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拜风台又称武侯宫。在赤壁遗址的南屏山顶,为纪念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在此“设祭坛、借东风、相助周郎”而建的,传说是诸葛亮祭东风的七星坛遗迹。现存建筑系1935年重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
3、当然,也不能因此说诸葛亮一无是处,也有可能是他深谙气象知识,知道当时有刮东南风的可能,因此故意说自己能招来东南风,此举无非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进而强化自己的通天能力,实属故弄玄虚。
4、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如果强行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大气候环境的规律性。
5、有一点是历史的事实: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的失败确与风向有关。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与曹操在赤壁决战前,周瑜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船舰首尾相接的弱点,提出了火攻的策略,这个意见被周瑜采纳。决战当日,黄盖亲自率领蒙冲斗舰数十艘,装满木柴干草,浇上油脂,并在外面蒙上帷幕,上面再插上军旗,以投降的名义向曹军水上大营进发。曹操不明真相,被黄盖火烧赤壁。
6、赤壁之战,曹操大军压境,孙刘势弱,虽然孙刘结盟共同抗曹,但是孙刘双方对抗曹取胜信心不足。
7、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几个作者重点描写的主角,关羽、诸葛亮、周瑜、赵云等人都有夸张的描写,包括曹操,这其实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重新编绘再创作的一部小说,既然是文学创作,就可以适当的进行文学加工。如: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被描写成为了一位奸雄。再比如,周瑜是一位儒将,《三国志》记载:,瑜长壮有姿貌。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周瑜非常大度,还精于音乐,有时候即便是喝了酒,厅上演奏的音乐错了,周瑜都能听出来,不断的回头去看演奏音乐的人,说明周瑜非常有才华,可《三国演义》就把周瑜描写成为了心胸狭隘之人,还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了,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是病死的。(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
8、于是周瑜带领着士兵还有装满浸泡过油的芦苇和柴火就向着曹操军队驶去,等到了曹营,黄盖便大呼:黄盖来降,曹操此时也没想到,见黄盖人员并不是很多所以也没有作太多的防备,等到黄盖将船开到离曹操很近的地方,忽然下下达命令:放火,所有的船点燃了火,一齐向曹军冲了过去,此时风向也极为给力,没过多久曹军水寨就全部着火了,而且曹操先前命令将所有船都绑在一起,这慌乱时刻再燃也是解不开这些船只的,火势越烧越旺,直接就蔓延到了江边。江边曹军的营地也陷入了火海之中,这一仗曹操彻底败了。
9、 为了验证一下建安十三年(丁亥)、冬十一月(壬子)二十一日(乙丑)、丁丑时,赤壁一带到底天气如何.我们不妨用直接源于《周易》的纳甲筮法测一测。
10、在各路诸侯之中,曹操无疑是势力最为强大的一方,他纵横捭阖,率先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东汉的皇帝都得看它的脸色行事。
11、古代精通天文和地理的人很多,但是真的可以将兵法和这些知识运行在一起的则是少之又少。
12、古人很迷信。《太公兵法》里就说:凡兴军动众陈兵,天必见其云,示之以安危,故胜败可逆知也。而在唐代的《兵要望江南》宋代的《武经备要》里,占星占云的内容就更是一大堆了。
1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示风向呢?一般情况下,风向是由风向标来表示的,风向标是由风杆和风尾或风旗构成,风杆上的横道叫做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
14、周瑜思考良久,但却想到了冬季几乎不刮东南风,火攻没风可不行,毕竟当时的船需要没有发动机,必须需要风力的加持,才能无伤亡地冲进曹营。
15、 先让我们看一看《三国演义》第49回对这一事件的描写。曹操北军不习惯水战,得庞统献连环计,将战船尽皆连在一起,周瑜欲用火攻破曹操。
16、看着曹操在北方指点江山,妄想着代汉而立,一统江山,刘备心里很是羡慕,但他又无法与曹操相抗衡,只能四处寻求出路,好似无头的苍蝇,飞来飞去,却找不到立足之地。
17、声明:内容来源于中国军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18、不得不佩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把这些历史碎片巧妙的糅合在历史小说中,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还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之大,让人们都忘记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19、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多年的气候常识来预测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这不过是诸葛亮气象学方面知识的一次实践而已。那诸葛亮是如何得知赤壁之战之时会刮东南风?
