达到那个概念——至善,并理解实践的决定原理),而并不至于使人忘却它所能惟一借以称为智慧的那个主要目的。这即是说,认知理性原只是“学”,它只有在帮助实践理性求达“至善”因而借此把自己系于那种“至善”关切时,才可能被称为“智”。
6、僧 侣:这比较像印度教对“业”的解释: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完全接受我们的命运,不去抗拒它。但是一个佛教徒会采取不同的立场。他会接受现在,因为这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结果。但是未来完全要看他自己,他永远在一个十字路口上。能够看到自我不是真实存在,不会让我们毫不在乎的接受任何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反而会让我们更自由地行动,不受“我”的拘束,不断制造出一连串吸引和排斥反应。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让我们能有更大的行动自由。过去已经演过了,但是未来还没有。
7、僧 侣:法师们经常会被问这个问题,他们通常以玩笑的方式回答:“可怜的佛教!宗教家说它是一种无神论的哲学,一种心灵的科学;哲学家说他是一种宗教——佛教似乎没有自处之地。也许正因为如此,佛教有了一种优势,可以在宗教和哲学之间搭起桥梁。”我会说佛教本质上是一个形而上的传统,从这个传统可以吸取智慧,这种智慧可以运用到每一刹那和所有的状况之中。如果我们对宗教的定义是要盲目接受一种教义,不需要自己重新发掘那个教义的真理,那佛教就不是一个宗教。佛陀说得很清楚,他的教义必须被检查,必须被思考,不能只是因为尊敬佛陀而单纯的接受。教义的真理必须自己发觉,通过不断地修炼最后迈向心灵的证悟。
8、在前面两节中,我们谈到柏拉图关于哲学转向政治的问题时,认为哲学转向政治蕴涵着某种必然,一是因为城邦政治生活的变化哲学必然转向政治;另一是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使得哲学必然转向政治。这种必然确定了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即从意见向真理的提升。从整体上看,完成意见向真理的提升,需要获得有关政治事物的知识,了解政治事物的本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本质上是建立在对“自然”的发现这一基础之上的。
9、哲学家:佛教吸引西方知识分子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天主教那么多的宗教仪式。但当我看到了更加复杂的仪式和道具,这在我看来是不理性的表现。
10、显然我们不能拿中国当代哲学家和这些哲学家去相提并论。进入当代,哲学家更多地成了一种职业,或者可以说是哲学研究者和普及者。
11、另外一有一少部分失败人士,他们努力读书,奋力打工,最后却仍然换来了无非是一个老婆,一个房子,几个孩子的,本应该属于全体人类每一个人毫无新意的生活。他们不以为耻反而以打工为荣,令人唏嘘。
12、得益于人类的食物和医疗技术,失败人口急剧膨胀。因为体量大,成功人士从中获得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这所谓巨额的经济利益,本来也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给自己玩的。巨额的经济利益并不能够帮助人类在宇宙中多活一秒,也无法改变宇宙的宿命和走向。
13、之前我们论述过的支持泛灵论的理由基本都是否定性的,用福尔摩斯的名言来说——当排出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最后一个选择无论多么不可能,那就是真相。可我们有拥护泛灵论的正面理由吗?
14、另外,在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我们也绕不开「目的——手段」这个解释框架。
15、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16、关于哲学,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哲学思想也会有所差异。
17、近百年的科学史世纪见证了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风起云涌。在意识本质为何这一问题上,人们似乎已经普遍默认了物理主义(physicalism)的形而上学立场。物理主义者们说,你的感受、情绪和思维不过是你脑中的神经状态以某种方式产生的,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由微观物理层次的活动所决定。
18、佛法让你要清晰地认出“自我”没有实质的存在,这才是你所有问题的根源。放下对自我的信念,就可以让这内在的和平自然流露。佛法不只是在形容心中会产生的状态,它还能示范如何转换这些状态,所谓的“解放”这些状态。对“自我”的执着就是无知最基本的表现,也是所有负面情绪的根源。这个自我究竟在身体哪处?你越是去找它,越是找不到。到最后你会发现“我”似乎只是一个标签,贴在一个连贯的东西上。因为我们觉得有一个独立的“我”,这种感觉会把“我”和“他人”区隔开来。而对事物吸引和厌恶的转换就开始了。发现自我并非真实的存在,能够让我们不再被自己的念头所奴役。
19、在这个社会里,人人的生命都有意义;在这个社会里,将不会存在失败人士和成功人士;在这个社会里,也有机器和人工智能为我们服务。这样的社会在很多科幻电影和末世艺术作品中都有描述。
20、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