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个独立的个体。寂寞犹如人生逆旅上的伴侣,留的住寂寞,方能受得住芳华。
2、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3、 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庄子经典名句及翻译)。
4、对回不去的时光说再见,以后的日子请快乐一点。
5、(翻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6、译文: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7、(感悟)再有才华和天赋的人,总要经过磨练才能展现光彩!
8、译文: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9、译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
10、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11、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12、译文: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包容一切,能包容才能公正豁达,能公正豁达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大道,符合大道才能长治久安,终身没有危险。
13、出自《庄子·齐物论》。用白色的马匹去说明白马不是马,这样不如用不是马的物体去说明,白马不是马。
14、(译文)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
15、(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16、(翻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7、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18、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19、作为战国时代的哲学家,《庄子》给世人留下太多的故事,“庄周梦蝶”、“鼓盆而歌”已经成为知名的典故。
20、译文: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22、(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
23、译文:人必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24、(感悟)知足者常乐!人只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时何地都能做到超然脱俗。
25、出自先秦·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指能像珍贵自身一样珍贵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能像爱惜自身一样爱惜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26、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27、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28、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29、解释: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肯相信。
30、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31、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32、(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3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3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35、全文构思精巧,善于使想象与现实结合,善于使对话与阐理结合,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之有味味无穷成了庄子著作构思的特点。文章围绕着逍遥安排了设喻、阐理、表述三个部分。
36、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庄子·内篇·逍遥游》
37、(翻译):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38、译文:有的版本为“多言数穷”。意思是:多说无益,言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39、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40、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41、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现在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
4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43、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44、译文:无论受到宠爱或受到侮辱,都要把它当成重大的事情,重视起来,敏锐地觉察其中的危险和机遇,而不得意或沮丧。
45、——《庄子·天运》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46、(译文)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澈、纯洁,虽平淡但亲近;小人之间的交往像甜酒,虽亲密但极易因利益断交。
47、(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48、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9、(感悟)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不用和别人比,好好活自己。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50、取自于《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经典名句之中,意指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其中“知”意指知道;“春”意指春天。提取两字搭配作为女孩名字,独特中意指女孩子知书达理、青春活力。
51、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52、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蒙冤被周人杀害,传说他被杀时,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这些干血块全都化为碧玉。
53、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
54、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55、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56、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57、再如,庄子认为宋荣子的思想仍然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辩“荣辱”的纷争,只是在这种纷争中不动心,因而不是真正的“无待”。庄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无待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指出了从“有待”至‘无待”的具体途径。
58、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5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60、(译文)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
6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含义:读书要精神专全神贯注。
6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含义:大量阅读,写作时就会有如神助。
63、译文: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64、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65、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66、(翻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67、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庄子》里的20句经典名言,字字珠玑,一起来感悟先贤的智慧吧!
6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69、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70、译文: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7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72、(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3、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7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7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