20、并且这种雇佣兵不会与自己抢功,还可以随时解雇。他此前也确实屡试不爽,比如关羽出于感恩就为他解了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许攸就为他献了偷袭乌巢之计。但曹操没有料到世上还有用声色货利、虚情假意不能收买的人,哪怕是一瞬间,比如徐庶、庞统。权术给曹操带来了一时的成功,更给他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失败。赤壁之后的曹操是既不敢相信身边的人,也不敢相信外来的和尚,赶尽杀绝之后,司马懿夹缝而生。
21、周瑜听到诸葛亮的自荐,自然欣喜万分,他觉得只要能借来东风,赤壁一战,曹军必败。
22、这个故事就是人人都知道的“火烧赤壁”了。什么风向呢?
23、《易经》中有天文,其中有十二卦对应一年中的十二个月,每个月的节气和气候都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并符合《易经》的原理。以诸葛亮借东风来说,当时时间为农历的十月,在卦上为坤卦,是纯阴卦,阴极则阳生,因此十月有几天的气温要回升,有一个小阳春的气候。
24、诸葛亮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以后能不能一统天下,诸葛亮并没有算出来,他只能待天下有变,然后两路出兵统一全国。但历史的真实是,天下未有变,曹魏和东吴的政权很稳固,有变的是自己,关羽失了荆州,兵败身亡,蜀汉与东吴的联盟破裂。刘备做为一国之主,不再按诸葛亮隆中对所说统一天下,而是将矛头对准了东吴,幻想先消灭了东吴,再与曹魏南北对峙,进而一统天下。没想到夷陵兵败,病死白帝城。剩下孔明一人面对这么糟糕的局面。
25、数日后,诸葛孔明令人筑一高台,披衣跣足,亲自祭风。当夜东南风大发。
26、“赤壁大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军为了能火烧曹操的战船,演绎了诸葛亮借东风的传奇故事,但这个故事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也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是作者重点描写的人,肯定得有主角的光环,于是,作者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借东风”。如果诸葛亮能借来“东风”,那诸葛亮一念咒语肯定能扫平天下,刘备也不需要哭哭啼啼辛辛苦苦的来打江山了。
27、从气象角度来说,赤壁位于长江边,周边还有多个湖体,水汽充足。隆冬时节,只要夜间天空晴好,风速不大,第二天早上江面及江边起雾的概率就非常大了。至于经常西北风的地方会转向东南风,可能在赤壁西边有低压系统生成,或者在赤壁东边有高压系统生成,都会导致风向的变化。当然,这个系统一定是小尺度的系统,否则也不会生成大雾。
28、(观点二)借东风事实确凿,而且有历史遗迹为证。
29、火烧赤壁确实是成就了诸葛亮,从那以后诸葛亮无论是地位还是名气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0、(观点三)东风不是借的,而是诸葛亮根据当地地理气象条件预测的。
31、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却又连小臣刘馥都容忍不了,在横槊赋诗时倚酒将他刺死。(仅因直言诗句不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如此类推,曹操还能听得进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吗?幸好三位谋士先知先觉,提前疏远了曹操,不然早已死无葬身之地。再类推,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呢?所以他的劝降战略不过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32、诸葛亮参与了赤壁大战的谋划,这个应该说没有什么疑问的。因为作为我们现代人也能理解,既然在赤壁大战之前孙刘两家做好了联合抗曹的大计,那么试想肯定不是只是签署一个盟约这么简单的事情。如果只是签署一个盟约这么简单,在当时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压境的紧急关头,刘备大可以派其他人走一趟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派去作为军事智囊核心的军师诸葛亮呢?这个时间随时都有大的战役发生,加上古代交通工具落后和道理不畅,一来一回都不是短时间的。所以,这里边不是简单的游说吴王,而是既要从军事形势和战略格局上要说服吴王孙刘联合抗曹,又要有一套完整的作战规划,只有这样吴王才能下定决心联刘退曹。毕竟当时的形势是刘备连败实力很弱,孙权虽然割据江东,但是与曹操的军事实力相比也是相差甚远。这样才有了演义中的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的情景,当时东吴内部谋士战和两派也属于争论不休的状态。
33、不得已之下,曹操只得停止渡江,将水军撤回,在长江北岸驻扎与陆军会合,进而操练水军,等待再次渡江的良机。
34、小说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知天文,明地理,晓阴阳,会数术,更擅长奇门遁甲。
35、诸葛亮通晓天文历法,且早年居住在距长江不远的南阳,经常游历于荆襄之地,对荆州一带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了如指掌,所以有能力预测长江中游一带的天气变化。东风并不是诸葛亮借来的,他只是准确预测了天气而已。
36、在草船借箭的故事里,诸葛亮成功借箭后,曾经与鲁肃有一段对话:(鲁)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这足以证明诸葛亮能够预测出江面会出现大雾,这就说明他对当地的气象变化非常熟悉。既然能预测大雾,自然也就能预测风向变化。
37、军史故事|听过没见过,机枪击落战机,典藏级老画面为您呈现
38、所以周瑜这个部署是失策了,不仅没有击败到曹军,还引火上身,风吹的时候火刮到了自己的军队这一边。看到这样的结果周瑜气的要命,于是诸葛亮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将计就计。诸葛亮下令叫人建造了一个七星坛,然后自己坐到地上装作是在做法术,称作是自己要做法术借东风。到两军交战的时候,果然就真的刮了东风,这时候周瑜就顺势进攻,一鼓作气击败了曹军。
39、当然不是,这个季节刮东南风虽然极其不常见,但并不代表着没有,这就要用到气象学的知识来解释了。
40、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
41、 让我们根据东南风大起的年、月、日、时,利用奇门遁甲的方法,补测验证一下这时候长江两岸的天气状况吧!
42、周瑜同鲁肃互视了一下,大叫一声:"好,拿纸来,三头六臂一言为定!"
4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没有正规历史记载,但罗贯中编撰出的这个精彩的故事,也有生活基础。 十一月二十日这天。因为这一天恰逢冬至,而冬至这天正是冬季寒冷气候的开始,所以就导致陆地气压大于海上气压,便形成了这东南风。故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于天文地理的研究,早已超越了同时期的周瑜和鲁肃以及曹操等人。之所以诸葛亮这么有把握能借来东风,就是因为自己已经对这节气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了如指掌了。否则,诸葛亮也断然不会偏偏要在冬至这天才开始进攻曹军。再加上赤壁赤壁南靠幕阜山,北临长江,很可能形成吹以东西风为主导的“穿堂风”。
44、可以确定的是,风向是东南风。以上的两个记载也证明,曹操的失败确与当时风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45、孙权和刘备大军练手对抗曹操,在赤壁与曹操先行遭遇,曹操的士兵大都为北方的,所以他们不熟悉水性,这样时间一长甚至很多人得了病,这也导致曹操和孙刘大军第一次大战就败兴而归,这样曹操只好退回了长江一以北的地方,两军也是形成了隔江对望的局势,同时为了减少风浪对船只的颠簸,曹操就下令将全部船都连起来。
46、敌人相见分外眼红,当时的曹操军中已发瘟疫,新编的水军和荆州的水军难以磨合,这样一来,两军初战,曹操就吃了一个闷亏。
47、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回到了邺城,立即开始着实向南用兵,为此,他做了五手准备:
48、亮虽不才,曾遇贵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呼风唤雨。
49、关于赤壁火烧曹魏一战,《三国志》的记载很有趣。东吴一侧的史传,大体强调火攻的威武,尤其是突出了火烧曹营的战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涨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但是,曹魏方面的史书就不提火攻的事情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讲“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50、赤壁之战,孙权刘备两家联军共抗曹操80万大军,两军兵力相差十分悬殊。周瑜,诸葛亮决定用火计对付曹操。
51、面对共同的敌人,双方迅速取得一致,以东吴军队为主在赤壁地区与曹操展开大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大战。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充当的角色是刘备的使者,主要负责代表刘备与孙权取得联系。在赤壁大战的过程中,诸葛亮并没有参与具体的兵力部署和前线作战,自然也就谈不上去东吴“借东风”了。这段史实也就证明了借东风与诸葛亮一点关系都没有。
52、诸葛亮对于气象极有研究,这一点在三国演义此前的章节就有描述,其中的代表就是草船借箭。诸葛亮也是料定了会有大雾的出现,于是才敢答应周瑜让他造箭的要求。而借东风同样也是如此,诸葛亮利用他的气象学知识知道冬至会有东风,这个自然的现象,然后其他的一切什么七星坛之类的,有没有其实并不影响事情的结局。当日东风一起,不论是曹操还是周瑜都已经反应过来了冬至之日会有东风这一点,可见这个知识并非诸葛亮独自一人知道,其实曹操、周瑜也知道,只是对于气象知识的运用不及诸葛亮,没有及时的想到而已。
53、此时曹军将士一路冲杀又都穿着湿衣又冷又饿,在华容道上走了一会儿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停了下来,正休息间,曹操又在马上扬鞭大笑起来。众将问道:丞相又为何大笑?曹操说道: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看他们到底也只是无能之辈,若在此处埋伏一支人马,我们就要被活捉了。曹操话没说完一声炮响,两边500名马枪手摆开了队伍,而为首一人正是关羽关云长。只见他提着青龙刀,骑着赤兔马截住了去路,曹军看了亡魂丧胆,待在那儿不知怎么办才好了。
54、另外,风尾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这几条线段表示了风力,也就是我们感受到的风的强度,也就是风的大小。风力一般用风级来表示,我国一直采用13级的风级标准。凡是风速超过12级最低标准(7米/秒)以上,都认为是12级,不再具体分13~17级。因此,风向标不仅可以表示风向,还可以表示风力。一般情况下,风尾的一条线段表示2级风,两条线段4级风,以此类推,那么半条线段就表示1级风了。风力在8级及以上时,风向标就发生了变形:即风尾变成了风旗。
55、诸葛亮不仅精通奇门遁甲,也精通太乙神数,卧龙诸葛亮是用兵非常谨慎的军事家,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在起法术奇门遁甲借风前,诸葛亮就已经知道会来东风,一场战争关系几十万人的性命,所以诸葛亮在测算有东风来后,又起了局借风,借东风绝不是为了掩人耳目,做样子,而是真实为战争,为士兵性命考虑。
56、曹操话未说完,突然两边鼓声大震火光冲天而起,吓得曹操几乎从马上掉了下来。只见赵云大喊道:奉军师将令,在这等候多时了。曹操忙令徐晃、张合一起去迎战赵云,自己一拍战马乘机逃跑。赵子龙也不追赶,抢夺了不少旗帜领着自己的人拿走了。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还没停,忽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曹操和将士们冒雨而行,衣裳早被湿透了,军士们的肚子咕咕直叫饿得走不动了。曹操让军士们寻火做饭割马肉烧着吃。这时雨停了,将士们脱下湿衣在火上烘烤,战马也都卸下了鞍子在山坡上吃草根。曹操坐在树下向前后看了一看,又哈哈大笑起来。
57、可是当天夜里三更时分江面便开始起风,周瑜赶忙跑出营帐观看,军旗飘向西北,东南风已经刮起,于是东吴的小船借着风刮向了曹军大营,临近时将其点燃,首尾相连的曹军船只,无法闪避,尽皆被点燃。
58、诸葛亮借得东风,此举震慑江东,让孙吴阵营不敢小瞧刘备阵营的人,更不敢有非分吞并刘备的想法,为后来三国分立打下基础。同时,孙吴的周瑜也暗下杀心,决定想方设法除掉诸葛亮,免除后患。
59、 测天气,以天辅星为风,以天英星为火,二者旺相主风量。此时天辅星落九宫,为旺相,主有东南风;天英星落二宫,为旺相,主量大;离九宫又呈出现辛加乙的格局,这叫白虎猖狂,主有大风;八将盘上白虎落三宫,也主有东风。总之,综合这几点,此时应出现睛天、东南风大起的天气。
60、那么隆冬时节,长江上刮起东南风这事,也是小说中强行虚构的情节吗?
61、直到诸葛亮的加入,才让刘备有了奋斗的方向,即立足于荆益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曹操雄才大略,自然明白刘备的小技俩,他要做的就是兵锋南下,占领荆州,彻底断了刘备的念想,连带着将孙权的势力也一并吃掉,就此完成南北统一的大业。
62、那人为地控制和干预风云,雨雪、寒暑,甚至制造地震、海啸、山洪、雪崩、气雾这些自然灾难来改变战争环境的典型事例都有哪些呢?他们都是怎么做到的,本期《军事嘚吧》爆点频频,别错过哦!⬇
63、这说明,在隆冬十一月,长江赤壁一带,一般规律是刮西风、北风,没有东风、南风,而在二十一日凌晨到上午这一段时间却出现了特殊情况,即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精通天文地理和传统预测学的诸葛亮就抓住了这一有利天时,协助周瑜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64、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孙刘联军沿长江逆江向西,曹操从江陵城顺江向东,双方在赤壁相遇,然后打了一仗,曹操战败,于是曹操退到长江北岸安营扎寨,这里就是乌林,周瑜则退到长江南岸扎寨,这里就是赤壁。
65、一是可能是在赤壁地区西边偶然地出现了一个小低压。北半球的低压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入。这样,在低压东部的赤壁就正好吹起东南风。
66、于是便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在南屏山上建了一座祭台,名曰七星坛。
67、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其实长江江面冬天起东南风不多见,但也并不少见。
68、烧了多少船呢?《周瑜传》里说了,“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69、庞统巧献连环计,将曹操战船连为一片,于是诸葛亮先是利用地利草船借箭,再是利用天时巧借东风,黄盖假降乘机举起烈火。
70、诸葛亮借东风,不但消除了周瑜的担心,落实火攻谋略,而且增强了孙刘联合抗曹必胜信心。
71、为什么在数百年后的唐代杜牧的著名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也只是强调了东风给孙刘联军带来的有利客观条件,并没有提及诸葛亮;北宋苏东坡著名的《赤壁怀古》中,将赤壁之战的功劳都划在了周瑜名下,与诸葛亮没有丝毫关系;而到了元代集民间三国故事之大全的名作《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终于出现。与此同时,另一种流传于元代的戏曲表演形式元曲风靡华夏,元曲中也出现了“诸葛亮借东风”的剧目。
72、只是,历史上来讲,大家都没料到那场风来得那么巧。《周瑜传》里说“时风盛猛”,《江表传》里说“时东南风急”,忽然一阵风,巧合而已。而且,虽然传说叫“火烧赤壁”,但实际上这场火的作用真不大。这场火本来也没多大,有东南风也没用。这场火有多大?《江表传》里说了,“去北军二余里,同时发火”“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寨”,就这么大的火。
73、他知道“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气候规律,每年的十一月时期,节令正是冬至节令,在冬至这一天,因为一阳来复,原来以阴风西北风为主的江面,必定刮起以阳风为主的东南风,这是大自然的气候规律。
74、《三国志·江表传》中有明确记载:“时东南风……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
75、只是老罗巧妙地把东南风和诸葛亮结合到了一起。至于为何结合到一起,罗贯中希望将这场战役融入更多的情感。
76、第程昱利用曹操听不进谏言的逆反心理稳住他,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错误决策。由于程昱不是第一谋臣,加之曹操现已高高在上,所以程昱料定他必然心存逆反(与前文提到的杨修一样)。比如曹操在听到火攻的警示之后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若彼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曹操在做了这番主观思考之后,当然就不会怀疑庞统了,甚至认为只有他才能解悟大隐士庞统的奇谋。庞统也确实夸奖过他:“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曹操心说,庞统是比伏龙诸葛亮还要强得多凤雏,有了他相助,你们就不必多虑了。谋士们便旋即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意思是——军中无戏言,您可别反悔哟!
77、诸葛亮这么做的关键实际上是突出自身的神秘感,塑造一种个人崇拜,提振自己一方的军心士气。迷信这种东西,哪怕是到了现在还有,更何况是在三国时代,诸葛亮并没有法力,并不能真正的呼风唤雨。但如果是手下的士兵都相信诸葛亮能够呼风唤雨的话,那么诸葛亮就渐渐超脱于人这个范畴了,无疑跟着这样的人打仗,难道还会输吗?其实类似的手段历史上用过的不少,比如宋代狄青在讨伐岭南的时候以双面一样的铜钱抛出,以最终结果来鼓舞士气,其实都是一样的。
78、第三种可能是,一个小高压在赤壁以西形成,并逐渐向东移。当此反气旋经过赤壁地区时,赤壁地区受其影响,晚上大雾,白天晴好。当此反气旋移动到赤壁地区以东时,赤壁地区在其作用下,盛行东南风。东风也就“借”来了。
79、周瑜瞪大了眼睛:好一个诸葛亮,借东风还要顺借荆州?但转眼一想,西北风常刮,而东风难来,就心生一计:"三天之内,东风不来,可任我处置,当立军令状!"
80、《三国志·周瑜传》中说:“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这就说明当时是风借火势、火借风威,将曹军杀败。
81、诸葛亮听说周瑜病了,来到帐中探望,他说:“我有一方,可与都督治病。”随即屏退左右,在纸上写下十六字递与周瑜:“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见心事被说破,只得以实情相告,请诸葛亮帮忙。诸葛亮满口答应,笑道:“亮虽不才,却会作法,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七星坛’。我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周瑜大喜:“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可成大事矣!”一跃而起,着人筑坛去了。
82、草船借箭和借东风两件事是一个道理。诸葛亮是精通奇门遁甲预测术的才敢任三日之限,也是事先算好了那天有大雾。包括,后期的八阵图阵法都显示了诸葛亮对奇门遁甲预测术和兵法的研究。
83、当此之时,近似妖孽的诸葛亮站了出来,他对周瑜说:
84、 同时,甲子旬中戌、亥空,西北方落空亡,为孤地。西北乾位所在六宫又出现丁加癸即雀投江的凶格,很不利曹操一方。
85、占候职是军队标配,正归于总参谋长鲁肃管辖,他怎么可能不清楚呢。不仅周瑜鲁肃清楚,就连曹操都很清楚这回事。所以说,诸葛亮独自玩天气预报把大家都瞒过,那是不可能的。
86、周公谨巧借东风烧赤壁诸葛亮虚设西城退司马巧借东风烧赤壁,孙刘联合破曹军。
87、周瑜承认了诸葛亮猜中了自己的心事,诸葛亮便说自己可以借来东风,要周瑜为他搭起九尺高的七星坛,周瑜照做了,诸葛亮在坛上做法,过了几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再次萌生了杀掉诸葛亮的心思,但是诸葛亮早已经猜中了周瑜要加害自己的意图。
88、正所谓: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89、 再者,按阳时利客的原则,丁丑时为阳时,先动者有利,所以周瑜首先发起进攻,借助东南风,采取火攻,终于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90、但是最后赤壁之战的成功诸葛亮确实是功不可没,诸葛亮精通天文和地理。
91、诸葛亮已经计算出在什么时候东风会出现,甚至是风的级别是什么,这些都是可以计算的,诸葛亮只不过是计算出了天气,其实也没有很神奇,其实就我们现在的天气预报是一样的。
92、 周瑜利用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起初认为用火攻不存在问题,但当他站在南岸山顶上观看曹营水寨,忽然狂风大作,江中波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使他猛然醒悟:此季节只有西风、北风,没有南风、东风,怎么能用火攻呢?于是突然望后一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从此卧病在床,着实发起愁来。
93、 孔明于是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被道衣,跣足散发,上到坛上开始作法祭风。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是日看到近夜,天色睛明,微风不动。一直到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待东南风大起之后,诸葛亮早已下坛来到江边,乘赵云前来接应的小船,离开周瑜营寨,回刘备所在夏口去了。
94、诸葛亮借东风,趁机震慑江东。正值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正常并没有东南风,这也是曹操敢把战船连在一起的原因。而诸葛亮能借来东风,周瑜顺手点把火就可以火烧曹军。
95、诸葛亮听说周瑜病了,来到帐中探望,他说:“我有一方,可与都督治病。”随即屏退左右,在纸上写下十六字递与周瑜:“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6、之后周瑜与诸葛亮一起定下了火攻赤壁的计策,但是当时是冬天连着几天刮的都是西北风,这样火烧赤壁的计划就不能实施,火攻不仅仅不会烧到曹军,只能是伤到自己,周瑜心急之下,病倒了。诸葛亮前去为周瑜看病,开出了药方“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97、《三国》对诸葛亮借东风的描述孔明曰:“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八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丈,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
98、从大气候环境来看,赤壁古战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99、但是,眼看曹军的人越来越熟悉水性,情况越来紧急,不能再等了。孙刘联军正慌乱之际,诸葛亮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懂得控制天气,能借到三天的东南大风。周瑜半信半疑,反正暂时没有别的法子,就随你折腾吧,他负责安排手下将领去筹备其他事项。果然在约定的时间,东风起,孔明用计让老将黄盖假作投降,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100、看哭了!国旗护卫队,当父母悄悄来到身旁......
101、风向和风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也在长期的观察中,对风力的大小有了一些感受,形成了心口相传的歌谣:
102、在我们的印象中,赤壁之战相当精彩,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更是神乎其神,不仅算无遗策,而且向老天借来了冬季几乎不会刮的东南风,使得周瑜也只能在这场战争中充当配角。
103、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104、《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孔明随周瑜刚出兵时,他就告诉刘备说:“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也就是让刘备在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派赵云驾船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他,所以当周瑜派兵来捉诸葛亮之时,诸葛亮已经回到了刘营。也有观点认为,诸葛亮借东风是使用了奇门遁甲之术。奇门遁甲是一种古老的排兵布阵的方式,带有极强的方位学理论和攻击性。奇门遁甲之术融入了周易、天文、地理、历法、军事、气象、政治、经济等大量知识,是一种高明的预测术。诸葛亮掌握了这种高深的预测术,预测出十一月二十一日起必然要大刮东南风的天气状况。因此,诸葛亮“借”到东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对天文气象的深入研究。
105、很多人都说火烧赤壁的成功是因为诸葛亮足够的幸运,但是我相信当时就算是没有东风,诸葛亮一样会利用别的方式取得成功。
106、 三国人物成千上万,其中写得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写诸葛亮最精彩最引人人胜的故事,莫过于赤壁大战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特别是诸葛亮在南屏山七星坛上披发仗剑、踏罡步斗、施法术借东风的场面,使读者和观众几乎无法分辩诸葛亮到底是人还是神仙妖怪。难怪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评作家罗贯中“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
107、周瑜却表示,不要说三天三夜的东风,只需要一夜的大风,大事便可成。
108、 按邵康节创造的时间起卦法,得出《雷水解》变《地水师》卦:
109、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110、小说对程昱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描述,但从他的行为可以判断,比如他利用徐庶的至孝陷害其母子,就是非常阴损的权谋,能干出这种事的人对主子也必定不忠(这是古代的人性逻辑,如能孝必忠、有机巧者存机心)。与之对应,孔明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加以谋害。由于“三国”时期的人心和战争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所以忠谋士大都职业生涯不长,他们不是被主子清除,就是被兼通智谋和权术的同类算计。近似于现在的高分低能儿。需要说明的是,在罗贯中看来,汉朝气数已尽,篡逆是合理的,如崔州平就曾对刘备直说匡复汉室是逆天数,王道须当更新。揭开《三国演义》隐秀的面纱,有异心的谋士比忠谋士更具英雄相,而且是反得越彻底越好。当然这里有一个界定原则,他们必须是主观为天下,客观为自己,比如程昱、崔州平、诸葛亮、司马徽。
111、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这不过是诸葛亮气象学方面知识的一次实践而已。那诸葛亮是如何得知赤壁之战之时会刮东南风?何时刮东南风呢?
112、诸葛亮作为有名的术数家,天文地理知识无一不晓,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